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不久,法國使者熱內抵美。華盛頓最終採取了傑斐遜的意見,對他進行了熱情的接待。然而華盛頓既沒有充分估計到熱內的個人能量,也沒有充分估計美國民眾的親法情緒。當這位30多歲的使者抵達查爾斯頓的時候,他發現富有熱情的美國人民在迎接他的到來,他立即向人們鞠躬行禮,招手示意,頻頻微笑,接著他用流利的英語向歡迎的人群發表演說,用閃射熠熠光芒的眼睛環視聽眾,使美國人深受感染。不久,他就在美國「自下而上」地發動了一場支援法國革命的風暴。他同美國的親法分子串聯,向擁有眾多黑奴的種植園主招兵買馬,添置槍械,沒過多久他竟然拉起了一支有1600多人的隊伍。他的行動,不久就遭到了英國駐美使者的抗議,引起了華盛頓的反感。 他完全無視美國的中立政策,「越過華盛頓的手,向人民呼籲」。他甚至無理地要求華盛頓召開一次國會特別會議,讓人民的代表在美國總統與法國公使之間作出評判,要是華盛頓拒絕召集會議,熱內宣稱要「直接」採取行動。物極必反,熱內期待美國人民寧可要法國而不要華盛頓的想法完全是一種主觀想像。華盛頓不得不把這位使者請出國了。然而正在這時,法國國內發生的風暴已把吉倫特派的統治推翻,法國又為美國派來了一位特使,而這位前大使則被通知回國接受審判。然而熱內的運氣比他的法國吉倫特派朋友好得多,當他面臨上斷頭臺的悲慘命運的時候,華盛頓不計前嫌,拒絕了法國政府引渡熱內的要求,同意這位曾經要推翻他的革命者成為美國公民。 不久,傑斐遜辭去了國務卿的職位。緊接著,就發生了美英1794年關係危機。在英法戰爭期間,英國不但劫持一切開往法國的載有玉米、麵粉等商品的船隻(當時,法國由於作物歉收,出現了嚴重的糧荒),而且還不斷地劫持美國海員為他們服務。這促使反對英國的不滿浪潮更加高漲,似乎一場英美戰爭已迫在眉睫。然而華盛頓仍然認為再來一場戰爭將對美國剛剛步入正軌的政治、經濟造成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這時,為了避免戰爭唯一的方法就是派出一位全權公使去英國談判,以緩和兩國關係。最終,這一重任落在了約翰·傑伊身上。在兩國都做出了相應讓步的基礎上,11月,兩國公使簽署了條約。第二年6月初,國會在費城再次開會,華盛頓把條約提交參議院,最後除對第十二條有保留意見外,以2/3的票數通過。 隨後,總統批准了這一條約。雖然全國各地的群眾集會紛紛反對這一條約,但他仍然堅持認為美英保持和平乃是最明智的選擇:「在我的每一項施政措施中,我都力求為同胞們謀幸福。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一貫的原則是,對一切個人的、地方的和局部的利益一律不加考慮,把合眾國當做一個偉大的整體看待,相信一時的印象一旦有錯誤,就應當開誠佈公地重新考慮,一切都僅僅以國家的重大和長遠的利益為準繩。」 值得一提的是,傑伊先生在送來條約時還附有一封信。信中說:「要爭取更好的條件是不可能了。我也應該坦率地告訴你,對方對你個人的品德的信任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都是顯而易見的,而且起了很大作用。」 在華盛頓二任總統的期間內,美國的中立政策加強了國家的獨立,還為她提供了利用歐洲各國複雜情況的機會。」 聯邦政府的力量正在加強,美國的經濟正在逐漸發展,然而美國政壇中的兩黨相爭,使華盛頓感到沮喪。更使華盛頓感到煩惱甚至委屈的是,他自視結身自好,不介入無謂的黨派之爭,然而偏偏有人把他說成是派性十足。然而,他始終以坦蕩的心懷對待這一切:「心懷惡意的分子可以暗箭傷人,可是我一想到自己的整個執政過程中始終沒有存心犯錯誤,就感到十分愉快。」 總統的任期即將結束,華盛頓下定決心,不再擔任第三屆總統了。那些反對黨本想用尖刻的口吻對其再次參加競選大肆加以辱駡,不料卻聽到了華盛頓的告別演說,這種辱駡聲就只好戛然而止。華盛頓在12月7日,最後一次同國會兩院議員見面。他在演說中建議建立一個改進農業的機構,成立一所軍事院校,建立一所全國性大學,並逐步地擴大海軍。他最後說:「我現在最後一次來到美國人民的代表中間我不能不利用這個機會再一次熱切地懇求宇宙的最高主宰者和民族的最高仲裁者,希望他今後繼續保佑合眾國,保護我國人民的美德與幸福,使我國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自由而建立起來的政府可以永世長存。」 3月4日,舉行了新舊總統的交接儀式。在宣誓就職以後,亞當斯先生在他的演講中談到他的前任「長期以來用自己的深謀遠慮、大公無私、穩健妥當、堅忍不拔的偉大行動贏得了同胞們的感激,獲得了外國最熱烈的讚揚,博得了流芳百世,永垂青史的光榮」。 在儀式結束時,華盛頓走向門口,準備離開。這時人群爭先恐後地從大廳沖向走廊,群眾都十分熱切地希望最後看看這位長期以來受到群眾愛戴的人物。 華盛頓到了大街上,揮動著禮貌向歡呼的人群致意。 他的臉上閃耀著慈祥的光輝,他的,銀髮在風中飄動。 群眾一直跟著他走到他的寓所門口。在門口,他轉過身來,臉上呈現出嚴肅的,幾乎是悲哀的表情。他噙著眼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是用手勢表示他的感謝,表達他的告別與祝福。 華盛頓從紛擾的政治舞臺上從容不迫地走下來,慢慢地消失在普通百姓中間一位對他懷著崇拜感情的人這樣寫道:「同年年底,華盛頓將軍辭去美國總統之職,自願引退過私人生活。現在歷史上沒有更純潔的人物值得紀念了。他意志堅定,行動果敢,正直廉潔他之所以成為偉人,與其說是意向不如說是環境逼迫;他之所以能戰勝敵人,與其說是靠了戰爭藝術的超凡天才,不如說是憑藉了他明智的決策和堅韌不拔的性格。他是克倫威爾,但沒有他的野心;他是蘇拉,但沒有他的惡行。在他以自己的努力使祖國進入獨立國家的行列以後,他自願交出了感恩戴德的民眾授與他的權力,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