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在希特勒的擴張政策指導下,一場緊鑼密鼓的大擴軍很快便在德國大地上拉開了帷幕。希特勒私下向將軍們保證說,一定要恢復德國軍隊傳統的尚武精神,在做好充分的準備後,將發動征服西方的大規模戰爭。這使他贏得了將軍們的支持。雖然有些將領並不喜歡希特勒這個人,但他們關心的是盼望已久的報仇雪恥的機會終於來了!

  1935年10月15日,隆美爾中校奉命調到新建的波茨坦陸軍學院任教官。波茨坦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搖籃,波茨坦衛戍部隊教堂更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聖地。希特勒上臺後,波茨坦成了德國人追思昔日輝煌的聖地。陸軍學院深受影響,學院的元帥大廳裡高懸著44幅普魯士和德國陸軍元帥的油畫像。隆美爾對能在此執掌教鞭備感得意。他自認為,「這標誌著我已經成了新的波茨坦陸軍學院一名成熟的教官。」他興奮地寫信告訴露西:「這是絕密!到波茨坦來吧!不要告訴外人。」

  早在1934年8月,希特勒就宣佈一年內將德軍擴充到30萬人。1935年3月,希特勒向全世界正式宣佈,德國實行普遍兵役制,在和平時期建立一支規模為12個軍、36個師約50萬人的強大軍隊。這一驚人的舉措宣告德國已經完全廢棄《凡爾賽和約》對其所施加的軍事限制,德國的擴軍備戰從偷偷摸摸的地下狀態進入了堂而皇之的公開階段。

  波茨坦陸軍學院的校園一下子沸騰起來了。為適應擴軍的需要,成千上萬名新軍官被送進學院培訓,每批250人。每天清晨,學員們都要進行2小時體能強化訓練。隆美爾仍然一如既往地強調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一次,當他詢問學員弗雷葉對此有何意見時,弗雷葉滿懷敬意地答道:「清晨2個小時的體育訓練太多了。我們太累,不能很好地聽課。」話音未落,隆美爾便咆哮著把他臭駡了一通。

  在為高年級講授戰術課程期間,隆美爾整理了自己的講稿,大量地補充進了他在一戰期間所經歷的戰鬥情況,尤其是他參加過的機動戰,並用現在時態改寫成一部6章的書稿,交給當地出版商沃格賴雷特。1937年初,這本書以《步兵攻擊》為名問世。全書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所倡導的進攻精神,提出了「進攻,進攻,再進攻」的觀點,思路清晰,條理分明,說理生動。隆美爾充分強調了發揚火力在機動戰中的重要性,「數量居於劣勢之軍,可以採取更多地使用自動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發揚火力的方式壓倒數量居優勢之敵。」同時,隆美爾還提出要利用欺騙、恫嚇等手段,為實施機動戰謀時造勢。

  這本以實戰經驗為主要內容的軍事著作很快就成了暢銷書。到1944年10月,這本書至少再版了18次。就連美軍也在1943年將該書翻譯成英文,並多次印行。美國著名將領喬治·巴頓將軍曾反復研讀過該書,並對許多重要章節了如指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在法國和北非所發揮的精湛的指揮藝術,實際上正是他在一戰中所用戰術的豐富和發展。

  這本暢銷書無疑成了德軍最好的步兵戰術教程,備受讚揚。當時,德國納粹党正在大力鼓動發動復仇戰爭,爭奪所謂的「生存空間」,在軍事上倡導傳統的積極進攻。因此,雖然這只是一本戰術專著,但納粹黨瘸腿宣傳部長戈培爾卻為該書的出版給予了大力支持。與此同時,古德裡安也將自己的講稿彙編成《前進!坦克》一書出版,為「閃擊戰」大唱讚歌,並為建設坦克裝甲部隊搖旗呐喊。這兩本書在德國上下引起了強烈的轟動。明白人一眼便能看出,這並不完全是時間的巧合!

  《步兵攻擊》的出版使得隆美爾頃刻間變得聞名遐邇。同時,他還著實賺了一大筆稿酬,手頭也寬綽起來。他對同事瓦爾特·漢斯教官吐露:「實在令人驚訝,這樣的書竟賺了這麼多錢。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些滾滾而來的錢,我根本不可能把它們全部用光,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就已經使我感到夠幸福的了。寫那些好人怎樣喪失生命,並以此作為賺錢的手段,我是不喜歡這種做法的。」

  隆美爾在波茨坦陸軍學院任教期間,正是德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期,希特勒擴軍備戰的步伐一刻也未松緩。1936年3月1日,希特勒不顧將軍們的反對,悍然下令出兵萊茵非武裝區。3月7日,小規模的德軍部隊象徵性地跨過萊茵河上的橋樑開進了萊茵區。奉行綏靖政策的英國和法國當局對此只是吵吵嚷嚷了一陣子,並未實際出兵阻止希特勒的冒險行動。

  希特勒鋌而走險再一次成功了!德國上下立即狂熱起來。隆美爾也深感歡欣鼓舞。但他似乎還是置身事外,與妻子住在學校附近,深居簡出,過著安靜的生活。多數時間他都沉醉在個人愛好當中,鍛煉身體,練習馬術,熟記對數表。他那天才般的數學頭腦幾乎與著名數學家不相上下。

  為了教育獨生子,隆美爾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一點上,他與父親如出一轍。隆美爾試圖引導固執得如同頑石的兒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甚至在自己生命臨終前的最後日子,他還在徒勞地為兒子解釋微積分的運算方法。曼弗雷德永遠銘記在心:「我父親對我有三點希望:他要求我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一個偉大的英雄和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可他的三個希望全都落空了。」

  隆美爾想把自己的信條全都強加給曼弗雷德。曼弗雷德7歲時,就被父親悄悄帶到軍校第一次學騎馬。這事是背著露西幹的。小曼弗雷德的腿太短,還夠不著馬鐙,隆美爾硬把兒子的雙腳塞進馬鐙,但那匹馬掙脫韁繩,拖著一條腿還掛在馬鐙子裡的曼弗雷德跑了幾十米,孩子頭上劃了一個大口子。隆美爾嚇得面如土色,他往兒子手裡放了一枚硬幣,告訴他:「回家時,如果你告訴母親是從樓上摔下來的,你就能得到這枚硬幣!」回到家裡,隆美爾用碘酒給兒子洗傷口,曼弗雷德痛得放聲大哭。隆美爾大發雷霆,叫他還錢,但這個斯瓦比亞人的後代早就把錢藏了起來。

  隆美爾征戰畢生,他大部分時間都是與妻子分居兩地,因此書信往來頻繁。隆美爾寫了上千封信,每天至少倉促地寫一封信,有時是兩封,信紙是從辦公室或指揮所裡隨手拈來的紙張。而露西則寫得很細緻,她後期的信是用打字機打的,經常打到深夜兩三點鐘。她在信中展示了一個軍人妻子異乎尋常的機敏和洞察力。特別是在1939年後,她就經常在信中流露出對德國前途的憂慮。

  研讀這些信件,完全可以洞悉隆美爾的內心世界,包括他心靈深處的煩惱、喜怒哀樂、雄心壯志和信仰。從信中經常出現的隻言片語,可以瞭解隆美爾的個性,不僅具有一切斯瓦比亞人的傳統特徵——節儉、忠誠、勤奮;同時,他還渴望承擔責任,迷戀別人的頌揚;他樂於競爭,不願輕易抹掉宿怨;他對特權階級和貴族懷有一種常見的輕蔑,這些思想都如實地反映在他的信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