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盧梭 | 上頁 下頁
三七


  §第二十章 最後的日子

  盧梭寫《對話錄》時,心情非常平靜,性情也愈發孤僻了。他對人類已經失望,不相信任何人,變得疑心重重,不讓別人進他的書房,很少接見朋友,也不大與過去的熟人聯繫。

  雖然盧梭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過面,但他偶爾也會在一些人面前朗讀他的新作,並申述他有權公開朗讀,因為官方查禁的只是他的書。他常常在一些貴族王室家裡朗讀他的《懺悔錄》,而不刪減任何細節,包括他在書中所敘述的自尊心及他所犯的錯誤,全都無一遺漏地表達出來。他的遭遇深深感動了那些聽他朗讀的人,許多人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淚。

  盧梭的《對話錄》脫稿後,因為法院查禁他的著作而無法出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以前在英國的好友布司比先生,便將自己謄好的《對話錄》第一部分交由布司比保管。當他把剩餘的部分謄寫完畢時,布司比已離開法國。把這部分手稿託付給誰保管呢?

  法國沒有他一個親密的朋友。後來他靈機一動,將《對話錄》包好,在外層紙上寫著「託付給全能之主保管」,並且還寫了一篇禱詞。他把它們放到一起,準備把它放在聖壇前,置於主的腳下。可是當他匆匆忙忙地走到教堂門前,發現教堂已經鎖門,無法進去。

  他低垂著頭,非常懊喪地回家了。

  1776年秋,盧梭繼續寫自傳的繼篇《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想》。在寫作過程中,盧梭常常感歎自己的孤獨、苦悶,覺得如今自己在世界上孤身一人而外,別無兄弟,無近親,無朋友,無交遊,一個最易接近的心腸最熱的人,被眾口同聲地驅出人群,永生永世地成為一個孤獨者了。

  1776年10月,盧梭正在美裡蒙特鎮附近散步,一邊思考自己的作品,突然間一輛馬車駛來,雖然盧梭及時躲閃,但路邊的狗卻朝他撲來,他受驚嚇而跌倒,渾身疼痛,嘴裡流著血,在地上躺了很久,他才掙扎著爬起來。當地報紙當天就披露了這條消息,報紙編輯竟用一個帶有侮辱性的標題:「盧梭被狗踐踏」。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盧梭。

  這一年整個冬天,他都隱居在家裡,很少外出。

  1778年4月12日是聖棕樹節,清晨,盧梭被教堂的鐘聲叫醒。這深沉而悠長的鐘聲,激起了他的靈感,他趕緊起床,坐到書桌前,開始撰寫《一個孤獨散步者的夢想》中的「散步之十」:今天是聖棕樹節,從我初遇華倫夫人起到現在已有50年了,她當時只有28歲,而我尚未滿17歲,她對我所表示的友誼激發了我的感情。那回初次會見決定了我日後的生活。啊!如果我那時能滿足她的心靈就好了,我們如能長久相聚,那會是多麼美好的日子呀!4月到6月,由於一位有錢的貴族特·紀拉丹的慷慨資助,盧梭從巴黎的寒傖寓所搬到距巴黎約36公里的一個風景秀麗的村莊愛爾美農維爾。當他聽說伏爾泰已去世時,表情沉重,感歎道:「我與他的存在是相互連在一起的,他如今已死,我也將不久于人世!」

  1778年7月1日,盧梭的老朋友莫頓從日內瓦專程跑來看望盧梭,盧梭便將自己的《懺悔錄》手稿拿出來交由莫頓代為保管,希望在他死後能出版。

  第二天,盧梭外出採集植物,沒多久就因腳痛回到家裡。喝完咖啡後,盧梭對戴萊絲說,他準備去紀拉丹伯爵家給他女兒上課,並吩咐戴萊絲給鎖匠付款。

  戴萊絲付款回家後,發現盧梭並沒有走。這時,盧梭告訴她他的胸部陣陣疼痛,大腦像被敲打一樣劇烈疼痛。當時是早上七點鐘,天氣非常好,盧梭要戴萊絲扶他到窗前看看美麗的陽光。盧梭站在窗前,說道:「全能的主啊!天氣如此晴朗,沒有一片雲,上帝在等著我了。」說完,便失去知覺,與世長辭了。

  第二天,人們紛紛來到愛爾美農維爾鎮,瞻仰這位思想家的遺容。著名雕刻家赫頓為他做了面型。醫生為他驗了屍,證實他死於腦溢血。隨後,他被葬於生前心神嚮往的聖·彼得島。

  盧梭的一生是非常艱難坎坷的一生,在變化無常的遭遇中,他從沒有因為貧窮而發過一聲歎息或掉過一次眼淚,功名富貴和名譽對於他不過是浮雲而已。

  面對封建專制主義的淫威,他難能可貴地表現出高尚的情操,保持著精神上的風采,從不向現存政權妥協。

  他為了潔身自好,保持人格獨立,而拒絕國王的接見和賜給的養老金,也不接受達官貴人的饋贈,寧肯以自己的微薄收入來糊口。臨終時,自以為孤立于世上的盧梭,未曾料到他已經征服了現在和未來。10年後,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了,盧梭獲得了當之無愧的殊榮,贏得了許多熱烈的崇拜者和擁護者。法國大革命勝利後,1791年11月25日,在蒙莫朗西建立了盧梭紀念碑;1794年10月11日,法國革命政府舉行隆重儀式將盧梭靈柩移葬于巴黎名人公墓。盧梭的名字和業績將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