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盧梭 | 上頁 下頁
二三


  §第十二章 第一篇論文

  在巴黎時,盧梭經常來往于貴族家裡,認識許多名人。特別是在杜賓夫人家裡,他結識了薩克森—哥特邦的王子和他的家庭教師屯恩男爵。他們時常邀請盧梭到鄉間的別墅去玩,這樣,他又結識了兩位隨員:一個是克魯卜飛爾先生,王子的私人牧師;另一個是格裡姆先生。

  一回到巴黎,盧梭就聽說狄德羅已經從城堡裡出來了,可以在範塞納監獄的房間和園子裡活動,只要不出這個範圍,還准許他接見朋友。盧梭馬上飛奔到他的朋友那裡,一進門,就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緊緊把他抱住,只有眼淚和嗚咽,什麼話也沒有了。過了一會兒,狄德羅向與他同室的教士說:「你看,先生,我的朋友是怎樣地愛我。」

  狄德羅受到坐牢的刺激很大,雖然現在可以在園林裡自由散步,但他需要朋友陪伴,才不至於盡往愁處想。盧梭自認為最同情他,也最能使他得到安慰。

  所以不論他多忙,他幾乎每天都去看狄德羅,有時一人去,有時和狄德羅的妻子一同去。

  1749年夏,天氣特別炎熱。盧梭常常冒著炎炎烈日去範塞納堡看望狄德羅。那時,他手頭不寬裕,不能雇馬車,就步行。從巴黎和範塞納堡足有兩裡路,這使盧梭又熱又累。一天,盧梭帶著一本雜誌《法蘭西信使》邊走邊看,忽然,他看到第戎學院公告次年徵文的一個題目:《科學與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

  一看到這個題目,盧梭登時就看到了另一個宇宙,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他的思緒翻滾奔騰,不可遏止:社會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溫情?幸福?可是,在法蘭西這塊「文明」的土地上,到處彌漫著野心、貪婪、猜忌、冷酷、虛偽、競爭和背叛!暴虐強姦了自由,壓迫取代了平等,人生而自由、卻無時不在枷鎖之中盧梭邊走邊想,光明照亮了他的心田,激動的發現令他淚流潸然。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狄德羅時,狄德羅鼓勵他寫出論文去應徵。於是盧梭在戴萊絲的母親勒·瓦瑟太太的幫助下,寫出了名為《論藝術和科學》的論文,把長期鬱積在心靈深處的反封建文明和傳統觀念的思想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這篇論文標誌著盧梭早斯反封建思想的形成,同時也蘊含著他以後的一些思想如「天賦人權」和「自然狀態」學說的萌芽。在這篇論文裡,盧梭抨擊當時的社會是建築在不平等基礎上的,貴族階級的豪華生活是以人民的貧困為前提的,文化是為上層社會腐朽的貴族階級服務的。他把文明社會和自然狀態對立起來,認為在文明社會中,由於科學,藝術和文化同財富,奢侈密切聯繫在一起,所以它不但沒有給人類帶來好處,反而帶來壞處;不但無助於敦風化俗,反而會傷風敗俗。他痛斥貴族的富有,奢侈和腐化,讚揚勞動者的純樸美德。在他看來,奢侈無不與科學藝術相伴而行,無不與善良的風化和道德背道而馳;與其有知識或科學藝術而無道德,還不如有道德而無知識或科學藝術。盧梭否定科學藝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進步作用,這表現了他的唯心主義觀點和非歷史主義的方法。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盧梭的目的是企圖通過歷史上許多由富而奢,由奢而亡的事例,揭露貴族,富人的奢侈生活是法國社會罪惡的根源。因此,盧梭的這篇論文表面上講的是科學藝術,實際上是直接攻擊封建制度本身和批判全部封建意識形態的。

  1750年7月,第戎科學院宣佈盧梭應徵的作品榮獲首獎,頓時轟動法國文壇,聲譽大振。但盧梭在《懺悔錄》中仍謙遜地自我分析說:「這篇作品雖然熱情洋溢,氣魄雄偉,卻完全缺乏邏輯和層次。在出自我的手筆的一切作品之中,要數它最弱於推理,最缺乏勻稱與諧和了。」盧梭絲毫沒有因自己突然成名而陶醉,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向,放棄對財產和聲譽的奢望,而永遠保持貧困和獨立,決不做社交界的寵兒。論文獲獎又喚醒了他寫那篇文章時的全部觀點,並且對這些觀點賦予了新的力量,終於使他的父親,他的祖國,以及普魯塔克在他童年時代灌輸到他心中的那種英雄主義與道德觀念的原始酵母開始發酵起來了。從那以後,他就覺得做一個自由的有道德的人,無視財富與非議而傲然自得,才是最偉大、最美好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