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拉賓 | 上頁 下頁 |
九 |
|
拉賓他們很快從拉特隆轉移到了加沙地區的拉特魯恩集中營。他父親魯比佐夫被帶走時沒戴上假牙,在集中營裡吃東西都困難。而那位客人則更倒黴,整整關了近兩個月。 在遭到沉重打擊後的伊休夫,很快便緩過勁來。猶太代辦處嚴厲地譴責當局的敵對行動,並告訴英國人,他的官員現在被關在監獄裡,有事可以到那裡與他們談。這一著使得當局很被動,因為猶太代辦處是國聯認可的機構。與此同時,集中營中的猶太人也組織起來,與外面取得了聯繫。猶太代辦處指派哈依姆·舍巴來照看囚犯,他仔細地檢查了拉賓的腿傷並設法讓他住進了集中營醫院。但英國情報部門就是不釋放他,他們知道拉賓是幹什麼的,每次拉賓到X光室透視時,窗外都設雙崗加以防範。由於治療條件及營養條件較差,拉賓的腿傷好得極慢,直到七月底才拆掉石膏。他看到已變得有些畸形和僵硬的腿,十分傷心。他一方面拼命鍛煉以恢復功能;另一方面又找了些專業書複習,準備重新務農。因為,也許腿傷容不得他再從事軍旅生涯。他的心情很難平靜,當他聽到「帕爾馬契」準備用武力營救他們出去的時候,他更是擔心,因為那將會造成巨大的傷亡。好在這消息僅是傳聞,而英國當局在11月份卻突然釋放了他們。 出獄後,拉賓的行動還是不方便,鬱悶中他又萌發了去伯克利深造的念頭,但遭到好友阿隆的堅決反對:「這決不行!世界大戰結束了,可我們自己的戰鬥才剛剛開始。」拉賓明白阿隆是對的,於是打消了讀書的念頭。不久,他就被任命為帕爾馬契第二營營長,年僅24歲。當時為了應付英軍的突擊檢查,拉賓身上常帶著兩個假身份證,一個名叫羅森伯格,一個名叫羅林堡。 到1947年初,伊休夫加快了建立猶太國的步伐,阿、猶衝突愈演愈烈,對此頗感棘手的英國政府遂把巴勒斯坦問題交給聯合國討論解決。一場大決戰已不可避免,身為「猶太建國協會執行機構」主席的本·古裡安接管猶太代辦處,出任防務委員一職,以加強軍事領導。上任以後,他立即召開了營以上的「哈加納」軍官會議,他在會上明確要求大家要為即將到來的惡戰做好準備,因為猶太民族已經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決戰前夕。 拉賓以前的預想也從而得以證明。 3.戰爭在建國前開始 形勢的變化,迫使英國政府撇開美國,於1946年9月10日邀請阿猶雙方代表在倫敦舉行圓桌會議。出席會議的只有阿拉伯國家的代表,主要當事者巴勒斯坦阿拉伯高級委員會和猶太複國協會都拒絕參加。阿拉伯國家代表在會上提出,應在1948年底廢除英國的委任統治,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然而,英國卻另有打算,它想通過同阿拉伯國家訂立新條約來繼續保持自己的殖民統治。 針對這種情況,10月4日,杜魯門發表關於巴勒斯坦局勢的聲明,公開支持猶太複國協會的分治計劃,隨時準備幫助10萬名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英國看到巴勒斯坦問題無法解決,猶太複國主義者又在美國的支持慫恿下,肆無忌憚地開展活動,於是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於1947年2月,把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英國以為聯合國討論的結果,要麼同意延長英國委任統治期限;要麼達成協議,交英國處理。4月28日到5月15日,聯合國根據英國要求召開專題特別討論會。會議期間,美國國務院動用了全部力量,不擇手段地拉選票,特別是拉美20多個成員國。11月29日,美國預計已穩操勝券,就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反對,迫不及待地開動聯大表決機器。結果,美蘇等33票贊成,阿拉伯國家等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分治方案通過。猶太複國主義者終於使自己建立國家的夢想開始變成現實。 隨著美國在猶太復國運動中地位的提高,複國組織的領導人也進行了調整,親美的本·古裡安取代了親英的魏茨曼。 