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狗娘養的戰爭 | 上頁 下頁
五四


  1943年12月18日

  10點鐘,參加過4次全國大馬賽的莫斯利上校把我們接到了遊艇俱樂部。一位海軍上將迎接我們,並派船載我們參觀港口。

  然後我們參觀了英軍坦克修理廠。它雖很大,但組織和修理工作卻不敢恭維。我們還看見他們用手工做墊片。

  我們在大漠中穿行了約150英里回到開羅。

  1943年12月19日

  我們早上7點鐘飛離開羅,經尼羅河飛往卡爾納克。威爾遜將軍派埃默裡少將隨行。這位少將是個埃及通,是當年挖掘塔特王陵的卡特爾遠征軍的第二號人物。

  卡爾納克位於尼羅河東岸。我們來幾輛破福特牌汽車從機場來到河邊,然後乘一條當地船過了河,之後又乘另外3輛福特車來到了國王谷地。有趣兒的是,埃默裡少將以前在這兒從事了不少文物發掘工作。

  我們先進了塔特王陵。埃默裡少將說它很小。裡面原來有一口石棺,旁邊另有3口棺材,如今僅存第二號棺材,裡面是塔特王的遺骨。第一號現存開羅博物館,屬純金打造,重達七千磅,價值連城。塔特王長眠的第二號棺材是木頭的,但外麵包了層金片。擺在最外側的第三號木棺也在開羅博物館。

  埃默裡少將說,國王的陵墓大體是依照他的官宅樣式建造的,每個墓室裡的擺設都與其官宅裡的東西—一對應。他又說,由於塔特王陵的珍品大多已被取走,其他要參觀的陵墓中的東西肯定要多。而且,與拉米西斯二世的陵墓相比,塔特王陵只不過是個鴿子籠。

  我們從國王谷地驅車來到底比斯,參觀了塔特國王之後的那個朝代的宰相的陵墓。此陵最有意思,一是因為它是埃默裡少將發現並挖開的,二是因為它是埃及少有的幾個浮雕不落俗套的陵墓之一。該陵進口一側的浮雕是老式的,另一側則相當現代。其原因是宰相任職期間發生了宗教改革,他的陵墓一半建於改革前,一半建於改革後。

  還有一點很有意思,即在這裡可以看出埃及人是怎樣工作的。在這座沒有完工的陵墓的牆上,你可以看到藝術家畫的雕畫線條,也可以看到粗鑿出來的雕畫,最後還能見到已經完成的雕刻作品。

  我們又開車來到拉米西斯二世的廟宇和宮宅。他在敘利亞打仗時看到了城垛,回來後就在宮牆上仿造。這一點挺有意思。

  我們過河,吃罷午飯,就去參觀了盧克索廟和卡爾納克廟,兩座廟相距半英里遠。當然,那些熱衷古跡的人應該先去看埃及以外的古跡,因為一旦看了埃及古跡,其它古跡便不看也罷。

  卡爾納克廟的庭院裡有一個羅馬廣場。廣場本身雖頗有氣勢,但不怎麼醒目,因為埃及碑林使之黯然失色。

  卡爾納克廟裡還有一處古埃及人用來搬運蓋房子的石頭的斜面。

  廟裡還有幾個方尖塔。埃默裡少將強調,紐約、倫敦、巴黎和馬德裡也有這樣的方塔。但老練的工程師們總是鏟塔基,因為塔身怎麼也豎不直。而卡爾納克廟的這些塔每個雖重達75噸,在不鏟塔基的情況下卻分毫不差地垂直幹地面。

  天黑後我們才飛回開羅。第二天,也就是20號,我們飛到了巴勒莫。馬耳他

  戈特勳爵元帥邀請我訪問馬耳他。所以我去了阿爾瓦爾後,便同科德曼上校、斯蒂勒上尉于1944年1月4日乘飛機啟程了。由於我們飛抵馬爾他的時間是3點,因此有時間從第2軍去年春天打過仗的戰場上空飛過。

  當我們飛至康士坦丁堡西北大約6英里處時,飛行員海澤上尉說他曾在附近看到這一個羅馬古城。我們往下巡視,馬上就看到了。它是座很大的城市,有座保存完好的廟宇和漂亮的劇場。不過,我所能找到的地圖上都沒有標出這座城市的名字。

