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隆美爾 | 上頁 下頁
一一


  §第六章 漫長的拉鋸戰

  托卜魯克的炮聲剛剛沉寂,利埃邊界又響起了隆隆的炮聲。1941年5—6月間,英軍對改為守勢的隆美爾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但都被隆美爾在機動戰中挫敗了。於是,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與英軍的沙漠拉鋸戰就此揭開了序幕。

  1941年6月,希特勒正忙於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因此將主要力量集中于蘇聯戰場,而很少考慮對北非的增援。而丘吉爾的想法卻截然不同,他把「北非翼側陣地」看得幾乎與大英帝國本土一樣重要。因此。丘吉爾不顧本土部隊仍裝備不足的事實,毅然決定增兵北非。5月12日,四艘英國艦艇到達亞歷山大港,共有238輛坦克,其中有馬蒂爾式坦克135輛,這比英中東軍司令韋維爾為保衛埃及湊集起來的坦克多3倍。

  兵力增加後,丘吉爾便急於奪取勝利,重振英軍日益低落的士氣,敦促韋維爾迅速發動進攻。而時值夏季,酷熱的太陽和數不清的蒼蠅、毒蛇使沙漠戰地生活更添幾分艱苦。德軍士兵由於給養難以得到保障生活則更為艱苦。德軍以餅乾、沙丁魚罐頭、軟包裝的奶酪等為主食,很少能吃上新鮮水果和蔬菜。給養的缺乏對年輕士兵健康的損害明顯加劇,他們的齒齦常流血不止,一些人已開始掉牙。在酷熱中一向刻板的隆美爾也只好穿短衣短褲驅車外出。圍攻托卜魯克的失敗以及所付出的高昂代價給隆美爾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每到一處他都能察覺到批評和埋怨聲在日益增高,他也迫切需要奪取新的勝利,重振日益低落的士氣。

  5月15日,英軍代號為「短促行動」的進攻開始了。英軍一部分從正面攻擊哈勒亞隘口以及整個薩盧姆防線,裝甲部隊則從哈巴塔地區出發沿著坡地,先向西北再轉向正北進攻卡普措堡。雙方軍隊在哈勒法亞隘口一場激進,互有勝負。薩盧姆防線的戰鬥對隆美爾來說是難以應付的,他在兩小時內向柏林發出了一連串電報,一會兒讓人放心,一會兒又在告急。

  5月22日,他驅車來到薩盧姆前線,這一天正好德軍打了個勝仗。隆美爾親自召開了一連串會議,爬進散兵壕與被曬得黑人般的士兵聊天。

  經過分析,隆美爾認為英軍在哈勒法亞隘口配置了較薄弱的兵力,他決定乘機奪回這個軍事要地。27日清晨,德軍便發動進攻,很快便又佔領了哈勒法亞隘口,並繳獲了大批的戰利品。經過幾天的激進,隆美爾最終粉碎了英軍的「短促作戰」行動。

  這次戰鬥之後,隆美爾知道英軍決不會善罷甘休,不久便會捲土重來,於是他抓緊時間加強了薩盧姆、哈勒法亞隘口和巴迪亞的防禦力量。在視察巴迪亞量,隆美爾發現了在那裡有大批意軍丟棄的軍用物資,他如獲至寶,命令把一切可用的意軍大炮用於加強各要點。又讓守軍在利埃邊境增修了不少新據點,在據點中建起了幾個臨時性的修理廠,修好了不少的大炮和車輛。為了對付英軍的馬蒂爾式坦克,隆美爾把他手上僅有的12門88毫米高射炮分成幾組。因為那時德軍有近2/3的反坦克炮,還是戰前生產的37毫米炮,遠不及英軍反坦克炮的威力,對付有厚裝甲的馬蒂爾式坦克毫無辦法。而88毫米炮則可以在1800多米的距離內擊穿馬蒂爾式坦克。

  除了加強署外,他還撤換了施特萊徹的職務,主要是他對隆美爾的命令提出過許多質疑,並進行過「冗長的辯論」。隆美爾任命瓊漢尼斯臘芬斯坦少將接任施特萊徹。臘芬斯坦出身名門,瘦削而英俊。6月上旬第15裝甲師也全部到達北非。

  正如隆美爾預料的,英軍正醞釀著進行一場更大規模的進攻,這次進攻其行動代號為「戰斧作戰計劃」。根據丘吉爾的命令,這次行動將一舉消滅隆美爾。

  英軍已重新運來了238輛新坦克,從而大大增強了實力。戰斧計劃的起草者、英軍西線沙漠作戰司令皮爾斯將軍決定迅速發起進攻。

  6月14日,隆美爾的監聽員報告說,每一支英軍部隊都從電臺裡接到「比特」將於第二天開始的通知。於是,隆美爾當天晚上便命令部隊進入戰備狀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