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斯福 | 上頁 下頁 |
三 |
|
母親薩拉權威的思想使她總想按丈夫的生活和事業道路來培養兒子。富蘭克林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是:不暴露自己的內心世界。每當母親當著客人的面提起她喜歡的話題——羅斯福家的生活道路時,他總是巧妙而有禮貌地改變話題,對此母親儘管不滿意,但她想努力打開兒子心靈的大門並為此一直奮鬥到晚年。 富蘭克林選聽許多課程,主要是人文科學、英國和法國文學、拉丁語、古生物學和演講術,還聽了十幾門歷史課。他還在國家法和經濟學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勤奮學習,但成績平平,只比三分稍高一點。 老師們也一致認為:這名學生的成績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四分的水平。1945年4月28日,《哈佛畢業生通報》認為必須指出,羅斯福在大學時代從不逃避困難。該通報指出,他所學的,「都是很不輕鬆的課程」。 從1900年秋開始,富蘭克林開始為哈佛出版的大學生報紙《紅色哈佛報》工作。《紅色哈佛報》有一條不成文規定:嚴禁向大學校長採訪。在1900年總統大選前夕,富蘭克林竟然辦成了別人感到不可能辦成的事情。他打破了這條禁令,在1913年向採訪記者細談了當時的經過。 「您是誰?」校長問。我告訴他我是誰後,緊接著就提出問題。 「我來請問您,校長先生,您準備投誰的票?是麥金萊,還是布賴恩?」 當時我才發覺自己處於何等窘境。我熱誠祈禱,盼望房門能自動打開,讓我躲藏到門後去,讓黑暗解救我。但是我是來尋找答案的,所以我依然留在辦公室裡,而埃利奧特先生從上到下反復地打量我。 『您為什麼要知道這個?』他終於開口了。 『我是為《紅色哈佛報》來採訪您的,』我回答說。 「埃利奧特終於屈服,說出了轟動一時的新聞,他準備投共和黨人的票,贊成麥金萊為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為副總統。」 1913年10月30日,《紐約電訊報》登載了羅斯福的採訪記。許多年過去了。在1945年裝幀精美的《真正的羅斯福》一書問世時,從這本書的「編輯兼記者」一章中可以讀到這些插曲。書中寫道: 「當他還是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時候,他就曾衝破禁區,採訪了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問他打算投誰的票,是麥金萊還是布賴恩。」 1902年春天,有兩名布爾人來到哈佛,他們講述了本國婦女和兒童在當時的英布戰爭中的苦難遭遇。富蘭克林和兩位同學要設法幫助遠方的布爾人。 他們籌集了「支援布爾人基金」,並於1902年5月給開普敦市寄去336美元。波士頓的報紙熱情地描述了《紅色哈佛報》一名編輯的義舉。 1903年,富蘭克林以三分的成績從大學畢業,由於被選為《紅色哈佛報》的主編,因此還要在大學裡呆上一年。他告訴一年級的學生要嚴肅對待「自己的工作,認真處理同學校和周圍同學的關係。並且要自愛,要向高處走,必須始終勤奮。」可以說,他自己完全做到了他所說的一切。 然而,富蘭克林的一個最明顯、最重要的缺陷是他成長得晚。結果在他性格中留下一些令人不解的東西。他瞭解已發生和將發生的事情,但他不能準確說出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情。他也不希望人們瞭解他內心的遲疑。富蘭克林盡了最大努力來掩蓋這種遲疑心理。當他在哈佛大學畢業時,他的深沉性格實際上已發展到極點。 富蘭克林的妻子埃利諾比他小3歲,是他的堂妹,也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弟弟埃利奧特的女兒,他的童年可完全不像富蘭克林·羅斯福一樣無憂無慮,而是倍受歧視。父親埃利奧特是個放蕩不羈、縱欲無度的花花公子,女兒6歲時他就離家出走了。母親安娜·霍爾為人古怪,在她眼裡,女兒是一個怙惡不悛的罪人。她處心積慮地為女兒取綽號叫「小老太婆」。她指著女兒對客人說:「這孩子多滑稽,長得多老。」埃利諾常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受到嚴厲懲處。在這種環境中,父親的形象變得高大無比。女兒病態般地嚮往見到父親,埃利諾上了年紀時說:「當時我幻想會有一天我能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我渴望留在幻想的世界之中,在這裡我是女主角,他是男主角。」母親去世時,女兒並不十分悲痛,因為有一件「高於一切的事,那就是父親會很快回來,我將同他一起生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