  在飛經特貝薩時,我們從我頭一次接手第2軍的地方上空掠過。我腦海裡浮現出充斥坦克、大炮和營帳的戰場。但雖僅過了不長時間,戰爭的痕跡就已無影無蹤。

  特貝薩很多的臨時彈藥堆放地曾是德軍從凱瑟琳山口進攻的目標,如今那些彈藥場早被清理乾淨,一切都似不曾存在,我們在弗裡安那和加夫薩的指揮部也同樣不知去向。

  俯視著我們在愛爾圭塔戰役中的戰場,任何人都會清楚地認識到美國軍隊的偉大。山區艱險得出奇,我慶倖打仗時並不瞭解地形的崎嶇,因為當時我們沒有飛機偵察地貌,只有靠地圖作決定。我當時要知道地面條件如此惡劣的話,可能就不會打得那麼勇猛。但我們需牢記,戰場的艱難程度對我對敵都是一樣。

  另一方面,那條聯通我們沖地和我為之焦急了好幾個小時的核樹公路並不像地圖上顯示得那樣險惡。當時我要是能從空中看一看這條公路的話,我也許會睡得香些。

  過了愛爾圭塔,我們飛經馬克納西。我們損失的所有裝備包括廢棄的坦克同樣已被清除乾淨。

  我們在3點鐘抵達馬爾他。它與我的想像有很大出入。這兒到處都是村莊和夾擠在村莊之間的小片農田。不擁擠的開闊地就是機場。

  該島是由軟質氣孔石構成的。這種石頭在開採時軟如木頭,但一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變硬。

  眾所周知,為防禦德軍轟炸,馬耳他的許多重要設施都藏進了山洞。可我相信,那些山洞之大以及挖洞之易並非廣為人知。當然,德國人的閃電戰後,英國人搞的大堅壁也是值得稱道的。

  我的朋友帕克空軍中將領我們視察了所有的防空裝備,包括一些山洞。他在戰時曾任英國皇家空軍駐馬耳他空軍部隊司令並取得出色戰績。該部隊是我所見過的英美軍隊中著裝最考究、紀律最嚴明的空軍部隊。

  次日,戈特勳爵的助手霍蘭德上尉領我們在島上玩了一圈,參觀了城堡、碼頭、幾座教堂和其它景點。這兒的城堡與我以前見過的大不相同,雖建于沃班時代前,但可抵禦大炮。大多數城牆的厚度達8至比英尺,城垛是供大炮而非小型武器使用的。

  在1528年馬耳他大圍困期間,三大要塞——一個在島上,另兩個分別在兩個半島上——由大約400名騎士和800名雇傭軍鎮守。抗擊大約四萬名土耳其軍隊的進攻。

  在構築這些要塞時,本島得天獨厚的條件被得到利用。挖去岩石便可成牆,挖下的岩石又可加高城牆。

  馬耳他的騎士圖書館最有意思。一位圖書管理員帶我們參觀。他能講讀9種語言原稿,所以絕對有能力翻譯館中珍稿。

  一本1420年的古書講述了聖徒安東尼一生被以美女形態出現的魔鬼糾纏的故事。我之所以對該書特感興趣,是因為書中一副插圖畫了一家銷甲商店,裡面掛賣從l100年初到1400年間的各式甲胄,好似當鋪裡掛售衣服一般。問題是,大多靈敏的歷史學家根據時間給鋁甲分類,然而我們有圖畫證明,直到1400年所有的銷甲包括鎖子甲和鎖片甲都仍在使用。

  另一本有趣的古書是《聖經》的木制原始版本。書中所有的大寫字母當初都被省略,到後來才用手補寫上去。

  要成為馬耳他騎士,一個人必須有16代貴族血統。因此,想當騎士的人得提供族譜,並交宗譜紋章院驗證,如屬實則他就可以當上騎士。保存在圖書館裡的所有這些族譜記載著從1100年至今的騎士名字,因此成為世界上最龐大的家族世系圖。

  除了具備16代貴族血統,一位騎士還得隨戰艦出海18個月,然後再去醫院幹活。

  騎士還必須進行四項宣誓——貧困、貞潔、謙恭和服從。貧困宣誓要求他把現有財產的五分之四獻給騎士團。但如果他是一名成功的騎士,則可從騎士團得到百倍於所獻出的財物。因此,大多數騎上死時都極富有。尤其是1800年以前,情況更是這樣。當時的騎士控制了地中海海盜買賣,並利用對土耳其人的仇恨掩飾他們對土耳其人以及其他可劫之人親自動手掠奪的手段。

  貞潔宣誓是非強制性的,騎士團團長除外。為了減少屬下的淫蕩活動,團長讓所有的姑娘住在城堡港口的對岸。若一個騎士想會情人,就必須划船過去,因此壞了名聲。顯然,還得受到其他騎士的譏笑。

  謙恭宣誓即給一個窮人洗3次腳就簡單完事。服從宣誓是嚴厲強制的。

  馬耳他的普通百姓從未見過山、河、湖、森林和火車。據我的朋友講,他們根本就沒有去看這些景物的欲望。如今想起這些還頗有趣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