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從晚8時起,全體士兵以驚人的毅力,揮動鍬鎬鏟開厚達18英寸的凍土,搶修碉堡工事。作為總司令,華盛頓本無必要親自到現場指揮,但他去了,提醒士兵們注意,明天是1776年3月5日,剛好是波士頓慘案6周年紀念日,他號召大家為慘遭英軍殺害的同胞報仇。士兵們幹勁大增,爭分搶秒挖土砌磚,一夜工夫,兩座碉堡突然聳立在高地頂上。 到3月5日黎明時分,英軍將領才發現這一偉大的人間奇跡,一個個驚得目瞪口呆。接任波士頓指揮官的威廉·豪將軍,不無感慨地歎息:叛軍一個晚上幹的工作,比我們全軍一個月幹的還多。 英軍非常清楚,丟失道切斯特高地就意味著丟失了波士頓戰場的優勢。英軍陣地和海上艦隊已完全暴露在大陸軍的火力射程之內,隨時都可能有炮彈自天而降。他們別無選擇:要麼不惜一切代價奪回道切斯特高地;要麼放棄波士頓城! 當天晚上,英軍果然趁美軍立足未穩,組織反撲,集中全部火器猛烈轟擊高地。同時出動多路兵力,水陸並進直撲道切斯特。說來也怪,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而下,英軍夜襲中途受阻。運兵船只無法停靠預定地點,當夜無功而退。第二天大雨仍然不停,大陸軍反而居高臨下,不時用大炮轟擊英軍陣地,使其無法集結部隊發動進攻。大陸軍已利用戰鬥間歇加固了陣地,調配了兵力,英軍已失去了反攻的機會。 英國海軍司令警告豪將軍,道切斯特高地奪不回來,他的軍艦就不能久留在港內,否則有被擊沉的危險。豪將軍最後不得不作出決定:全部英軍撤出波士頓! 中間有個不大不小的插曲。英軍害怕撤退登船時遭到大陸軍的炮火轟擊,便放出風聲,若對方開炮,豪將軍便放火燒毀波士頓。城內士紳和原有的行政官員大驚,通過中間人來找豪將軍談判。結果由中間人士草寫了一份文件,請大陸軍別打炮,以免波士頓招致可怕的災難。文件送到了,華盛頓一看,前無抬頭,尾無落款,更沒有豪將軍的簽字,文件是否可靠?華盛頓還是告訴使者:文件送到了,但不能正式復函。 大陸軍停止射擊,但未停止繼續加固陣地。波士頓城內已呈混亂,居民人心惶惶。到3月16日,華盛頓繼續增加壓力,把陣地向前擠壓,連夜修築一道胸牆。又派人製造假情報,說大陸軍打算發起總攻。 其實英軍早就想跑,只因風向不利,登船日期一推再推。這下再也不敢拖延了,次晨4時,撤退工作在一片混亂中開始。華盛頓命令各部加強戒備,密切注意英軍動向。上午10時許,人們發現6000英軍和一批鐵杆「王党分子」開始從城內撤向港口碼頭。只見雙輪運貨車、四輪大馬車、手推輕便車像螞蟻搬家似的絡繹不絕於道,最後都蜂擁擠上海船,爭先恐後地駛離了波士頓海港。據目擊者稱,軍艦加上運輸船,總共78艘。那些王党分子,一直迷信大不列顛威力天下無敵,曾經比英國正規軍還要猖狂,做了許多危害鄉里同胞的壞事,這時候就像到了世界末日,下海走了逃亡之路。 大陸軍目送英軍倉皇撤退,沒發一槍一炮。豪將軍也做好放火的準備,炮聲一響立即縱火焚燒波士頓! 自1775年7月開始的波士頓圍困戰,已經歷了9個月。現在波士頓像一個熟透的蘋果,終於落到人民手中。華盛頓抑制不住興奮寫道:「豪將軍撤退如此之快,實超過了我的想像。」不過他依然保持清醒的頭腦,豪將軍雖然被迫放棄了波士頓,但其實力未受到大的損失。他預見到豪將軍很可能率領艦隊轉移向紐約港,遂決定馬上派部分軍隊去增強紐約的防務。 第二天,華盛頓率領大陸軍列隊進入波士頓城。全城人民歡欣鼓舞,如慶祝盛大節日般夾道歡迎自己的軍隊。 大陸會議於3月25日通過決議,對大陸軍官兵收復波士頓的勝利給予表彰。