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傳 | 上頁 下頁 |
四 |
|
§格羅頓公學 主要是由於母親薩拉割捨不下,直到1896年9月,14歲的少年羅斯福才進了寄宿學校,這就是由思迪科特·皮博迪博士創辦的著名的格羅頓公學。 皮博迪出生於新英格蘭最富有的家族之一,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他不願隨父進入工商界,而是在一個偏僻的礦區當了一名牧師。1883年,他來到格羅頓,這是位於波士頓西北40英里的一座小城鎮。他在這裡創辦了一所公學,它有些類似於英國上流社會專門為富家貴族子弟進入名牌大學作準備的預備學校,如伊頓、哈羅公學。建校舍的地皮是富豪威廉·勞倫斯捐贈的。勞倫斯、約翰·P·摩根、菲利普斯·布魯克斯等工商金融界的巨頭是學校董事會的成員。學校收費昂貴,規模不大,僅有150名左右學生,學制6年,專收男生。不久,他就同美國那些歷史悠久的貴族子弟學校一樣享有盛名了。詹姆斯·羅斯福早在兒子兩歲時,就為他在該校注了冊。 14歲的富蘭克林·羅斯福設法插入了三年級。他的海德公園的鄰居夥伴小埃德蒙·羅傑斯同他一起入學。他的侄子塔迪·羅斯福比他高一年級。在他班上的其他孩子中,9個來自紐約市,7個來自波士頓,2個來自費城。只要稍微看看那些姓氏,就知道他們盡屬東海岸中心城市的名門望族。據當時統計,格羅頓公學6個班級的學生中,有90%以上出身於美國上流社會家庭。 皮博迪身材高大結實,滿頭金髮,其實單純,是個富於傳統自由主義思想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正派的北方基督徒,深受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化的托利黨①精神的薰染。他把為國家服務和獻身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強調,美國的政治必須清除污泥穢水,而格羅頓的學生要積極投身於政治,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同醜惡妥協。 ①托利黨:英國政黨。17世紀70年代,支持詹姆士二世的一派被迫政敵輝格党人斥為"托利"(Tory)。該派正式名稱因此而得名。曾多次組閣。19世紀中葉改組為保守派。 皮博迪的教育思想體系並不複雜。他十分明確他的教育目的之所在,那就是他在訓話中經常所講的,"要培養出勇敢的基督性格,不但重視智力發展,而且重視道德和體力方面的發展。」他希望格羅頓公學的這些富家子弟將來成為改善社會的棟樑之材。他曾對人說:「如果格羅頓培養的學生不從事政治並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話,這不是因為我沒有敦促過他們。」他所關心的是造就一個"有行動、有信仰、思想健全的人",而不是整日冥思苦想的學者。 皮博迪推崇宗教精神、性格形成、體育活動和學業,而且它們的重要性似乎是依次排列的。他的獻身精神和充滿熱情的性格使全校師生受到了感化。他本人就是這些目標的化身,他身穿藍色西服,上漿的領口打著白領結,認真地巡視課堂和宿舍,勁頭十足地參加學生的各種比賽,每天睡覺前都要跟100多名學生一一握手道別,嘴裡還不停地宣講著美好的基督教義。他支配著學校的一切,學生們對他既愛又怕。富蘭克林則虛心地接受著校長的這些訓導,並將其中的很多內容變成自己的信條。 1940年,羅斯福總統在寫給年邁的校長期博迪的信中寫道:「40多年以前,您曾在舊教堂的一次佈道中講過,不能讓青年人的生活喪失理想,一個人即使在晚年也不應當失去起童年時代的夢想。這就是格羅頓的理想——我極力不把它忘記,一直到現在還在我耳邊迴響。」可以認為,皮博迪在少年羅斯福世界觀趨於成形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傑出的博士校長以僕人格的力量在每一個格羅頓學生身上打下了或輕或重的烙印,羅斯福也不例外。 皮博迪校長把英國伊頓公學的那套管理方式搬到了格羅頓。為了強調生活簡樸、鍛煉意志,學校還額外規定了一些斯巴達式的生活:學生們一律住在10英尺長,5英尺寬的單獨小寢室裡,室內的佈置陳設簡陋到了極點,房門口掛著一塊布簾權且當門。早晨7點起床洗冷水浴,在皂石洗滌槽裡用鐵皮臉盆洗漱。全體學生必須在一整天裡嚴格遵循校長規定的日程表,不得有誤。參加集體晚餐時要穿戴整齊,白衣領要漿得和校長一樣筆挺,而且要穿起皮鞋。 格羅頓公學並沒有刻意向學生們傳授或灌輸任何從事政治活動的專門本領。皮博迪校長號召教師們要在各種場合對學生進行獻身政治的勸勉,並且自己以身作則。他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改革運動,參加者必須誠實,決不能與惡劣行徑和腐敗勢力同流合污,如此國家政治就能"變得清明"。顯然,這些空洞浮泛的說教與當時美國政治的嚴酷現實相距甚遠。它對羅斯福日後成為一位政治家所產生的影響,也未必有皮博迪後來所宣稱的那麼大。 據一位格羅頓公學的畢業生說,學校要求他們"同不熟悉的人談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頭頂上方兩英寸的地方"。其實這種習慣對於在政治領域廣泛與人打交道並取得成功是極為不利的。離開格羅頓以後,羅斯福自然把頭仰得高高的,順著鼻子往下看人,直到10年後,他在別人的幫助下費了很大功夫才把這個習慣克服掉。羅斯福在格羅頓學到的唯一政治技巧似乎就是一種有力的辯論術。他們經常就"美國海軍應該擴大","夏威夷應歸併美國"、"菲律賓應該獨立",以及社會改良等議題,分成正反兩方面展開辯論。到了6年級的學術辯論會上,他已經掌握了一些不再是單純從學理上和邏輯上進行辯論的竅門,並屢屢出奇制勝。 格羅頓公學的教學大綱沒有什麼新意。語言課中拉丁語和古希臘語占了很大比例,然後才是法語和德語。歷史課則專講歐洲史,它很少開設與美國有直接關聯的課程。校長和老師們大都照本宣科,要求學生們死記硬背,幾乎從來不搞因材施教的啟發式教學。稍有例外的似乎是"政治經濟學"這門課,老師講授的內容主要來自大衛·李嘉國、約翰·穆勒、讓—巴蒂斯特·薩伊、托馬斯·馬爾薩斯等著名經濟學家。該課的教學還注重課堂討論,討論的題目有"銀與金的比較",當前經濟生活中的資本問題和關稅問題等。這些現實針對性很強的討論對少年羅斯福有些啟發,從現存的他當年的學習筆記中可見他對這門課比較用功。口齒伶俐、自幼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富蘭克林在這裡的頭兩年裡,各科成績平均為C(為不及格),後兩年他也只能勉強地把成績提高到DB。 羅斯福剛進校時,操著濃重的英國口音,有些不太合群,因學校裡有一個年齡比他大的名聲不太好的侄子,因此他得了個綽號"富蘭克叔叔"。但羅斯福逐漸學會了與同齡人相處,他較快地克服了一般插班生因突然面對全新環境而容易產生的那種羞怯、焦慮、失落等不適應症,並從容不平地進入了角色。他"冷靜、沉著、聰明,臉上總掛著最熱情的、最友好的和最充分體諒別人的微笑"。他在進校第二年還獲得了"嚴格守時獎",老師們也很少給他記過品行不良。他儘量調整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之完全符合格羅頓學校的傳統規範。皮博迪校長向他的父母報告說:「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聰明和誠實的學生,也是個好孩子。」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