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
二八 |
|
但埃及薩達特不允許蘇美兩國決定埃及的命運。7月11日,他決然宣佈把蘇聯軍事專家驅逐出埃及。這是一樁舉世震驚的事,搞得蘇聯人亂了手腳,就連美國人也十分驚訝。隨後,以色列的日子好過了。 拉賓的大使任職到1973年3月10日期滿,尼克松在當年1月份的一次送別性質的會上表示,希望2月底來訪的梅厄夫人能帶些新建議來。可糟糕的是以色列在梅厄夫人訪美前夕,又在西奈上空擊落了一架利比亞的民用客機。因此,1973年2月28日在梅厄夫人訪美的第一天裡,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副國務卿魯什以及國防部長就讓梅厄夫人碰了一鼻子灰。美國人三管齊下,使得梅厄夫人情緒低落,她對拉賓說:「總統若是這樣,我看不如早日回去。」拉賓勸其忍一下,不妨搞個新的建議。但梅厄夫人想不出什麼新內容,拉賓只好自己搞了一個提綱去見基辛格。 晚上7點30分,基辛格帶著洞若觀火般的神情會見了拉賓,他以不加掩飾的快意說:「我想總理夫人一定度過了艱難和令人沮喪的一天。」他好像是躲在暗處偷看似的,一切都知道。拉賓不無憤怒地說:「你把我們總理請來僅僅是為了讓她空著手回去!」見拉賓動怒了,基辛格才說起1968年3月的會談,他當時就提醒以色列應重視實際安全而不是條文。他談到他與埃及外長伊斯梅爾在「安全對主權」原則上達成了共識。這個原則意味著以色列必須接受埃及對整個西奈擁有主權的事實,而埃及則接受以色列在西奈某些地區保衛安全的軍事存在狀況。基辛格說,只要以色列接受這一原則,飛機之類的事好說。最後,梅厄夫人在拉賓的陳述下,接受了這一美、埃共同制定的原則。等手下人把戲演夠了,尼克松才登場,他說了一通熱情支持以色列之類的話來完成一個大善人的角色。 忙於緊張談判的拉賓,忘記了當天是自己的生日,當尼克松拿出一件銘刻有自己名字的紀念品送給他作生日禮物時,他才如夢初醒。尼克松在梅厄夫人面前大贊拉賓能幹,問拉賓回去後給個什麼職位。梅厄夫人故作玄虛地說:「那要看他的表現如何了。」尼克松說:「那好啊,要是你們不想要他的話,把他留在這裡好了,我願意用他!」這是拉賓以大使身份參加的最後一次會談,5年來他頭一次感到輕鬆,仿佛全身神經都放鬆了似的。 9. 美國與猶太人之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早在美國獨立以前,備受歧視的歐洲猶太人便開始移居於此。美國獨立時,大約已有二三千猶太人。美國內戰時期,猶太移民已達15萬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增加到300萬。目前,美國猶太人約有600萬,約占美國人口的3%,占猶太人總數的38%。 美國猶太人從早期開始,便依靠自己的智慧,艱苦奮鬥,使其勢力滲透到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在工商業、娛樂界、宣傳界等,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們已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具影響的猶太社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猶太人又有大批遷往美國,科教、文化、法律、經濟等許多部門已成為猶太人的傳統領地。在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中有28%是猶太人;把美國帶入核時代的是猶太科學家愛因斯坦、泰勒、紐曼等;美國東部名牌大學的教員中30%是猶太人;美國宇航工業的專家中,猶太人的比例最高時曾達60%;70年代,美國每5名律師中就有一名猶太人,司法部裡猶太律師的比例則高達30%。70年代末,猶太人已掌握著美國鋼鐵工業的25%,皮毛工業的90%,糧食加工業的60%,屠宰場、餐館、酒吧、娛樂場所的52%以及電影業的40%,並控制著許多宣傳和新聞工具。好萊塢八大公司之一的華納公司就是猶太人經營的。據1986年的統計,在美國最具實力的企業家中,近1/4是猶太人。 美國猶太人在政治上也取得了顯赫的地位。僅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中擔任要職的猶太人就有:國務卿基辛格、國防部長施萊辛格、司法部長裡維、聯邦儲備銀行董事長伯恩斯和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等人。擔任州長、市長和國會議員的猶太人也不少。美國第93屆國會裡,猶太議員有15名;第94屆增加到23人;到第100屆時已達到36名。這些人是最能有力地保護以色列的利益的,他們同時也是維繫美以特殊關係的監護人。美國猶太人的力量還體現在為總統競選人提供巨額的資金和至關重要的選票。到1974年,猶太人為民主黨與共和黨候選人分別提供了60%和40%的競選資金。在支持卡特競選的私人捐款者中,有一半是猶太人。身為猶太人的拉賓,來到美國後自然不會放棄同各階層猶太人的接觸,以尋求他們的支持。 由於歷史的原因,猶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也就是說,在以色列國成立之前,猶太人在世界上還沒有一個真正屬自己的家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為建立自己真正的家園,他們從世界各地紛紛遷往巴勒斯坦、以色列地區,他們為建立自己的家園——以色列國,可以說是戰鬥了一生,奉獻了一生。在以色列國成立以後,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又紛紛遷往以色列,回歸自己的家園。像在美國的猶太人,雖然沒有遷往以色列,但他們占住美國社會各個重要的部門,心向著以色列。這樣,世界各地,尤其在美國,就形成了一股支持以色列的力量。而美、以之間的特殊關係,也是這樣形成的;拉賓在美國的五年裡,經常出入白宮和國會,與美國上層人物交往,同時,他還利用各種機會深入美國社會,瞭解美國人的生活,不失時機地開展外交工作更加強了美以關係,同時為他以後當上總理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十章 第一次當總理 1.埃及的進攻,把拉賓攻上了部長席 在五年的大使生涯中,拉賓自認為無愧於自己的使命和祖國。無論是美以關係的加強,還是為以色列拉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他都起到了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宣傳樹立以色列形象,在美國社會各階層為以色列找支持朋友等方面,他做了非常盡心盡力的工作。 在他任駐美大使期間,梅厄夫人三次說要調他回國任部長,但三次都食言了。原因是沒有空位。1973年3月11日,拉賓大使任滿回國時,工党領袖們卻給了他當頭一棒:沒有空位,就不可能讓他當部長,同時也沒有其他適合他的位置,只好暫等一段。對此,拉賓很快便清醒過來,自己儘管過去戰功卓著並且駐外成就斐然,但與工党的一些資深元老比,自己算不了什麼。到部長這一級,光憑梅厄夫人一句話是上不去的,得幹出個樣子來,讓其他元老看重自己。因此,他打算一切從零開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