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羅丹 | 上頁 下頁
二二


  §十三、《浪子》

  《浪子》(又稱《無上的呼訴》)是《地獄之門》上的一個形象,「他」跪在大地上,兩臂向上直伸,頭仰著,仿佛在向上天求祈、呼喚、質問。這個充滿動感與情感的雕像,比起羅丹那些舉世聞名的宏偉巨制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只是《地獄之門》眾多形象中的一個,但它卻凝聚著一個父親深沉的愛,顯露出羅丹深深埋藏而難為人知的隱隱的傷痛。

  「浪子」是《聖經·路加福音》中的人物,他蕩盡了所有的財產後懺悔回家,受到寬宥。羅丹塑的是《聖經》裡的浪子,也是他唯一的兒子,並且特選了他的兒子為模特兒。

  1866年元月,羅丹和露絲的兒子奧古斯特·伯雷誕生了。他的降生並未給窮困而埋頭于創作的羅丹帶來快樂。為了不影響羅丹的工作,他們把孩子寄養在父母那裡。當羅丹1877年從布魯塞爾回到巴黎時,奧古斯特已經11歲了,而他已經六年沒見到父親了。「父親」的概念對小奧古斯特來說是陌生的。

  為了補償羅丹欠予兒子的父愛,他特意帶著小傢伙和全家人到希洛涅森林去進行了一次野餐,享受了他這一生中為數極少的一次天倫之樂。隨後,他把孩子帶進他的工作室,希望兒子能像他一樣成為一個熱愛藝術的人。然而,小奧古斯特對藝術並不感興趣,尤其是父親的嚴厲要求常常使小奧古斯特只有走出工作室才會感到快樂。而且,羅丹對雕塑的狂熱及由此而顯現出來的對周圍人事的冷漠,使小奧古斯特覺得羅丹並不像個父親。

  1884年,當克勞岱爾闖進羅丹的生活後,父子倆之間的隔閡就更大了。小奧古斯特要求去當兵,而他無法吐露他的真實想法,那就是為了離開羅丹的工作室才去當兵。而羅丹平靜地表示同意,他也同樣不願表露他內心的失望。

  也許是從小就感受不到父愛的緣故,小奧古斯特變成了一個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年輕人。羅丹成名以後,就常常收到寫著他的名字的兒子的帳單。溫柔的露絲對這個墮落的兒子無能為力,她常常要求羅丹管教這個孩子,然而羅丹無法從他的創作中再抽出多餘的精力和耐心。小奧古斯特繼承了他父親的反叛、倔強的性格,然而卻沒長成一個像父親一樣的巨人,他甚至連普通的生活技能都沒有,而只會借著父親的盛名換取墮落放縱的生活。

  這是羅丹的悲哀,也是許多優秀的父親和不成器的兒子的悲哀。一位哲人曾說過:「愛一個人,就不能愛全人類;愛全人類,就不能愛一個人。」羅丹正是把他的生命,他的愛獻給了他的雕塑,他關心寫在肉體上的人類的命運,卻無法再抽出精力去關心他的親人們,包括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忠貞不渝地愛著他的露絲,也包括激起他的愛情之火、給他無數創作靈感的克勞岱爾。羅丹的私人生活是不幸的,然而他帶給人類的卻是眾多充滿愛、充滿憐憫的不朽的形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