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
三三 |
|
華盛頓意識到,法國的介入,必將帶動它的同盟國的支持。這樣,英國在國際上將陷於空前的孤立,其海上封鎖會被打破,這必然大大加強美國獨立戰爭的力量。 華盛頓不但是軍事統帥,而且還有著胸懷全域、對政治外交總體思考的領袖素質。獨立戰爭剛開始他就意識到,要想打敗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必須取得國際支持,特別是歐洲國家的支持。 英國在數百年的殖民爭霸行動中,和歐洲列強結下了深深的怨恨。 最典型的是英、法兩國長達一個世紀的爭霸,直到「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告一段落。法國在印度的利益全部喪失,在北美只剩下幾個島嶼,在南美只剩了圭亞那。英國一躍而成為世界最大的殖民強國。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令法國感到幸災樂禍。它希望能給英國勢力以打擊,乘機恢復失去的殖民地和海上貿易地位。1776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前後,法國一些高層人士,就主張對美國革命抱支持態度。外交大臣韋爾熱納伯爵曾向法王路易十六列舉了這樣做的三大好處:一、可削弱英國勢力,增強法國勢力;二、可造成英國貿易巨大損失而擴大法國貿易;三、還很可能收回部分被英國奪去的美洲殖民地。 歐洲的幾個老牌殖民國家如荷蘭、西班牙也大致採取支持美國的態度。 美國人認為,正好利用歐洲列強與英國的矛盾,爭取國際支持,加速獨立戰爭的勝利。他們派出了精明強幹而又極有聲望的幾位代表,前往歐洲積極開展外交活動。爭取法國的外交承認,並參與對英作戰。這些代表中,有西拉斯·狄安、本傑明·富蘭克林和阿瑟·李等,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富蘭克林。 法國人知道,富蘭克林是馳名世界的學者和科學家,他在電學方面的傑出發明,使他成了法國科學院的名譽院士。他搞外交活動樸實無華、獨具一格的風度,贏得了無數法國人的欽佩。他廣泛接觸各界人士,爭取同情和支持。法國知識界認為他可與思想家盧梭媲美,政治界則認為他是靠得住的國際盟友,而宮廷貴族們則為他的高雅風度所折服。富蘭克林的形象,甚至出現在各種紀念章和鼻煙壺上,他成了美利堅民族的象徵,美國革命成了法國街談巷議的話題。 富蘭克林等人的外交活動取得了顯著效果。法國政府在軍火、物資、財政等方面,暗中給了美國許多援助。1776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正式同意拿出價值100萬列維爾的武器,通過法國人辦的公司和虛設的商業機構提供給美國人。 話又說回來,富蘭克林個人的聲望和活動雖然是一種優勢,但美國這場獨立戰爭能否穩操勝券,實在沒有把握。特別是1776年和1777年之間,美軍在紐約和費城接連失利,使法國人不得不謹慎從事。一旦宣佈與美國結盟,就意味著對英國宣戰。因此他們一直在權衡利弊,小心觀望,遲遲不敢落下這著棋子。當美國代表狄安、阿瑟·李和富蘭克林請求簽訂法美商約和希望使用法國的8支船隊時,連最支持美國革命的外交大臣韋爾熱納,也拒絕美國人的要求。 薩拉托加大捷的消息傳到巴黎,行情馬上看漲。這場勝仗展示了美國的軍事力量和勝利的美妙前景。富蘭克林不失時機地把消息通知法國政府,並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給法國施加一些壓力:如果法國不同美國結盟,美國將掉過頭來同英國議和。 關於與英國議和修好,的確不是空穴來風。柏高英將軍的投降使英國朝野震動。英國政府被迫改變政策,向美國伸出了橄欖枝,做出和平的試探。他們派出一個和談委員會去美國,又派出密使去巴黎與富蘭克林接觸。英國提出的和平條件是,允諾給予不完全的獨立,主要內容包括:英國議會放棄向殖民地徵稅,不向殖民地派軍隊,撤銷美國所反對的英國議會法令;只要北美承認英國的宗主權。 美國人要的是完全獨立,對這種條件自然不會接受。與英國的和談,卻成了美國對法國外交談判的籌碼。1777年12月初,美國特使再次向法國提出締造通商條約的問題。法國害怕美英和解於己不利,加快了法美結盟談判的進程。法國政府代表探問富蘭克林:法國要採取什麼步驟,美國才會拒絕英國人的和解條件?富蘭克林直截了當地回答:必須立即締造一項貿易與同盟條約! 為了不坐失良機,法國外交大臣向國王說:「法國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用承認殖民地獨立來削弱英國。現在不抓住機會,這種機會也許永遠不會再出現了。」 經國王批准,1778年2月6日,《美法通商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正式簽訂。代表法國簽字的是韋爾熱納外交大臣,代表美國簽字的是本傑明·富蘭克林、西拉斯·狄安和阿瑟·李。法國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承認美國的國家。條約規定,美英交戰期間,一旦法國與英國交戰,雙方應互相支持。任何一方不得單獨與英國停戰或媾和,直到美國的獨立得到確立為止。條約締結四個多月後,英國海軍炮擊法國船隻,英法之間在「平靜」15年之後重新開戰。 後來,西班牙也認為這是從英國手中奪回北美佛羅里達和直布羅陀、米諾加島、牙買加島的有利時機,於1779年6月也向英國宣戰。 俄國於1780年3月提出了武裝中立宣言。接著又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織「武裝中立同盟」,乘機打擊英國海上力量。 美國這場獨立戰爭逐步變成了國際爭端,國際環境對美國更為有利了。 華盛頓非常清楚,美法結盟可能使美國「從困難中擺脫出來」。對法國而言,「沒有比在天平上從英國一邊取下像美洲那樣重的砝碼,放在自己一邊更為有利了」。但是在歡慶的時刻,華盛頓的頭腦非常冷靜,他告誡人們:「美法結盟僅僅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契機,要想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人民必須繼續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 他提醒大家說:「人往往易走極端。對不列顛的仇恨,可能促成對法蘭西的過度信任。」他提出一個原則:「對任何國家的信任,不可超過其本身利益所能約束的範圍。我非常擔心,由於法國承認了我們的獨立,並且和我們結成了同盟,因而我們就認為再也沒有什麼可做的了,從而鬆懈下來,苟且偷安,高枕無憂起來。」 薩拉托加英軍大敗和美法同盟締結成功,使得英國王室和內閣非常被動,一時無計可施。1778年2月,內閣首相諾思提出了承認美國獨立的主張,但國王喬治三世態度頑固,他說寧可失去王冠也決不向殖民地屈服。 華盛頓的立場是鮮明的。他堅持認為:沒有獨立,就沒有和平。他說:「除獨立以外,其他一切都不可能算是達到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時至今日,發生了這一切以後,建立在依附原則上的和平,也只能意味著羞辱與失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