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一〇


  4.打通生命線

  耶路撒冷在500年的歷史中,總是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征戰和廝殺;世界上沒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樣吸引著眾多的信徒來維繫著民族的命運,也沒有一個城市像它一樣遭受那樣多的劫難和痛苦,更沒有一個城市像它一樣引起那麼多國家和人們的關注;它是世界上在聯合國和各種報刊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城市。歷史演繹到今天,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們依然為它在進行著你爭我奪的鬥爭。

  當以色列獨立戰爭的序幕一拉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便圍繞著特拉維夫—耶路撒冷這條「生命線」展開了生死戰鬥。公路要從兩個山谷間通過,對於猶太人來說無疑增加難度,對於阿拉伯人來說無疑又是極好守衛的天然屏障。拉特隆是阿雅隆峽谷的中心,汽車到此,只能繞著山坡蜿蜒而行。早在中世紀時,十字軍就在這裡設據點;在委任統治期間,英國人也在此建起台戈特警備站。第二個險要處就是阿雅隆山谷的「門戶」,車輛到此只能擦著山涯行駛,這無疑幫了阿拉伯人的大忙。

  拉賓接到任務命令後,他首先考慮保護好司機的安全,他命令所有車輛駕駛室兩側都焊上鋼板。這樣,司機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押車的戰士卻變得絕望了。拉賓面對這樣的現實,只好親自參加行動,用以提高士氣;另外又找來一些鋼板,焊制土造的「裝甲汽車」。這樣運行了一段,阿拉伯又製造了穿甲彈,傷亡一天天增加,隨著阿方伏擊水平的提高,整個運輸幾乎中斷。

  面對嚴峻的現實,哈加納司令部十分焦急,只好發起「納契松」行動。行動在4月5日開始,拉賓指揮著自己的部隊,配合著「哈加納」派來的援軍,向阿拉伯人展開了強大的攻勢,阿拉伯人只好退守山谷的兩側,猶太人趁機組織起龐大的運輸隊,使問題得到了緩解。但當援軍一撤走,退縮的阿拉伯人又殺了出來,並且向猶太人的據點發動了強大的反攻,「哈加納」部隊陷入了險境,一個叫斯科普斯山地的哈達薩醫院遭到洗劫,77名猶太人被殺。古裡安十分焦急,他命令薩德率部增援拉賓,想在4月19日搞一次大規模的運輸行動。拉賓怕阿拉伯人先有準備,建議推遲一天以打亂敵人的部署。恰在此時,拉賓又接到了帶兵隨古裡安前往耶路撒冷的命令,想在英國人撤出之前搶佔地盤。拉賓對此提出了反對意見,但遭到上司粗暴的拒絕,他只好在20日淩晨和薩德一道帶部隊隨古裡安去耶路撒冷。

  拉賓始終擔心阿拉伯人的伏擊,命令戰士們做好戰鬥準備。開始,四周安靜得死一般地可怕。就在部隊過去了一部分以後,阿拉伯人精心策劃的伏擊開始了,漫山遍野湧出了阿拉伯軍人。戰鬥十分激烈,炮火異常兇猛,許多車輛被擊中,整個車隊無法前進。好在城內的居民聽說古裡安趕來的消息,沖出城門趕來迎接。戰鬥很快開展到耶路撒冷城下,古裡安命令薩德和拉賓向城北和城南的阿軍發起進攻。這場代號叫「傑布西行動」的戰鬥儘管激烈,但還是被哈加納的戰士們佔領了大半個城。但是,毫無撤走之意的英軍,26日又把他們趕回了原地。爭奪戰陷入了僵局,生命線被切斷了,部隊也陷入了危機。

  恰在這時,司令部發來了電報,要他速回特拉維夫,商議戰事。拉賓坐一架舊的輕型飛機回到了特拉維夫,作戰部長雅丁在詢問了情況以後,仍然要求拉賓努力去打通生命線。拉賓率領部隊苦戰一個星期,肅清了沿途除拉特隆以外的敵人,但拉特隆的敵人卻十分頑強。拉賓旅傷亡慘重,有些連隊成了空架子。拉賓看著補充來的一些士兵,大多只有十五六歲,臉色慘白,但他只能咒駡那些忽視軍隊建設的人。