並授予總司令華盛頓「波士頓解放者」的光榮稱號。 波士頓的光復,其政治意義和心理影響遠遠超過了它的軍事價值。 北美殖民地的軍民以弱勝強,英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已成「明日黃花」。 第六章 合眾國在危難中 1.美國誕生了 與波士頓戰役同時進行的各殖民地戰場也如火如荼。為了不讓英軍利用英屬加拿大作為基地,從側面威脅大陸軍,決定出兵加拿大。阿諾德組織了一支志願軍於1775年5月,收復了紐約境內被英軍佔領的提康德羅加炮臺,接著兵分兩路進軍加拿大。到11月,一支大陸軍在蒙哥馬利率領下也向加拿大進發。年底兩軍會師猛攻魁北克,阿諾德負傷,蒙哥馬利不幸戰死沙場。雖然進攻遭受挫折,但此役牽制了駐北美英軍的1/2,為其他友軍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南方的南卡羅來納戰況要好得多。1776年2月,英軍和一部親英的「王党分子」進攻威爾明頓民兵,在莫爾橋吃了敗仗,轉而試圖攻打重要港口查爾斯頓。華盛頓急派查爾斯·李將軍趕去指揮戰役,但李將軍尚未到達查爾斯頓,當地民兵已經把英國艦隊打跑了。 1776年春,是北美人民勝利的春天。這時候,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北美向何處去? 北美獨立戰爭是史無前例的偉大事業,沒有前人的經驗可借鑒,沒有革命理論可遵循。如今打了勝仗,英國政府非但沒有退讓的表示,英王喬治三世反而下令封鎖北美殖民地的港口,放火焚燒福爾摩斯港和弗吉尼亞的諾福克港。進而和德意志境內某些統治者訂立合同,招募了2萬名德籍雇傭兵。揚言定要撲滅叛亂,要絞死殖民地的每一個叛亂首領。 德國雇傭兵的軍紀極壞,到處殺人放火,姦淫擄掠,更激起了人民群眾的憤怒。形勢的發展表明:和解的想法行不通! 形勢催人覺醒!北美人民對英王最後一點幻想徹底破滅了。1776年春,大陸軍愈戰愈勇,各地方的愛國力量更加火熱起來。他們驅逐了英王任命的總督,解散了官辦的議會,建立起新的議會和革命地方政權。 北美革命力量已經有效地控制了13個殖民地中的11個,英國在北美的殖民統治徹底動搖了。 「獨立!」這已是萬眾一心、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就在這個時候,在費城出版了一本政論性的小冊子,書名《常識》,作者是托馬斯·潘恩。此書篇幅不長,但影響巨大,對北美獨立運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托馬斯·潘恩是一位傑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和政論家。出身于英國教友家庭,年輕時靠勞動謀生。1774年作為契約奴隸來到北美,經富蘭克林介紹,在《賓夕法尼亞》雜誌當編輯。他對社會底層的艱辛和貧富不均現象感受非常深切。曾撰文反對黑奴制度,支持反英運動。潘恩認識到,很有必要把抗英戰爭的真正歸宿弄清楚,鮮明地提出爭取獨立的口號,並昭告全體人民。為此,他寫成了《常識》一書。 《常識》於1776年1月問世。它語言通俗,文筆犀利,直斥英國世襲君主制度。列克星敦的槍聲已經堵死了與英國和解的所有通道;只有通過武裝鬥爭,宣佈獨立,才能把13個殖民地的人民團結起來,去爭取應有的權利。武裝鬥爭的結果,將是「維護人類的權利,建立一個自由、獨立的美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