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海倫·凱勒 | 上頁 下頁
四〇


  5.擔任盲委主席

  麥西是海倫文學工作上極好的夥伴。他是她最高明的批評家和顧問。海倫的工作需要有人欣賞。因此,每次得到麥西的讚揚時,海倫便十分地高興,精神更加煥發。

  麥西給海倫介紹了一批新的書籍。他在她手上拼讀。如果遇到海倫有用的文章,麥西便把它譯成布萊葉盲文。

  海倫很喜歡麥西的說話。說他「講話時,遣詞造句就好像是在寫一本小說一樣認真」。

  麥西對海倫體貼入微。他從屋裡連上鐵絲,一直連到林子裡。這樣,海倫便可以後由自在地自己去散步。鐵絲有1/4英里長。

  一次,她寫的一篇稿子沒能及時完工,他徹夜不眠地為她打字,共打了40頁紙,使稿子如期寄到出版社。

  海倫為《世紀雜誌》社寫了一組文章。

  麥西撰寫評論,人稱是美國當時第一流的批評文章。

  海倫寫了一首長詩《石牆之歌》,第二本書《我所生活的世界》也已經問世。

  她寫的《我的生平》出版後,有人可笑地大唱反調,說什麼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不可能知道所寫的一半的世事。

  海倫在她的新書裡進行解釋,她是如何用觸覺、震覺、味覺、嗅覺來代替視覺和聽覺的。

  她記憶人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她記得握手時別人手指的動作,甚至記得與不同人握手時,每個人所具有的互不相同的肌肉緊張的程度。

  最能反映她的性格特徵的是幽默。使用語言的熟練技能和玩弄詞藻的習慣使她談吐風趣,警句妙語隨時脫口而出。

  她那富於幻想而又愛冒險的精神激勵她奮發圖強,使她成了心理學家難以解釋的研究對象。一位心理學家問她的老師,凱勒小姐是否在睡夢中還在用手指拼寫。老師回答,她認為熬夜做這樣的觀察是不值得的。

  她憑藉香水或煙草氣味就可認出她的朋友。

  通過顫動,她便知道一個木匠使用的是鉋子、鋸還是錘子。

  她還能分辨歡樂或憂愁的樂曲。

  一次,她和伯爾醫生冒雨而行。他站住,讓她撫摩一棵樹。她撫摩著一棵小樹,說:「我感覺到一陣微弱的嗡嗡聲——一種銀鈴般的低語,好像那些葉子在互訴衷情。」

  她站在陽臺上。

  陽臺有一棵美麗的紫藤。她用手摸它。它那卷鬚就會卷住她的手指。那日,蘋果芳香四溢,她手扶欄杆而立,突然她感覺到一種從未體驗過的顫動。顫動得很有節奏,不斷重複,突然又停止了。一枝紫藤碰到了她的臉頰。於是,她知道,那是一隻小鳥搖動紫藤。鳥回到了欄杆上。這時,沙利文小姐在她手中拼道:

  「那是一隻夜鷹,它站在你身旁的一根角柱上,你伸手就可以摸到它。」

  海倫覺察到小鳥鳴叫的拍子:

  「惠——僕——維!惠——僕——維!惠——僕——維!」

  沙利文說拼著:「那是雌鳥在唱。它們一唱一和。」

  1906年,海倫出任第一個為盲人的社會工作。她擔任了馬薩諸塞州盲人委員會主席。

  社會上各種書信,雪片似地飛來。

  各種年齡的盲人都來向她求援,請寫文件,請求相見。她的家門口擠滿了求教的人。

  這使海倫和沙利文、麥西都忙碌不已。

  麥西說:「海倫·凱勒已經變成一個慈善機構,而不是一個人了。」

  6.   事出有因。海倫·凱勒當電影演員是緣于她的一本書《少女時代》。

  1918年,海倫·凱勒接到一封來自遠方的信。

  信是法蘭斯·米拉博士寫來的。米拉博士表示,他將海倫創作的作品《少女時代》拍成電影,希望海倫親自參加演出,角色就是自己演自己。

  海倫十分高興!

  她明白,她把個人的這段經歷拍成電影,廣為播映,必將鼓舞許多不幸者的勇氣。

  她當下覆信給法蘭斯·米拉博士,答應如約而至。

  選擇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海倫赴好萊塢拍片子。

  好萊塢,遠離海倫居住地紐約市郊。

  千里迢迢,旅途勞頓,她怕老師沙利文吃不消,便讓沙利文留在了紐約。

  海倫只帶著湯姆遜小姐遠道而來。

  《少女時代》一書,是海倫的代表作之一。編劇根據《少女時代》中的主要內容,寫出3份鏡頭劇本,改編後,電影取名為:《救濟》。

  《救濟》,言下之意就是有千百萬盲童等待社會福利事業而救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