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四五


  甚至感到我更像一名關在國家牢籠裡的囚犯。」她幾乎不停地在作卸任回鄉的倒計時,計算離任期屆滿還剩幾個月。後來舉國上下都要求他連任。丈夫為了祖國利益只好順應民心勉為其難。她呢,責無旁貸夫唱婦隨了。此時的瑪莎表現得那麼成熟而豁達。她明白,她不僅是喬治的妻子,還是當今第一夫人。她已獻身於國家,獻身於美國民眾,首先應該考慮國家利益。她要為爾後將繼承這一榮譽地位的第一夫人們樹立個好榜樣!

  第十二章 治國安邦顯才能

  1.「聯邦」與「共和」

  政府組織起來了,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國家財政處於崩潰的邊緣。

  在戰爭結束時,政府已有國內債務4200萬元,外債1200多萬元。

  外債包括欠法國800萬元,欠荷蘭私家貸款人400萬元,欠西班牙私家貸款人25萬元。另外還有2500萬元州債,債務總數近8000萬美元。由於沒有一個權威的最高立法機構,無法對進口貨物徵收關稅,以籌集必要的資金,因此聯邦政府無力償還債務。這筆債務的本息,對年輕的合眾國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又是對國家信用的嚴重威脅。華盛頓命令財政部長漢密爾頓提出解決方案。

  漢密爾頓根據自己豐富的財政金融知識和精明縝密的思考,提出了清償債務、徵收國稅和建立國家銀行等一系列重大措施。這些措施得到了華盛頓的支持,但國會討論時卻引起激烈的爭論。贊同者認為這是扭轉國家財政狀況的靈丹妙藥;反對者說,通過償還國債,至少有4千萬元的本息落入資本家手中,從而損害其他地區和社會集團的利益。然而華盛頓作了認真的權衡分析,最後認可了漢密爾頓的方案。

  國會通過了償還國債議案,問題是錢從哪裡來?漢密爾頓措施是:

  徵收消費稅!

  方案一出,國會中爭論得翻江倒海。總統意識到徵稅方案之爭,已不僅僅是北方人與南方人之爭,實在是聯邦黨人與反聯邦黨人鬥爭的繼續。在這種情況下,北南雙方尋找到一個結合點:首都選址問題。有人主張設在北方的費城,有人主張設在南方的喬治頓。作為「交換條件」,把費城作為臨時首都,永久首都設在波托馬克河岸10平方英里的一個區域。南北兼顧,各得其所,這就緩和了徵稅方案引起的激動情緒。如此這般一番折衷,徵稅和首都定址兩個問題都得到解決。

  另一個長時間爭論不休的問題,是建立國家銀行。之所以有人反對建立國家銀行,是銀行要發行紙幣。據說紙幣可能有一些優點,但是它破壞了價值的衡量尺度,使一切私人財產都成為彩票。華盛頓的明智之處,就是他有一套獨特的處事方式。他不自以為是,不濫用權力,而是不恥下問。他冷靜地聽取各方意見,尤其重視反對派的論點。最終華盛頓贊同了漢密爾頓的觀點,最後簽字同意建立國家銀行。

  轉眼到了美國的獨立紀念節——7月4日。這天國家銀行的股票公開發行,幾小時內被搶購一空。一些投機分子轉手倒賣從中漁利,25元一張的股票,一個月之後被炒到325元。有人攻擊這種搶購股票的狂熱,華盛頓卻帶著讚賞的口氣說:「這一件事充分證明我國同胞的富裕和對政府措施的信任。」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國家銀行建立後,國內紙幣開始發行流通,促進了商品市場的發展,活躍了經濟生活,銀行貸款支持了企業的資本積累。

  紛繁的事務告一段落,華盛頓準備履行他「訪問美利堅合眾國每一塊地方」的宏大計劃。這一次是視察南部各州。3月21日,華盛頓由傑克遜少校陪同,只帶領5名隨從,乘坐一輛4匹馬拉的大車,另帶一輛行李車,4匹備用馬,一匹鞍馬,從臨時首都費城出發。巡行的路線是:

  經過費雷德裡克斯堡、裡士滿、威爾明頓和查爾斯頓,到薩凡納;再從那裡到奧古斯塔,哥倫比亞以及北卡羅來納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內地城鎮。計劃全程約1887英里。

  7月6日,華盛頓南巡完畢回費城。他所得到的情況「比從任何材料中所瞭解的更為確切」。南方民眾的意向和國家的貧困落後,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華盛頓此行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等於明白無誤地向國人顯示,聯邦政府是統一國家的最高的行政機構。加強了聯邦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提高了政府的威望。

  與處理令人頭痛的內政問題相比,華盛頓處理外交問題卻顯得遊刃有餘。他上任以後,外交方面首先面臨與歐洲兩強英國和法國的關係問題。英、法兩國是死對頭,美國倒向哪一邊呢?他以冷靜的頭腦,不為狂熱的偏見所左右,堅持獨立自主,儘量避免捲入歐洲的爭端。這是一個極有創見的外交思想。

  他極為慎重地處理對法關係。他高度讚揚法國對美國獨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堅持鞏固美法友誼。同時又與法國保持一定距離,常常提示對方要尊重美國的利益和尊嚴。1789年7月4日,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華盛頓以冷靜的政治目光,觀察著這個歐洲國家發生的事件。1790年,曾經熱情幫助美國獨立戰爭的拉斐特,風風光光地擔任著革命派國民自衛軍司令,被人們尊稱為「兩個半球」(歐洲與北美洲)的英雄。他為了表達對華盛頓崇高的尊敬和愛戴,給華盛頓寄去一件珍貴禮物——開啟巴士底獄大門的鑰匙。華盛頓把這鑰匙掛在自己的住所裡,奇妙的是又把路易十六的雕像擺在一起。法國的波旁王朝被推翻,美國很快承認了法國革命政府;而當時眾多的歐洲國家,還沒有一個這樣做。華盛頓與拉斐特的私人關係是真誠的。後來他得知法國大革命失敗,拉斐特身系囹圄被關押在奧地利,礙于總統身份不便於出面向法、奧交涉,只得在經濟上資助拉斐特夫人。

  調整同英國的關係,是華盛頓重要的外交思想。他希望消除兩國間的敵對情緒,緩和氣氛,發展經濟聯繫而防止出現麻煩。多年來兩國一直沒有互派使節。1790年,華盛頓派遣莫裡斯去英國,作為非正式外交人員,要求英國全面執行和平條約,並試探談判通商條款。雙方的關係開始解凍,僵局逐漸打破,終於實現了邦交正常化。華盛頓在處理與歐洲兩強的關係中可謂左右逢源,為美國取得了緩和的國際環境。

  但是,在如此良好的國際環境中,美國國內卻出現了激烈的黨派之爭。

  美國建國之初,圍繞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問題,在全國上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諸如經濟政策,外交政策,聯邦的性質和憲法的解釋等等,都有過針鋒相對的紛爭。華盛頓始料未及的是,這些紛爭竟引發了美國的政黨政治。

  美國的政黨和政黨政治,最初是國會內部,圍繞經濟政策形成了派系鬥爭。對立雙方的核心人物是傑斐遜和漢密爾頓兩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