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
一七 |
|
不過,弗農山莊再也不可能恢復從前那種寧靜、閒適的生活。英國政府鑒於北美人民壓而不服,決心投入更多力量,準備對反英運動實行殘酷鎮壓。他們頻繁調動部隊,運集軍火彈藥,在軍事要衝修築工事,四處搶奪殖民地民兵儲存的武器,下令搜捕反英運動的領導人……而人民群眾針鋒相對,也加強了對抗措施。根據大陸會議的決議,各地紛紛成立安全委員會,督導抵制英貨,貫徹大陸聯盟的禁令。在地方安全委員會主持下,建起了武裝民團,與英軍分庭抗禮。弗吉尼亞人表現最積極,幾乎每縣都組織了一個連隊的民團。這些民團一致要求華盛頓出任他們的指揮官。一些親英分子在家鄉呆不下去了,不約而同地跑到波士頓避風。因為有蓋奇將軍的軍隊駐防彈壓,波士頓暫時成了他們的庇護所。 弗農山莊這段時間還是賓客盈門,但已經不是沙龍裡的社交應酬。 來賓中有各地群眾組織的領袖人物,如像喬治·梅森、托馬斯·傑斐遜、詹姆士·麥迪遜和查爾斯·李、霍雷肖·蓋茨等人。特別是後面提到的兩位,都是軍界耆宿人物。查爾斯·李就很有個性,是一員敢想敢說敢打敢拼的猛將。蓋茨曾在英國正規軍中供職,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作戰經驗。他們從前很少來此做客,此番光臨朝夕密談自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1775年3月20日,華盛頓到裡士滿城參加第二屆弗吉尼亞會議。會上發生了兩派對立意見的論戰。一派對局勢持樂觀態度,認為三項禁令已見成效,英國政府定要改變初衷,因而沒必要再採取過激行動。以帕特裡克·亨利和傑斐遜為代表的激進派,力主馬上擴大民兵組織,確保殖民地的安全。 正在兩派爭執不下時,從英國傳來消息,英王喬治三世在議會發表了一通殺氣騰騰的演說。他定的調子是北美殖民地發生了嚴重的「暴亂」,即要按照「暴亂」罪實施鎮壓,用血和火來回答大陸會議的「致英王書」! 英王的演說逼得北美人民沒有了退路。帕特裡克·亨利再一次起立大聲疾呼:「為什麼在沒有和平的時候還在侈談和平?戰鬥的時刻已經到來了,我們的兄弟已經奔赴戰場,為什麼我們還穩坐不動?難道我們的生命就那麼寶貴,和平就那麼甜蜜,以至可以用鐐銬和受奴役來換取?不,我們必須戰鬥……」演說結尾他喊出了那句流傳全球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 亨利激情奔放,談鋒犀利,具有很大的鼓動力。華盛頓還是老習慣,在會上未發表長篇宏論,但在會議中間他進行了廣泛的活動,爭取成立「安全委員會」的提議得到多數人的支持。最後表決,以多出5票的優勢通過了亨利的建議。立即成立以華盛頓、傑斐遜等人為首的「安全委員會」,它就是弗吉尼亞的革命政權。 會議還決定,出席第一屆大陸會議的代表,繼續代表弗吉尼亞出席即將召開的第二屆大陸會議。 其他各殖民地的情況大致相似,紛紛成立政府,組織民兵,搜集武器彈藥。矛盾的雙方都已劍拔弩張,戰火一觸即發! 先動手的是馬薩諸塞總督兼英軍司令蓋奇將軍。他秉承英王旨意,決心以5個團的兵力拿波士頓人民開刀。偵查得知,當地反英派正在離波士頓城27公里的康科德鎮徵集軍火彈藥,建立一個秘密軍火庫。1775年4月18日夜晚,蓋奇將軍派遣史密斯中校帶領800名英軍去收繳武器,逮捕為首的反英分子。但是他們的反常活動引起了居民的警覺。很快,一位醫生打聽到了確實消息,馬上派自由之子社成員保爾·瑞維爾和工人威廉·戴維斯搶在英軍戒嚴之前,騎上快馬把情報火速傳往各地。最先得到消息的波士頓郊區民兵,立即緊急集合,陸續趕赴康科德。 皮特凱恩少校率領的英軍,經過一夜急行軍,19日淩晨來到一個名叫列克星敦的村莊。英軍突然發現教堂外面的草地上有武裝民兵擋路。 皮特凱恩少校命令士兵裝炸藥上子彈。