  1948年5月14日,根據聯合國決議,英國結束了對巴勒斯坦的託管,猶太複國主義全國委員會在特拉維夫藝術博物館宣佈成立以色列國。

  世界上無奇不有,以色列是惟一根據聯合國決議成立的國家。歷史上流散多於獨立的猶太人,從此有了自己統一的民族特徵。

  5.血戰拉特隆

  1948年5月14日,英軍一撤走,以軍未放一槍就佔領了市中心地區,隨後又攻佔了城外北部和西部地區,但東部的很大一塊仍在阿拉伯人手中。15日阿軍發動攻勢,從以軍手中奪回了城北陣地。17日,整個戰局發生逆轉,約旦軍隊攻入市區並直抵老城。城中猶太人又陷入危機,拉賓旅只得又擔任掩護運輸隊的任務。拉賓為確保交通無阻,他帶兵奪取了拉特隆和雅魯村,並徹底肅清了公路交通障礙。他們等著護送運輸隊入城,結果,等了一天才等來「孤兒」似的一輛裝甲偵察車,特拉維夫方面不相信他們能這麼快打通道路。

  17日,正當拉賓部署當天的護送任務,耶路撒冷旅旅長大衛·沙梯爾來找他,請求借兩連人去攻城。拉賓看不起沙梯爾,提出得派兩名手下軍官共同制定作戰計劃。沙梯爾只得同意。在整個戰鬥中,沙梯爾把拉賓的兩連人當主力使,整個作戰計劃也一團糟,拉賓為此與沙梯爾大吵,之後,才勉強同意了計劃。

  在沙梯爾的攻城計劃戰鬥打響以後,進展緩慢,沙梯爾的兵連城邊都沒挨就退了回來;只有拉賓的兩連人奮戰奪取了安錫山,但隨後就陷入了重圍。在組織突圍後,山上依然有15人沒有沖出來,他們只有和敵人血戰到底了。突圍出來的戰士,為了整個戰場利益,沒有休息就投入了戰鬥。整個戰場,戰鬥十分激烈。阿拉伯軍隊越來越多,猶太軍隊卻無法提供後補,且都老弱病殘。27日夜間,拉賓又組織了3次突入老城的戰鬥,均告失敗。28日淩晨,拉賓登上了錫安山,在紛飛的炮火中他看到了一個終生難忘的屈辱場面:一個打著白旗的老城猶太代表團向著趾高氣揚的約旦士兵走去,其中竟有猶太教士拉比。

  28日夜,老城區又有150名武裝人員和700名居民投降。戰場的失利,猶太人投降是難免的了。但在整個耶路撒冷戰役期間,拉賓多次組織力量進攻拉特隆,但這顆釘子始終拔不下來,阿拉伯人決心死守。當6月8日的又一次進攻失敗以後,古裡安失望極了,他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在6月9日要攻下拉特隆。可這一次大家沒有聽他的,阿隆和拉賓等人一致決定推遲到次日,因為部隊急需休整,同時發現了一條可繞過拉特隆的便道。

  那條便道實際是拉賓他們休整那一天發現的。那輛裝甲偵察車就是從便道上過來的。後來,拉賓旅的一些人就是走這條便道。走這便道安全,阿拉伯人的火力打不到,關鍵是能否開闢成大卡車通道。延誤軍令是不行的,阿隆便和名義上指揮這條戰線的美國人米奇·馬可斯上校派拉賓去說明情況。古裡安對此大為反感,甚至可以說氣急敗壞。他訓拉賓、訓阿隆,整整訓了兩小時。拉賓在古裡安的訓斥中不時地解釋幾句,他始終堅持一個觀點:既然另有通道能確保運輸生命線,就沒有必要再血灑拉特隆!兩小時以後,古裡安終於同意了他們的方案。

  6月11日下午10點,第一次停火協議生效。但待重開戰時,阿以雙方的力量就已倒了過來,這是猶太人用智慧創造奇跡的歷史紀錄。停火期間,拉賓組織力量開闢了另一條通往耶路撒冷的「緬甸路」,基本上解決了市內的補給供應問題。另外,大批的軍火和志願人員補充上來,使以軍實力大增。值得說一下的是,以軍的軍火主要是捷克在蘇聯的默許下提供的,「如果沒有捷克按照蘇聯旨意提供武器,以色列能否打贏這場獨立戰爭是值得懷疑的。」7月9日,戰火又重新開始,但持續時間不長,僅僅10天。原因是各自為戰的阿拉伯軍隊再也不敵以色列軍隊。但是,耶路撒冷老城仍在阿拉伯軍隊控制下。為了便於指揮戰鬥,以軍將全國分為北方、耶路撒冷、沙隆和南方四大軍區。拉賓和「帕爾馬契」主力均劃歸在南方軍區,伊加爾·阿隆為司令員。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