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二一


  拉賓等人坐立不安,這不是明顯的捅馬蜂窩嗎?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問題,像一把達摩克利斯劍一樣懸在人們的頭頂上。這不是逼著蘇聯參戰嗎?戰前美、蘇均在地中海聚集了重兵,單蘇聯艦艇就達70多艘。現在埃、約已敗,蘇聯會不會以這個事件為由參戰呢?無論如何,以色列是沒法抵擋蘇聯的進攻的,而「挑釁」的責任卻在以色列。最後又會不會導致美國的參戰呢?人們議論紛紛,越想越害怕。此時,第四份電文又到了,一切均已弄清,原來那船不是蘇聯的,而是美國的監聽船「自由號」。人們總算松了一口氣,但卻免不了有一絲絲的苦澀和尷尬。原來,開戰前數小時,以色列就通知美方,為防止海上襲擊,以軍將攻擊西奈附近海域上的任何船隻,為此,要求美方撤走這一海域的艦船,來不及撤的應向以方明確位置,以免誤擊。美方把這一通告轉達給第六艦隊,但由於某些官員玩忽職守,「自由號」竟沒有得到通知,結果大難臨頭了。

  「自由號」是艘監聽船,職守于間諜工作,它的船長也就沒有向詢問的以軍飛行員說明情況,以軍又不明身份,於是實施了攻擊。從而產生了第一份電文所說的「巨大爆炸」。而更荒唐的是,以軍實施攻擊時,「自由號」在未弄清攻擊者身份時,就驚慌失措地向第六艦隊司令部報告並呼救:他們遭到了蘇聯空、海軍的野蠻攻擊。半小時後,約翰遜總統就收到蘇聯人攻擊「自由號」的報告。約翰遜在他後來的自傳中寫道:

  「在接到那份報告後的幾小時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壓力,經歷了有生以來最激烈的思想鬥爭,因為我必須在吃啞巴虧和命令第六艦隊進攻蘇聯地中海分艦隊之間作一個歷史性的選擇,其後果很可能是兩個大國間的核戰爭!」當時,在美國人也明白了真象以後,感覺和以色列人一樣:輕鬆,但又夾雜著令人尷尬的苦澀。值得人們慶倖的是約翰遜總統沒有馬上發出攻擊蘇聯的命令,否則,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在所難免了。

  4.不失時機——逼納賽爾稱臣

  當時的納賽爾,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精神領袖,怎樣使納賽爾在精神上徹底崩潰,是整個戰爭的關鍵。當埃、約敗局已定時,敘、伊(伊拉克)軍隊正在躍躍欲試,埃、約軍隊也在重新集結。能否早日結束戰爭,對以色列也是十分重要的。拉賓看准這一點,因此,他主張儘快攻擊敘利亞,以達徹底擊垮納賽爾的目的。但是,達揚堅持不予攻擊敘利亞,原因是美國人沒有保護以色列的承諾,再攻擊敘利亞,將使蘇聯人丟盡面子,致使蘇聯參戰,那是可怕的。倘若一旦成熟了條件,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攻擊的。拉賓也瞭解他這一點。

  6月6日,戈蘭高地的敘軍炮擊以色列邊界定居點,以軍還只是境內還擊。但機會很快就來了。7日晚10點安理會的停火決議生效,9點時納賽爾便予以拒絕,理由是決議沒有要求以軍從所占土地上撤走。對此,拉賓和達揚大喜過望,因為納賽爾又給了他們進攻的寶貴時機。此時進攻,蘇聯人是沒有理由參戰的,因為是他的盟友不肯住手。這時,達揚和拉賓忙指揮以軍徹底向蘇伊士運河岸邊挺進;同對,揮軍進攻敘利亞。見形勢不妙,納賽爾又於8日晚同意立即停火,但是拉賓和達揚已徹底改變了初衷,進攻仍然進行著。9日,以軍全線進攻敘利亞。敘軍在以軍的攻擊面前,打得極為頑強,以軍的許多進展則是靠殘酷的肉搏戰一寸一寸奪來的。直至9日夜間,敘軍的抵抗才開始減弱。原因是出在敘軍司令部,為保護大馬士革,它命令部隊撤出庫奈特拉城以北。以敘停火協定於10日下午6點30分生效,但11日和12日以軍繼續搶佔地盤,直到控制了赫爾蒙山戰略高地,納賽爾再三敦促安理會督促停火,低下頭來首先在停火協議上簽字。

  這場歷時6天的戰爭結束了,納賽爾無可奈何地俯首稱臣。以色列人頗為這場用6天時間連克數敵的戰爭感到自豪,於是把第三次中東戰爭定名為「六天戰爭」。

  第九章 大使生涯

  1.如願以償做大使

  「六天戰爭」結束後,拉賓任參謀長的期限也就屆滿了。今後將何去何從?這是拉賓戰前就已開始琢磨的問題。再留在軍中是不可能的了,朋友們勸他去從政,他自己也這麼想,從政應是他最好的選擇。不過,他不想從軍界直接轉入政界,這樣太生硬,應有所墊鋪。於是,他想到了做大使,而且是做美國大使。這樣,他既是政府官員,又可以在做大使的過程中進行從政實習和積累經驗,同時還可以積累政績。之所以選擇美國,是因為他認為美國歷來是以色列的靠山。在那裡做大使,可以同美國當權者聯絡感情,今後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尋找更大靠山的機會。

  拉賓的考慮用心良苦,但當他提出來時便首先遭到總理艾希科爾的反對。艾希科爾從椅子上起身走到拉賓面前,很幽默地說:「你想去當大使,而且還是駐美大使,你不覺得這是一個你並不適宜的工作嗎?當然,你那些不會打領帶之類的笑話我早就忘記了。但你想想,你習慣於出席那些沒完沒了的酒會嗎?你會文雅地與那些場合的太太小姐們周旋嗎?你熟悉談判技巧嗎?不,你不適合幹這種工作。聽我說,你不是一塊幹外交官的料。」拉賓聽了,毫不退縮。正因為他不適合,他才選擇去幹,以彌補不足。「但我準備去學,而且我相信我也學得會!我更不會害怕那些雞尾酒會的。」他很誠懇地說。

  接著,他又解釋了為什麼要去當駐美大使的原因,他強調了美國的作用正在中東突出起來,但以美關係還很薄弱,須大力加強,而自己的總參謀長的軍事和政治背景是很有助於這項工作的。艾希科爾顯然被拉賓的理由所打動,他答應和外長埃班談談,但沒有當場拍板。後來,拉賓又多次找艾希科爾要求,但每次艾希科爾都說埃班保留意見。也就是說,他是同意的。對此,拉賓毫無辦法,埃班在工作上幾乎每次都與拉賓爭吵,由此個人關係也變得很微妙。在關鍵時刻,工党總書記、實權人物梅厄夫人為拉賓講了話,使他當美國大使的事在1967年10月間定了下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