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科爾 | 上頁 下頁 |
五二 |
|
在科爾政府的領導下,德國再次成為世界強國,現在德國不僅是一流的經濟強國,也正在成為政治大國,並躍躍欲試地謀求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幾乎等於英法兩國產值之和,約為3.2萬億美元。馬克早已成為西歐的主導貨幣。統一後的德國成為歐盟事實上的領袖。它擔負歐盟全部預算的2/3,它在北約中的實力和地位僅次於美國。在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中,德國提供的援助和貸款占這些國家得到的援助、貸款的一半以上。在貿易上,利用地利之便,已經成為中東歐和獨聯體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在整個歐洲的影響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大國。這一切,科爾都功不可沒。 在外交和安全政策方面,科爾的強勢顯而易見,但在內政方面的許多棘手問題都制約著科爾,使他面臨嚴峻考驗。 失業大增帶來巨額負擔。德國經濟1997年達到2.5%的增長率,主要是受美元升值和出口貿易增長所致。德國經濟的結構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國債額、失業人數、企業破產數和稅收損失均創歷史記錄。特別是勞動力就業市場,1997年全國平均失業人數達440萬,失業率為11.7%,再創歷史最高紀錄。據德國失業者聯合會主席格倫說,1998年的失業人數可能增至500萬。德國就業問題面臨著150年來的最大挑戰。高失業率給政府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每年政府要拿出1700多億馬克來接濟失業者,人均4萬馬克。 就業問題成為科爾競選得票多少的最為關鍵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科爾在1996年召開了「就業峰會」,制定增加就業的戰略,提出在2000年之前將失業人數減少一半。科爾雖然在1997年10月份推出了大幅減稅等改革方案,但由於德國經濟增長的條件尚未具備,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需待時日,朝野在就業問題上又缺乏共識,最終使改革方案擱淺。這意味著政府無力兌現改善投資環境及解決失業問題的諾言而失信於民。60%的人認為科爾沒有能力成功地帶領德國進入21世紀。輿論普遍感歎「科爾老矣」。 高稅收使企業和個人不堪重負。目前,德國低收入者的納稅率為25.9%,高收入者的納稅率為53%。企業和個人交納的稅款每年要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6%。高稅收使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受到挫傷。由於賦稅過重,國際競爭力減弱,許多企業破產。還有大量企業為了逃避高賦稅,將資金轉移到國外,使經濟受重大損失,更加劇了失業。科爾深知高稅收帶來的嚴重問題,因此積極倡導稅制改革,並在1997年提出了被稱為「世紀改革」的方案。該方案提出將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降到39%,最低稅率降到15%,並將企業所得稅從原來的47%降到35%,通過減少稅收以刺激投資,增加就業。然而這一方案因同社會黨提出的方案有嚴重分歧,而沒能實施。 過去在全世界受到高度讚揚的德國現代福利國家模式現在也陷入了深深的危機。德國工資成本是世界上最高的,而工作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的。工資呈逐年上升趨勢,使企業不堪重負。德國西部地區的工資每小時為47.25馬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7.3馬克;東部地區的工資每小時31.89馬克,也遠遠高於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家。德國產業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美英等國高21%,然而,每週工作時間僅為37.5小時,另外每年還要帶薪休假30天。德國人一年工作時間為1167小時,目前德國用於各種社會福利費總額達1.1萬億馬克,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而60年代只占23%。高福利同高稅收一樣使企業不堪重負,導致大批企業破產、裁員,或將資本轉移到國外,減少國內的投資。 今年的大選是德國統一後的第三屆議會選舉。由於面臨上述諸多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公眾怨聲載道,科爾也焦頭爛額。科爾年事已高,健康狀況不佳,也是競選不利條件之一。現在不僅反對黨攻擊科爾,聯盟黨內部反對派也不少。 3月2日,主要反對黨社會民主黨推出下薩克森州州長、54歲的格哈德·施羅德作為該党總理候選人,為科爾造就了一個強硬的對手,是科爾競選總理的正式挑戰者。當前的民意調查表明,施羅德被選民看好的程度高於科爾,科爾的地位正面臨嚴重威脅。科爾在職近16年,其間,社民党四次向科爾發起衝擊,都以失敗告終。近一兩年,歐洲左翼政黨紛紛上臺執政,特別是執政10多年的英國保守黨被工黨攆下臺,使德國社民党振奮不已。此番社民黨又在年初的州選舉中初戰告捷,更加信心倍增。目前,影響大選的變數很多,但面對這麼一個年富力強的新對手,科爾也說,這次競選「將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鬥爭」。 科爾時代會結束嗎?國際社會都在這樣發問。歷史上不乏社民黨被民意看好,到投票時卻敗給聯盟黨的先例;也不乏科爾在看似被動的局面中扭轉局勢的先例。結局如何,人們正在拭目以待。(王蘭英) 參考書目 《科爾傳》,維爾納·馬澤爾著,潘琪昌譯,東方出版社出版。 《德國統一縱橫》,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 《國際內參》1990年至1998年,新華通訊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