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
二九 |
|
三巨頭團結一致,決心確保德國不會重新起來折磨歐洲,戰敗國德國的確切邊界留到將來的會議上決定,但是這個國家將被分成四個佔領區,美國人希望德國有法國的勢力,以便有助於同俄國人抗衡。但是,人們對這個城市的西方戰領區會成為蘇聯手中的抵押品這一點並不感到擔心。 聯合國的基本結構已於1944年秋天在華盛頓時的一次會議上擬定出來,斯大林欣然同意在打敗希特勒的兩三個月之內參加對日作戰,作為交換條件,蘇聯得到了對庫魚島南半部和千島群島的主權,這是40年前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 雅爾塔會議是羅斯福唱的一台戲,他進行斡旋、調停和妥協,運用手段圖謀利益,同丘吉爾和斯大林開玩笑,並採取捷徑確保會議的成功。有時經過一輪會談和宴會,他變得精疲力竭,面色蒼白。有時他情趣橫溢,非常幽默。 1945年2月11日,羅斯福懷著對三巨頭的繼續團結的樂觀心情離開了雅爾塔,「我們確實從內心裡認為,這是我們一直在祈求的新的一天的黎明」,哈裡·霍普金斯說:「俄國人已經能夠證實他們能夠通情達理,並具有運氣,總統或者我們當中的任何人,毫不懷疑我們能夠同他們和睦相處。」 羅斯福在巴拉克瓦參觀了將近一個世紀以前「輕鬆型旅」曾在那裡衝鋒陷陣,結果全軍覆滅的戰場,然後乘飛機前往埃及,在那裡又登上「混西號」巡洋艦,在這艘巡洋艦上,他接連會見了三個國王:埃及國王法魯克,埃塞俄比亞國王海爾·塞拉西和沙特阿拉伯國王伊本·沙特。總統是一位自稱的猶太帝國主義者,試圖說服伊本·沙特再允許一些從希特勒的死囚集中營裡逃出來的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但是這位滿頭灰發的老沙漠勇士說,阿拉伯人將為防止猶太人再進入巴勒斯坦鬥爭到底。 1945年3月2日,羅斯福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說:「克裡米亞會議使我堅定地認為我們在實現世界和平的道路上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他講話時不是戴著支架站在講壇前,而是坐在眾議院講臺上的一張桌子旁邊,這等於默認他的疲勞狀態,他用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描述了雅爾塔會議的成就,並提到定於4月25日在舊金山舉行一次會議,起草聯合國憲章。25年前,美國作戰人員中期望全世界的政治家完成他們為之戰鬥和蒙受痛苦的和平工作。羅斯福宣稱,「我們沒有完成——那時我們使他們失望了,我們不能再使他們失望,我們期望全世界能生存下去,我確信,國會和美國人民將承認這次會議的結果是建立一個永久的和平結構的開端。」 雅爾塔會議引起的爭論比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對外政策的任何其他方面引起的爭論要多,人們指責他把波蘭和東歐「出賣」給俄國人,把中國拱手交給共產黨。雖然這些指責在50年代已達到頂峰。但直到目前仍有所聞,批評雅爾塔會議的人的共同特點是,他們有一種事後聰明的優越感,他們回過頭來看雅爾塔會議,認為會議結果是蘇聯力量的掠奪性發展,冷戰蔣介石被趕出中國大陸,以及大大減弱蘇聯對日作戰的影響的那些已變化了的情況,但是總統總算做成了在他所處情況下的最好的交易。 儘管羅斯福和丘吉爾也許希望出現一個自由和獨立的波蘭,但基本事實都是紅軍徹底控制了東歐。 美國和英國的唯一選擇是動用軍事力量安插一個比較適合它們胃口的政府,而在1945年那種情況下採取這種決擇是不大可能的,人們對雅爾塔會議上為求得蘇聯人對日作戰而向他們作出的讓步進行了最猛烈的攻擊。據認為,這些讓步為共產黨最終佔領中國、北朝鮮和印度支那鋪平了道路,批評羅斯福的人很想把「失去」中國的最終責任歸於他,他們實用主義地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美國軍界領導人擔心入侵日本本土島嶼時會造成傷亡,堅持要蘇聯加入太平洋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提出了苛刻的條件,羅斯福則不過是付出了他索要的代價。即使總統加以拒絕,也難擔保斯大林不會去拿他想要的東西。 羅斯福如果不是個現實主義者,那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了,他懂得,雅爾塔會議之前那幾年的政治和軍事事件已深刻地奠定了戰後世界的格局。蘇聯和美國在不遠的將來會統治全球,他誠懇地希望在戰火中結成的聯盟會經受住和平時期的壓力。為了使斯大林進入承擔義務和相互信任的羅網,他進行了妥協,作出了讓步,並滿足于達成一種不明確的、模糊不清的一致意見,這使俄國人相信,美國代表只是在謀求一項保全面子的安排。然而,羅斯福的東歐政策的失敗,不是由於天真的樂觀造成的,也不是由於對蘇聯國家的性質抱有幻想造成的。相反,總統認為他的政策是最實用主義的,因為它為成立謀求已久的世界政府贏得了時間。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