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華盛頓 | 上頁 下頁


  倒是華盛頓把他私人的坐騎獻出來馱運公物。隊伍壯觀倒是壯觀,可是在北美的崎嶇山路上,行軍打仗是何等的艱難。華盛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進一步建議,非軍用物資應一律精簡輕裝,暫時保存在後方。將軍對此卻不予理會,因為在歐洲從來沒輕裝精簡過。這一來行軍速度慢得像蝸牛,累壞了出力受苦的普通士兵。

  如何對待部隊裡的印第安人,也是引起爭論的話題。將軍有一種天生的民族優越感,對有色種族帶著偏見和厭惡心理。印第安人主動要求去偵察敵情,概被粗暴拒絕。印第安人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受到損害,中途紛紛不辭而別,退出了抗法大軍。

  另外就是照搬歐洲戰場的行軍經驗,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即使小小溪流也停下來坐等工兵造橋,不肯涉水而過。部隊走了一個多月,才艱難地推進了100英里,每天平均3英里。

  由於上述的失誤,加劇了糧食困難。運的非軍用物資多了,糧食只好少運;印第安人離開了,在當地籌糧就不容易。佈雷多克不明白,在人煙稀少、居民分散的北美荒原,還沒有形成巨大的糧食市場,根本無力供應大部隊的每日三餐。

  也許是上帝安排,在這緊要關頭華盛頓生病了。連日高熱不退,頭痛難忍,身體虛弱,經不住騎在馬上顛簸折騰,只有躺在馬車上隨著後衛部隊行動,佈雷多克將軍帶領主力走在前面。

  這支龐大的精銳部隊,在信息不靈、敵情不明、糧食短缺、內部不和的狀況下,極其緩慢地向西方蠕動。部隊好不容易越過了大草原困苦堡,華盛頓預感到處境不妙。大隊法軍可能就在不遠的前方,隨時有遭到法軍突然襲擊的可能。

  7月8日晚,部隊宿營地距敵人盤踞的迪凱納堡大約15英里。按照預定方案,組成先頭部隊的2個擲彈兵連、160名步兵、一個獨立連加上2門6磅炮彈大炮,于黎明前渡河佔領陣地,確保主力通過。

  7月9日,天氣晴朗無異常。中午時分主力部隊渡過了莫諾加希爾河,來到一片叢林地帶。華盛頓見地形十分險惡,頓生疑竇,恐有伏兵。

  但佈雷多克將軍卻命令部隊整頓軍容、高舉軍旗、鼓笛齊奏,威武雄壯地渡河。據說就憑這樣的軍威也足可壓倒敵人。皇家部隊的官兵們,看起來仿佛是去參加宴會,而不是準備去戰鬥。

  華盛頓顧不得病體未愈,翻身上馬追趕總司令。建議停止前進,立即派偵察部隊搜索前方及兩翼。然而為時已晚,林子裡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由於沒派印第安人偵察,中了伏擊!第一排槍彈就擊倒了十多名前衛尖兵。

  佈雷多克表現出了驚人的沉著鎮靜,馬上做出反應。他命令800人主力,迅速接應前衛部隊。華盛頓根據叢林作戰的經驗,建議把部隊分散開來,利用地形和林木作掩護,各自為戰與敵周旋。遺憾的是將軍不納忠言,一如歐洲傳統的老戰法,命令部隊一字排開呈散兵線列隊進攻。

  這是何等驚心動魄的悲壯場面!法國兵和印第安人隱匿在大樹背後,對準毫無遮攔的整齊隊列打活靶。而平時老爺氣十足的英國軍官,都表現出意想不到的大無畏勇氣。他們絕對服從命令,冒著敵人的炮火鐵青著臉邊放槍邊前進。他們看不見敵人的身影,只能根據敵人射擊時冒出的一縷青煙回擊,射出的子彈漫無目標。自己人成排倒下,第二線又替補上去。沒有人怕死退縮,沒有人臨陣脫逃。軍官們身先士卒,60歲的佈雷多克將軍就站立在前線指揮。他不下撤退的命令,倖存的官兵就不會停下前進的步伐。

  精銳的英國正規軍傷亡過半,倒是弗吉尼亞民團懂得叢林戰法,平時自由散漫,這時候都不用命令,各自尋找一處樹木作掩護,和敵人對射。可惜他們發射時的青煙,又成了英國正規軍的射擊目標,自相殘殺了許多。有少數官兵離開隊列找樹木作掩護,可是將軍罵他們目無軍紀,揮刀「正法」了兩名。英軍到底支持不住了,統帥佈雷多克力圖壓住陣腳阻止士兵潰退。最後他自己被子彈擊中上臂穿入胸肺,在衛兵的扶持下,丟棄了全部大炮和糧食輜重,帶著殘部野獸般地慘敗奔逃。

  三天之後,佈雷多克將軍在大草原與世長辭。這地方正是一年前華盛頓兵敗之處。

  此役英軍共傷亡700名以上,各級軍官陣亡超過三分之一,武器物資損失殆盡。弗吉尼亞民團的損失最大,一個連隊全連無人生還,另一個連隊的軍官全部犧牲。佈雷多克將軍既已為國捐軀,也就不必多去指責,更無從追究其責任。倒是華盛頓本人,在整個戰役中顯示出了英雄本色。他事前提過正確的建議,臨戰他不顧病弱之身,在槍林彈雨中作戰、還親自操作發射炮彈。他的兩匹坐騎先後被打死,上衣被射穿4個彈孔,能平安生還,真是個人間奇跡。

  這次戰役,是英軍在北美空前慘重的失敗。事後查明,該地設伏的根本不是法軍主力,只是一支分遣隊。其中正規法軍72人、加拿大人146名、印第安人637名!他們駐紮在附近的小據點杜坎堡,聽說有3000英軍來攻,害怕守不住杜坎堡,就派出一支分遣隊到河邊阻擊。於是發生了前述的遭遇戰,出乎意外打了個大勝仗,哪裡還敢窮追猛打呢。法方傷亡總數不超過70人,此役成了世界戰史中的一個很有特色的戰例。

  過去,北美各州對英國的強大力量敬如神明,這一敗績則是對迷信的致命打擊。

  第三章 慧眼識人結良緣

  1.英雄兒女情

  英、法兩國大動干戈,其性質是不義之戰。就華盛頓而言,他介入其中的原因,是基於保護自己的私人產業和尋求個人前途。不過,他這樣做實際上也是在捍衛整個弗吉尼亞人民的利益。一個偉大人物的出現,必然有一個鋪墊、孕育、生長、挫折、發展的過程,其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這幾年他的一切活動,可以看做是為他日後領導的反英獨立戰爭作必要的鋪墊和準備。

  兵敗之後,華盛頓於1755年7月26日灰溜溜地返回弗農山莊。這時的華盛頓一副潦倒落魄相。的確,近幾年自己的機遇不少,也出死入生全力拼搏;但命運捉弄人,只落得這般田地。真是事不如意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哪。

  法國人僥倖擊潰了超過自己五倍的英軍主力,得寸近尺向弗吉尼亞縱深進犯,不斷擴大勢力範圍,住在西部的英國移民們可遭了禍殃。法國的小部隊帶領著印第安人時常侵入邊疆,任意打家劫舍、焚燒農莊、殺害過往商旅,有的全家人被殺絕。邊民們處於驚恐無助的悲慘境地,不少人家紛紛舉家東遷,弗吉尼亞西部邊境又告危急。公眾紛紛要求當局重新組建志願兵連隊,不望收復失地,但求保境安民。並呼籲敦請華盛頓出山,領導弗吉尼亞的軍事防衛工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