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紀實·回憶錄 > 回顧-越戰的悲劇與教訓 | 上頁 下頁
四三


  儘管,這是西貢會議中大多數人的觀點,我仍然提出了反對發動空襲的建議。我指出,阮慶與我的看法一致,他聲稱,他在南越的基地還缺乏足夠的力量,難以承受北越可能進行的報復。儘管,我沒有提議介入更多的美國軍隊,但我還是同意,著手就美國空軍襲擊北方做出計劃。但是,對於引進美軍地面部隊一事,我們則未做任何的討論。

  我將這些建議提交給總統,這也代表了與我同行的高級文武官員的一致看法,其中包括馬克斯威爾·泰勒、約翰·A·麥科恩和威廉·P·邦迪。然而,在參謀長聯席會議提交他們的意見時,海軍陸戰隊司令小華萊士·M·格林上將和空軍參謀長柯蒂斯·E·勒梅上將不同意我的報告。小華萊士·M·格林認為,如果我們想呆在南越並取得勝利,那麼,就應集中美國的力量來全力實現這一目標(大意如此,並非原話)。柯蒂斯·E·勒梅則認為,北越和越共的後勤基地,以及在老撾和柬埔寨的補給路線應當遭到轟炸。迪安·臘斯克的看法與我的建議相同,並且,總統也贊成我的建議。

  除了小華萊士·M·格林和柯蒂斯·F·勒梅以外,對於我反對立即動用美國空軍襲擊北越的建議,其他一些人也進行了激烈的抨擊。這些批評者斷言,總統在空襲一事上的勉強態度,來源於一種願望,即,在大選即將來臨之前,他將盡力避免一場國內發生的政治危機。

  一九六四年,按照自己的權利,林登·B·約翰遜正在為參加競選而努力,因此,許多人認為,政治上的得失是他決定任何問題的基矗然而,我不能苟同這種觀點。我並不認為,這一觀點可以完滿地解釋,在當時,為什麼他會做出反對空襲北越的決策。當時,即使是阮慶本人也反對此種行動。

  並且,我之所以反對這一舉動是因為,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我希望能夠避免風險,避免中國或蘇聯的報復。任何一屆總統均有足夠的理由來考慮國內的政治,然而,如果以此為依據,來解釋約翰·F·肯尼迪和林登·B·約翰遜兩屆政府在越南問題上的失誤,則是我無法苟同的。

  一九六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應總統之要求,在華盛頓的一次頒獎宴會上,我做了一次主要的發言,面對美國公眾概括性地描述了我們在越南的情況。十分湊巧的是,在前一天,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J·威廉·富布賴特——後來,成為我們最坦率的批評者之一——在參議院做了一個題為《舊神話與新現實》的重要演講,對於越南問題,他所提出的觀點與我次日晚上發言的主旨不謀而合。在談到談判時,他說:「在當前的軍事環境下,我們無法設想利用談判,在保持南越自由的前提下,結束這場戰爭。」

  因此,他接著說道:事情似乎非常清楚,僅有兩種現實的選擇擺在我們的眼前:使用一種或另一種方式,來擴大衝突的規模;或者,做出新的努力,來增強南越人的實力,使其在現有的水平上,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執行部門的主管官員必須對這一問題進行徹底的審查;並且,直到他們對擺在我們面前的選擇做出估價,確定其可能性和可行性之前,以我之見,我們似乎仍不能做出選擇,只能利用眼前最為有效的手段,去支持南越的政府和軍隊。無論何種特殊的政策被決定,有一點必須是非常明確的,即在尊重越南的情況下,美國將繼續義不容辭地履行其承諾和責任。

  在我的講話中,依據我的觀察,我對越南問題發表了幾點坦率的看法:我指出,「毫無疑問,南越的局勢正在日趨惡化;」「目前對這一形勢做出估價仍明顯存在著困難,該戰爭的形式和特點決定,得到的信息並非總是可靠和可用的;」「越共從本民族的人民中得到了大量的支持,這意味著,政治和經濟問題與軍事的解決方式同等重要,」並且,「越南前進的道路將是極為漫長的,充滿著重重的艱難和挫折。」

  這些觀點無疑都是準確真實的,然而,接下來我對我們方針的選擇談了看法,即早先我向總統提出過的那些選擇,這次,聽眾們將會得出結論,我並未就我們的問題,做出必要的回答,而且,我聲稱道:中國共產黨人的利益是十分明顯的。每當蘇聯發出警訓式的調子時,他們就會公開譴責莫斯科,指責他們已背叛了革命的事業。他們將美國視為一隻紙老虎,並堅持認為,在自由世界的核防務和常規防務面前,通過緩慢而卓有成效的運動,越南就可以進行其「解放和統一」的革命鬥爭。因此,北京似乎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絕好的時機,運用越南作為試驗品來展現自己的新戰略。北京認為,越南的勝利將為中國的論點提供有力的佐證,為其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意識形態鬥爭服務。

  在北京尚未開放其檔案之前,我們將無從得知中國地緣政治的目標,也無法檢驗我的判斷的正確與否。但是,當時,我的表述代表了我高級助手們的共識——包括軍方和政界——只有一個人是例外的:我的私人助理亞當·亞莫林斯基,儘管,他並非一位中國問題的專家,但他說,我的判斷是錯誤的。這一事例再次體現了我前面提到的觀點:在對缺乏經驗的領域中進行決策時,高層的政府官員需要隨時得到專家、內行的幫助。如果我們的身邊有更多的亞洲通,或許,我們就不會如此淺薄地分析中國和越南。在古巴導彈危機之時,我們曾得到了內行的指點;在我們處理有關蘇聯的事務時,我們也通常得到了這種幫助;然而,在我們面對東南亞的事務時,我們則無法借助類似的力量。

  幾天之後,NBC電視臺的記者彼得·哈克斯在我五角大樓的辦公室裡,對我進行了採訪,會面即將結束時,他問道:「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個國家會考慮重新侵入北越?」我回答說,在從南越返回後,馬克斯威爾·泰勒和我向總統彙報的選擇之一,正可回答這一問題:南越之外的軍事行動的介入,尤其是反對北越的軍事行動。我結論性地指出:「無論最終我們被迫使用什麼樣的行動方針,或其它的方法,都只能將它視為一種補充,而不能用它替代南越自身的前進。」

  我將這種說法作為一種信號,提醒人們注意所有可能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事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