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盧梭 | 上頁 下頁
三六


  §第十九章 流亡

  1766年,盧梭在聖皮埃爾島上剛剛過了一個月的隱居生活,這時,他收到尼多的法官先生一封信(聖皮埃爾島是屬￿他的司法區的);他以這封信向盧梭下達了邦議會諸公的命令,要盧梭搬出這個島,並離開他們的轄境,限期二十四小時之內。在杜爾夫人的幫助下,他只好匆匆忙忙離開島嶼,前往英國找大衛·休謨,同年3月,又遷往英國伍頓市居住。

  由於長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再加上年老多病,這時候盧梭的舊患受迫害妄想症發作了。由於他的「病態的敏感」,他懷疑休謨等英國友人在企圖謀害他的性命,並同休謨發生衝突。1766年,貝克與科德兩位作家合編了一本《休漠與盧梭爭論事件》出版後,歐洲輿論紛紛指責盧梭。這一時期,盧梭已經著手撰寫自傳《懺悔錄》,早在《公民們的感想》風靡一時時,盧梭就計劃寫這部作品,以便為自己辯白,如今,他覺得寫這樣一部作品,更為必要了。在《懺悔錄》裡,盧梭極力向後人申訴他所受到的誹謗和不公正的待遇。《懺悔錄》共分兩部,1767年完成了其中的第一部。

  1767年初,戴萊絲的母親去世。於是盧梭便與她一起離開英國,想重返歐洲本土。1767年5月6日抵達英國東南部的多佛港。5月22日乘渡輪到達法國加萊港。

  在法國境內,盧梭仍然是一個通輯犯,他只好化名雷諾,小心謹慎地在法國各省輾轉流徒。不久,盧梭與戴萊絲遷往聖丹尼斯市,在那裡,盧梭一邊寫《懺悔錄》,一邊繼續研究植物,到處採集標本,以充實生活。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當時的生活情況:你肯定不會瞭解我從散步與採集植物中所獲得的快樂,我借這種良好而單純的消遣來保持心中的平靜。

  下雨時,我便從事寫作,我寫的是我的一生,並不是外表的生活,而是我的真實生活,我一生中最隱密的感情和我的性靈。

  我將做這件史無前例的事,而且未來也可能沒有人會像我這樣做,我將把我一生中好的和壞的,一切情況全部寫出來,讓我的心靈完全表露出來。

  1768年7月,盧梭去到尚貝裡想去看看他親愛的阿母,但是他從以前自己的學生康宜先生那裡瞭解到華倫夫人已經去世,安葬在雷門鎮。盧梭便去那裡掃墓。他久久地佇立在墓前,看著墓地上的蘆葦,回憶起阿母曾經給予他的仁厚和慈愛,感歎光陰茬冉,似水流年。

  盧梭從尚貝回到格林諾勃市,在那裡呆了一段時間,他的主要活動就是採集植物標本,在大自然裡尋求樂趣。不久,他有事到布戈市。當時,該市正在籌備一項遊行活動,市長聽說他抵達那裡,隨即請他共進晚餐。盧梭非常喜歡布戈市,便在一家旅館訂了房間,並寫信要戴萊絲來這裡團聚。

  8月29日,盧梭與戴萊絲在市長面前,舉行了婚禮,盧梭將戒指套在戴萊絲的手指上,並發誓共同到老,至死不渝。10月10日,盧梭在給老朋友莫頓的信中寫道:「想必你已知道我那位長久的伴侶,終於成為我的妻子了,因為她決定跟隨著我,分擔我的苦痛,所以我必須做這種安排。25年來相聚的歲月、信心和互愛使我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直到我死為止,她將是我最溫柔和我所需要的伴侶。」

  1769年2月1日,盧梭夫婦從布戈市遷往蒙魁鎮的一座農場居住。那裡景色優美,他們的房屋地點適中,由屋裡可以遠眺蜿蜒而流的雷尼河和傑拉山的雄偉氣勢。盧梭常常聽聽見窗外燕子的呢喃,這使他非常愉快,可是戴萊絲卻漸漸地厭倦了這種田園生活,想回巴黎,這使盧梭感到為難。

  1770年,法國當局終於宣佈赦免盧梭。盧梭於是決定遷住巴黎,滿足戴萊絲的心願。在巴黎,由於生活費用比較高,除了自己的版稅收入和元帥勳爵的年金以外,盧梭還繼續抄寫樂譜,以貼補家用。這年的11月,盧梭完成了自傳《懺悔錄》的第二部。

  盧梭的《懺悔錄》是他飽含辛酸的生活歷史的產物。

  他以坦率的態度回顧,披露了自己的一生,展示了一個平民思想家的思想感情,品德和性格的特徵,也直言不諱地剖析了環境造成的自己一生的缺點。同時,這部自傳也是對封建社會和反動統治階級的控訴。

  繼《懺悔錄》完成之後,1771年盧梭應波蘭威爾豪斯基伯爵之請,寫了《對波蘭政府及其1772年4月改革計劃的考察》;而後開始撰寫《對話錄》,他想人間再也沒有誰能夠聽見他絕望的聲音了,他覺得仿佛連上帝都跟他過不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