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卡內基 | 上頁 下頁


  依匹茲堡的歷史記載,1820年該市有1800戶,人口約10000人。40年代,人口增至130000,戶數達10000。

  卡內基一家到達時,匹茲堡剛進入產業生長期。

  這年,歐洲革命失敗,各國移民紛紛湧向匹茲堡。

  匹茲堡被稱為「橋市」,也是因為阿勒格尼的居民前往匹茲堡必經的亞利加尼大橋。這橋為因急速發展的需要,不斷反復建造,都因火災而燒毀,燒毀後再建。1839年,建造的這座橫跨阿勒格尼河的木橋,據說當時頗受全國矚目,因為這座有頂棚的木造在當時十分時髦。

  卡內基一家暫時住在阿勒格尼城拉比卡街的舅父霍甘家。舅父霍甘,是一個愛嘮叨的男人,在阿勒格尼經營一家小型雜貨店,對卡內基一家人十分照顧。

  霍甘租了一棟2層樓房,目前2樓正空著。這是由於在卡內基一家人還沒有來之前,霍甘的弟弟及其家人,本來在這棟房子的2樓裝設紡織機織緞,但因沒有賺錢,就關閉了。

  卡內基一家來得正好,就暫且住在空著的2樓上。

  剛搬進去,威爾又操起了老本行,織起布來。除此之外,威爾別無選擇。所幸運的是房租非常便宜。

  威爾所織的布,以餐巾及桌布為主。這與在鄧弗姆林所織的民俗工藝品布不同,找不到購買這些產品的批發商。成了最困擾威爾的問題。

  在蘇格蘭人看來,向人推銷貨品是最低下的商業行為。可是,為了生計,威爾不得不將這些手織的餐巾、桌布類裝入大布袋,背著挨家挨戶去兜售。威爾一家生活很清苦,威爾賺錢遠不夠一家糊口的,瑪琪一開始就意識到這點,便以縫鞋為副業,她經常縫到三更半夜。

  「早知如此,何必不遠千里跑到這種地方來!」

  威爾經常這樣發牢騷,而瑪琪總是裝著沒有聽到,卡內基與弟弟湯姆呆在一旁幫忙穿針引線,默默地工作。

  一家人每週只能賺5塊錢。

  「不要再讓卡內基閑著沒事幹,叫他去碼頭賣點東西吧!」一天晚上,霍甘舅舅對瑪琪說道。霍甘重複了兩三次,瑪琪仍一聲不吭地繼續做她的事。

  「據說在碼頭兜售東西,生意挺不錯!弄個籃子,買些雜七雜八的小玩意。」

  那一瞬間,母親如悲劇中的女主角,哀淒地站了起來。她淚如雨下,不停地啜泣著。她緊緊地摟住她的兩個兒子說:「不要聽那糊塗舅舅的話。叫安德魯去碼頭和那些粗人一塊兒當小販?你要知道,男人的事業有多重要。幹那種販夫走卒的下賤工作,不如死掉算了!」母親說完話,整個人都僵住了,還不停地顫抖著。後來,安德魯·卡內基還一直記得母親在聽到霍甘舅舅建議時那強烈的反應。

  附近的一些男孩們總愛揶揄卡內基,因為他體格稍嫌矮小,說起話來帶著濃厚的蘇格蘭腔。揶揄卡內基的那些男孩,卻也是蘇格蘭後裔。

  卡內基眉宇之間比別人寬,看起來有點愚蠢,他一頭漂亮的銀白色頭髮、高聳的蘇格蘭鼻樑。

  卡內基的蘇格蘭口音在與朋友的頻繁交往之後,很快消失了。這些朋友是鄰近的蘇格蘭移民的年輕人,他們不管口音重不重,種族意識與團結心卻特別強烈,終於結成了死黨。

  他的朋友中,有一個人的父親經營紡織工廠,是老蘇格蘭移民。於是威爾父子一同受雇到了這家工廠。

  卡內基最早的薪水是每週112元。

  卡內基耐著性子,在暗室般的狹窄鍋爐室中努力工作。後來薪水加到2元一周,而父親因討厭機器,受雇後不久就辭去工作,又開始在家做手工紡織。

  有一天,雇主問卡內基:「你會寫字嗎?」

  於是,卡內基寫給他看。「嗯,挺好的,願不願幫我記帳?」

  雇主停頓了一會兒,又補充道:「管帳的人辭職了,我又不擅長記帳。」

  卡內基一時興奮得很,能逃離那熱得令人發昏的鍋爐室,真是一大樂事。雇主對卡內基所記的帳,打心眼裡感到滿意。

  有個叫約翰·斐浦斯的挺聰明的少年,告訴卡內基:「你現在做的帳,只是簡單的收支的單式簿記。」

  少年狡黠地眨眨眼睛:「當然,小商店這種就足夠了,可是匹茲堡的公司,現在都是採用借貸與損益可一目了然的複式簿記。」

  一天夜裡,大夥兒在斐浦斯家裡聊起來。斐浦斯說:「我認識一位教複式會計的教師,我們可以利用晚上去上課,學費還挺便宜。」

  於是,約翰·斐浦斯、湯姆·米勒及另一位朋友威廉·泰萊,加上卡內基4人,晚上開始學習複式記帳,每週上3次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