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洛克菲勒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一旦送去那種情報,就該由政府領袖們自行決定哪些解決辦法對他們本國的人口增長問題最合適。 約翰第三憑經驗學來的一件事是,當洛克菲勒基金和其他人閉耳不聽他的懇求時,他可以自己創設一個組織幹他認為應當幹的工作。由於他對亞洲事務有興趣,那對約翰第三來說,事情似乎很清楚,沒有人對一些亞洲國家經濟和人的問題予以足夠的注意。洛克菲勒基金的活動和專長集中於科學農業或生物農業。 可是誰在教亞洲人農業經濟、農田管理、信貸和銀行業務以及產品銷售呢?答案是誰都不在教。因此於1953年12月,創辦人口協商會之後不過13個月,約翰第三又設立經濟和文化事務協商會,開辦費25萬元,儲備金約170萬元。 約翰第三肯定是他們家的職業慈善家。弟弟們一向把慈善工作當作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約翰第三喜歡把自己說成是弟兄中唯一失業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海軍服役以來,他沒有擔負過一項工作。他也沒有親自從事過任何冒險事業去賺錢。他把經管他財產的事務交給了一批專職的投資顧問。約翰第三在情感上致力於慈善事業,對這方面的知識很淵博。在這些年裡,他一直在國會調查會上和其他場合為慈善事業辯護,說它是一種徹底美國式的機構,向貧困的人提供比僅僅物質福利多得多的東西;它是解決美國一些問題多種途徑的基石。 約翰第三在1953年捲入興建紐約市表演藝術林肯中心的設計、財務和營造工作,僅僅因為有人請他幹。他參與的工作遠不止給幾個錢。他把洛克菲勒的姓氏貢獻給這項工作,而且13年來把他全部工作的大約一半貢獻給一個文化建築群:大都會歌劇院、紐約市交響樂團的音樂廳、紐約州劇院、維維安·博芒特劇院、朱莉亞德大樓、表演藝術圖書展覽館。這個計劃還把鄰近的達姆羅希公園包括在內,它有一個舉行室外音樂會的殼形音樂台。 林肯中心本身不是一項洛氏計劃。但是洛克菲勒家合在一起的捐款正好是全部募款的大約1/4。約翰第三當理事長的洛克菲勒基金捐助四筆錢,總數為1500萬元,只有福特基金的2500萬元超過它。 在個人水準上,幾年前曾經向大都會保證捐500萬元的約翰第三的父親,拿出這一筆之外,又捐給文化中心500萬。約翰第三本人的捐款處理得有儘量大的戰略意義,在募款過程中他這裡出100萬,那裡出100多萬,與其他捐戶相配稱。作為募捐運動的最後一筆捐款,他和林肯中心一位副理事勞倫斯威恩共拿出250萬元。始終保持他的低矮形象,約翰第三一貫謝絕不暴露他捐給林肯中心的總數。總共在1100萬元左右,比任何其他個人都多。 洛氏家族幾代與之有聯繫的一切慈善事業,其「本土基地」總是洛克菲勒基金。它是老約翰·洛克菲勒事業中最偉大的成就。他的兒子小約翰從1913年到1939年當這筆基金的第一任總裁,隨後當它的第一任理事長,當他65歲告退時,規定凡滿65歲就要強迫退休,讓位給比較年輕的人。他依舊繼續保有榮譽理事長的頭銜,受到十分尊敬,以致在工作人員中間始終稱他為理事長先生,決不稱他的姓名,就像白宮人員只稱「總統先生」一樣。 約翰第三1952年當選這筆基金的理事長,接替離職去當德國務卿的約翰杜勒斯,是一次正常的選舉和一次正常的升遷,因為約翰第三在此以前已充任受託人20多年。 生活質量是約翰·洛克菲勒第三長期喜歡的一個概念。它包羅萬象,顯而易見,但細節極難規定。 對他來說,生活質量的範圍超過良好的健康和食物,包括周圍一切生活的氛圍在內: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家庭兒童的多寡、對四周美好事物的欣賞、工作和閒暇的平衡、你擁有的物質財富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內心平靜以及充分就業等。1963年,洛克菲勒基金擔負起試圖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的任務,注意力自然集中在全世界窮人身上,它的五點優先計劃延續了很長時間。其中包括努力征服饑饉;在發達國家內加強大學和研究中心,培訓一切知識領域裡的合格人員;廣泛支持美國的公民權和機會均等;增加對人文和創造性表演藝術的支持;最後,大力支持節制生育和人口平衡的研究和行動。 深切關心、甚至全神貫注於人口過剩問題,約翰第三從60年代開始把他的時間越來越多地用在取得大眾的支持上。人口協會初期大部分致力於研究、組織和教育工作,不事聲張、不加渲染地幹這一切。可是在60年代他覺得必須使專家們學到的東西大眾化。 專家們對策略和優先次序依舊有爭執,可是幾乎全都同意,必須做一些事去平衡人口的增長,它使一些較窮的國家被貧困所左右。第一步要在國內開始,要說服本國的領導人必須在人口日益增長這一問題上採取行動。1965年6月達到了這一里程碑,當時約翰遜總統在聯合國宣告:「讓我們所有各國的人——包括我國在內——直率地面對並尋求對這個向全世界前途作最深刻的挑戰的答案吧。」只是在那時候,約翰第三才開始取得對人口問題重視的國際公認。 一個月以後,他在梵蒂岡私人晉見教皇保羅六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