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肯尼迪傳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肯尼迪贏得提名以後便開始討好羅斯福夫人。一開始她非常憤怒,當肯尼迪在洛杉磯機場給她打電話時,她竟拒絕與他講話。她回到紐約後,表示不願再讓自己的名字捲入民主黨全國競選活動之中。但肯尼迪堅持不懈地去接近羅斯福夫人,希望能夠以真誠和寬容精神打動她。 羅斯福夫人過了一段時間才同意和肯尼迪談話。1960年8月14日,肯尼迪有些緊張地來到海德公園村,他把會面看成兩個首腦人物的高級會談。他對一位朋友說:「這就像是拿破崙與沙皇在提爾西特對峙時的 『提爾西特之箭』。」肯尼迪對羅斯福夫人說民主黨比富蘭克林·羅斯福時代更加四分五裂,羅斯福夫人回答說,肯尼迪如果沒有史蒂文森追隨者的支持就不可能在紐約和加州獲勝。羅斯福夫人對肯尼迪請求支持一事沒有漫天要價,但聲明肯尼迪不應該只依靠史蒂文森,還應該依靠另一名曾經為羅斯福工作的人,即切斯特·鮑爾斯。當肯尼迪向她報告說他正鼓勵史蒂文森做一些研究時,她回答說,還應該幹些別的事——他必須用行動贏得艾德萊·史蒂文森的首肯。肯尼迪在談話中許下的諾言漸漸平息了羅斯福夫人的怒氣,她同意擔任紐約的肯尼迪委員會的名譽主席。 羅斯福夫人與肯尼迪一經達成臨時協定,他們之間的關係便迅速發展起來。9月初,肯尼迪給在波蘭的羅斯福夫人寫信說,最近爭取社會立法的努力已告失敗。但他宣稱:「我準備在競選期間把這場鬥爭帶到民眾中去。如果我當選,我將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個百日』來產生這些社會急需的立法和其他措施。」羅斯福夫人回到美國之後,不顧年事已高,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肯尼迪的競選活動之中。 1960年的總統競選運動現在正式開始。 這是一場典型的二人決鬥。兩個候選人都屬搖滾音樂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年輕的海軍軍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進入政界,而且都是四十多歲,精力充沛。理查德·尼克松從一開始,還在1960年的1月時,就認為即將到來的這場選舉是美國大選史中最為勢均力敵的。結果也確是如此。 但是對約翰·肯尼迪來說,總統競選是以低調開始的。當時民主黨人四分五裂,疲憊不堪。他的獲得提名使黨內業已動搖不定的南方派更加惱火。他選中約翰遜的決定則使已經疑慮重重的自由派更加惱火。農場主對肯尼迪顯然是抱懷疑態度的,勞工對約翰遜也是抱懷疑態度的,而黑人對兩個候選人都不信任。擁護史蒂文森的死硬派抱怨肯尼迪的野心、財富、父親、兄弟以及他拒絕就任命史蒂文森為國務卿一事表態。 另一方面,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尼克松卻得到了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和保守派代表人物B·M戈德華特的支持,而且小亨利·卡伯特·洛奇也是一個得力的競選夥伴。民意測驗表明,尼克松由於擔任過全國性的職務和參加過四次全國性的競選,所以遠比肯尼迪知名。測驗還表明,大家認為尼克松更有經驗,而人們所知道的肯尼迪主要只是一個富有的、缺少經驗的天主教徒。兩黨全國代表大會剛結束,民意測驗便表明尼克松以百分之五十對百分之四十四%的比數穩穩領先,還有百分之六的未定數。所謂民主黨的多數是由南方的絕大多數選民——這時由於宗教和民權問題而態度不明朗——和決定大選結果的美國其餘地區的動搖不定的派別所形成。艾森豪威爾已經使民主黨在北方的據點形成了選舉共和黨人當總統的習慣。許多關鍵的州,如紐約、新澤西、密執安和賓夕法尼亞等,從1944年羅斯福當選以後,在全國選舉中一直就被共和黨所霸佔。 與此相反,共和黨處於極有利的地位。他們控制著行政部門,掌握著用人、宣傳和分配公款的全部權力。他們得到大筆的捐款。艾森豪威爾的聲譽和穩健已經使民主黨提出的傳統的問題變得模糊不清了。他的威望成了尼克松的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而他在職八年的和平與繁榮景象也頗引人注目。實際上,觀察家們還想不起有哪一個通過選舉執政的黨能享有如此廣泛的好評。根據歷史上任何一次考驗來看,即使撇開肯尼迪的沒有先例的宗教和年齡問題不談,他似乎仍然會被擊敗。 這一切都只是分析。事實上優劣勢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時代的特色也有了變化。當時的美國已不是1952年艾森豪威爾和史蒂文森到處發表競選演說時的美國,更不同於在那之前兩年進入朝鮮戰爭時的美國。到1960年,向新開發的郊區移民活動正處高潮。國家較前更為富足。新的人口普查表明,華盛頓已成為第一個黑人占多數的美國城市——由1950年的百分三十五變成了百分之五十四。到1960年,4000萬個美國家庭,也就是全部美國家庭的百分之八十八,至少擁有一架電視機。充分意識到億萬電視觀眾的存在,兩位候選人都設法要取得他們的歡心。馬歇爾·麥克盧漢對電視中倆人的形象做了一比喻,他說,肯尼迪的形象頗似一個西部打鬥片中「沉默寡言的年輕警長」,而尼克松卻像一個「鐵路公司的律師,專門簽署不利於小城市居民的占地契約。」 兩個候選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戰略計劃。肯厄迪求助於青年人,求助於藍領階層的選票和羅斯福在30年代提到民主黨方面來的自由派選民。肯尼迪的兩大重要基地是民主黨人佔優勢的南部——掌握這個地區是他的競選夥伴的任務——和工業集中的東北部。他的競選活動主要是集中在九個大州:馬薩諸塞、加利福尼亞、紐約、得克薩斯、新澤西、伊利諾、俄亥俄、密執安和賓夕法尼亞。如果在這幾個州能夠獲勝,那他就可以獲得當選必須的269張選舉人票中的237張。他採用的手段包括對700萬未登記的選民進行集體登記—新登記的選民,十人中就有七人是民主黨人——由名牌大學智囊團中施萊辛格、加爾佈雷思等人宣傳他們的觀點,並依賴以勞倫斯·奧布賴恩和肯尼思·奧唐內為首的馬薩諸塞州的青年愛爾蘭裔美國人的出色戰術。 肯尼迪原有的有利條件有:有組織的勞工的支持,他父親的巨大財富,他的普利策獎,對他友好的報界,他個人的魅力——當時記者們已開始稱之為「肯尼迪風格」——以及他身為多數党成員身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