一天,阿隆從一個情況彙報會回來,他興沖沖地告訴拉賓,本·古裡安問猶太武裝是否能抵擋住阿拉伯正規軍的進攻,他回答是有可能,但要大大補充人員和裝備。拉賓聽了默不作聲,他認為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本·古裡安關心軍隊的時間太晚了,為什麼不早一些呢?1947年4月,本·古裡安在一次防務會上列舉了「哈加納」擁有武器的數量:10073支步槍,1900支半自動步槍,186挺重機槍,444挺輕機槍,672門兩英寸口徑迫擊炮,96門三英寸口徑迫擊炮……飛機、大炮、坦克和裝甲車均沒有。從部隊規模來說,當時組建的「野戰軍」約有1.2萬人,實際上是「哈加納」的擴編,而其中真正能作戰的就只有「帕爾馬契」的幾千人。用這樣一支武裝去對付數以萬計的阿拉伯正規軍,這無異一個天方夜譚的玩笑。 對於本·古裡安,拉賓的看法是雙重性的。他很敬佩古裡安的政治遠見和那種為猶太民族的獻身精神,古裡安遠見的政治才能使他往往與大多數領導層人物的意見不一樣,但事實卻證明了古裡安的正確性。因此,他成為無可爭議的領袖。但拉賓對他對於武裝建設的輕描淡寫和對於帕爾馬契的一些做法是很不滿的。 拉賓認為:古裡安對決戰前夕猶太武裝的弱小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是1936年至1946年這10年間錯過了發展的大好時機;二是猶太代辦處號召猶太人去參加英國軍隊,差一點使帕爾馬契散了架。而古裡安對帕爾馬契的態度,是拉賓極為憤慨的。「帕爾馬契」是「哈加納」的精華,古裡安應極力愛護,但事實相反,他對這支武裝採取極力排斥和壓制的態度,因為這支武裝的官兵大多來自與他政見相反的「巴勒斯坦統一工人党」。他曾對它進行「外科手術」,採取重用從英軍回來的猶太軍官和排擠原帕爾馬契指揮官等辦法,使帕爾馬契的規模一直難以擴大。對此,拉賓認為古裡安表現得極為短視和狹隘,導致了當前的被動局面。 1947年10月,聯大就巴勒斯坦分治問題表決並通過決議。這時,25歲的拉賓被提升為帕爾馬契的副司令兼作戰部長。拉賓在特拉維夫參加歡慶,看著歡呼雀躍的人群,拉賓心中掠過一陣陰影,他確信猶太人取得的只是外交上的勝利,阿拉伯人不會對猶太人的建國夢坐視不管的,猶太人急需的是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來捍衛它的成果,可是這支軍隊在哪裡呢?拉賓為此憂慮不已。隨後,一場以巴之間的戰爭便拉開了。許多著作說,以色列的「獨立戰爭」是1948年5月15日打響的,說是在這個國家成立幾小時之後五個阿拉伯國家便對它發動了全面進攻。其實不然,拉賓認為,戰爭早在建國前的6個月便開始了。 也就是在1947年11月底聯大通過了分治決議之後,隨即阿拉伯武裝人員便開始了圍困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一場阿以戰爭便開始了。當時的情況很危急,60萬猶太人中有10萬人聚集在耶路撒冷,丟掉這座聖城,無疑對猶太人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耶市10萬猶太人中大都在新城,老城只有25000人左右,阿拉伯人選取弱點,想先攻下老城,進而佔領全城。 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方又沒有其他優越的因素,仗是很難打的。更何況聯大決議規定了耶市的國際飛地特性,猶太人急於立國首先接受了決議,阿拉伯人不接受決議;這樣,猶太人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阿拉伯卻可以先聲奪人。第二,親阿仇猶的英軍根據決議可以拖到1948年5月14日才撤走,也成為猶太人的障礙。第三,猶太人所處的位置是阿拉伯人大海中的孤島,阿拉伯人佔有圍點打援的戰術優勢。10萬猶太人所需的一切物品,全靠長約70公里的特耶公路運輸,這條「生命線」一旦被卡斷,猶太人就陷入了絕境。而在1947年11月,這條「生命線」就被阿拉伯人切斷了,要重新打通它,真是比登天還難。然而,又非打通不可。「哈加納」司令部把這一艱難的任務交給了拉賓去完成,可以不惜任何代價。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