他自己揮刀策馬走向前去,大聲吼叫:「叛亂分子,趕快解散,放下手中的武器!」他身後的英軍平端著滑膛槍,列成戰陣,一步步逼近。民兵們未予理會,沒放下武器,也沒有散開讓路。雙方距離不斷縮短……突然,「砰」地槍聲響了——這具有歷史性的第一槍,說不清是哪方面先打的,緊接著亂槍齊發,一場混戰開始了。 民兵們頑強抵抗,有8位民兵犧牲,10人受傷;英軍方面傷亡了一些人員,終於殺開一條血路,直撲主要目標康科德。由於列克星敦阻擊戰贏得了時間,康科德民兵已搶佔了南、北兩座橋頭,庫存的武器彈藥大部分已分散轉移。當英軍匆匆趕到康科德時,迎面就遇到民兵射出的成排子彈。康科德教堂的鐘聲響了,它召喚愛國者拿起武器參加戰鬥。 英軍在武器裝備和技術訓練上明顯佔有優勢,根本沒把這夥很「業餘」的民兵放在眼裡。可是打了一個多小時,不斷有新的民兵隊伍趕來增援,人數越來越多。民兵天時地利人和,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猛烈地向紅制服「蝦子兵」射擊。英軍漸感不支,又害怕後路被截斷,被迫下令向波士頓撤退。這時四鄉的民兵聞聽警報,都自動拿起身邊的武器,沿途堵截狙擊,康科德民兵乘勝尾隨追殺。英軍且戰且退,撤退很快變成潰逃。波士頓城裡聽到槍炮聲十分激烈,情知不妙。蓋奇將軍連忙派珀西勳爵帶領一千英軍,出城增援接應。增援部隊還沒弄清楚敵人在哪裡,就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指揮官珀西勳爵也被子彈射中胸前的銅紐扣,險些送了性命。英軍殘兵敗將逃回波士頓,清點損失:死65人,傷173人,失蹤26人。民兵方面犧牲49人,受傷或失蹤46人。北美人民初戰告捷。 歷史學界對列克星敦戰鬥非常重視,稱之為「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槍」。 這一槍,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這一槍,打破了英國正規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這一槍,把包括華盛頓在內的北美人逼上了「梁山」…… 列克星敦的消息傳開後,各地的「自由之子社」馬上行動,奪取了一些軍火庫。過了不久,由新英格蘭及其他地方來的志願民兵,達到一萬五千餘人。民兵集結在波士頓周圍,把城裡的英軍包圍起來。 第五章 臨危受命總司令 1.當選總司令 第二屆大陸會議,於5月10日在費城的獨立宮召開。華盛頓知道列克星敦的槍聲時,正在家中準備赴費城參加大陸會議。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妻子瑪莎和往次一樣,送他登上四輪馬車,祝福丈夫一路平安,早日歸來。她當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一離別竟長達整整6個年頭,歷盡人間滄桑。 第二次大陸會議堪稱群英集會,盛況空前。所有代表都是精選出的傑出人物,前一屆的代表絕大多數再次當選。也有一些新面孔在會上出現,給會議注入了新鮮血液。比如著名民主主義思想家托馬斯·傑斐遜,時年32歲,所著《英屬北美權利概論》一書影響極廣泛。另一位是69歲的本傑明·富蘭克林。他是位科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年高德助,但思想激進、鋒芒畢露,極力為獨立建國宣傳呐喊。 在費城期間,有這麼一段小插曲:華盛頓、傑斐遜、倫道夫和剛來不久的潘恩一起進餐。潘恩眼裡的華盛頓「沉默寡言,坐著把手,托住下巴,傾聽別人談話。他專心地注意所談的內容,時而皺起眉頭表示困惑。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