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哥倫布 | 上頁 下頁


  哥倫布的宗教熱情是和歐洲基督教的擴張精神分不開的。歐洲基督教具有宇宙神教性質,從一開始就宣稱是世界性的宗教。歐洲在哥倫布生活的時代從整體上說是基督教的世界。雖然當時的歐洲在政治上並不統一,基督教本身有羅馬天主教和希臘東正教的分歧,但他們有著悠久的十字軍東侵的傳統。15世紀西歐的海外擴張①從一定的意義講是這種傳統的延續。上帝與金錢可以說是促使歐洲人開始其海外事業的主要動機。自從十字軍東征失敗以後基督教徒被迫離開聖地,以致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的陵墓和他的誕生地都落入異教的土耳其人手裡。這使他們日夜不安,一心要想收復失地。在上述拉斯·德·卡薩斯對哥倫布的讚揚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還有一種說法是:哥倫布發現美洲不是偶然的,而是上帝有計劃的安排。他自己感覺到是上帝直接授予他這一畢生為之奮鬥的使命。

  ①指基督教徒在教皇的號召下11~13世紀為從穆斯林手中收復聖地耶路撒冷舉行的多次軍事遠征。

  4.壯志難酬

  為了實施前無古人的「印度事業」計劃,哥倫布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就他個人來說,他太窮了,沒有能力承擔這麼大筆費用。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哥倫布都無所作為。空有計劃而不能採取行動無異於「紙上談兵」。在當時,這樣的「事業」只能由某一個王權國家才承擔得起。如果真是發現了新的島嶼,王室也就獲得了新的領地,發現者也可因自己的功勞得到王室授予的榮譽和賞賜。

  他首先想到的是他已居留多年、已有一定人緣關係、而且素以航海聞名於世的葡萄牙。但當時在位的葡萄牙國王阿爾豐索已近晚年,又忙於與西班牙的戰爭,無暇顧及這龐大的西航計劃。此外,他當時十分熱衷於非洲沿岸的航行;為此,人們給他取了一個「非洲人」的綽號。葡萄牙人想要霸佔整個非洲沿岸。60~70年代他們到達幾內亞灣並通過赤道,將非洲一些海岸命名為「象牙海岸」,「奴隸海岸」,「黃金海岸」,「胡椒海岸」。1470年,阿爾豐索任命了他的兒子——未來的約翰二世——負責遠征與發展事務。也就是這位王子,後來在與哥倫布見過短暫一面以後,派他去了非洲的聖·喬治·米納要塞。當時人們對深入南半球的航行都還心存恐懼,更不用說西航進入無邊無際的「黑暗海洋」,去尋找那些傳說中的虛無縹緲的島嶼和陸地了。

  1481年,年輕的約翰二世繼阿爾豐索登上了王位,時年25歲。約翰二世在葡萄牙歷史上享有「完美國王」的美名,身材修長,五官勻稱。頭髮金黃,但到37歲時,鬚髮中已出現縷縷銀絲。這副儀錶增加了他的威嚴,發怒時更加令人感到可畏。他是大航海家亨利親王的侄兒,很可能從其叔父那裡繼承了航海的熱情。他一直想開闢繞道非洲前往亞洲的航道。1488年,巴托羅繆·迪亞士①到達好望角,繞過該角進入印度洋,到達東非海岸,因船員出於對前途的恐懼拒絕繼續航行不得不返回裡斯本。

  ①巴托羅繆·迪亞士(1400?—1500)葡萄牙航海家,發現好望角。後來在一次海上航行中喪生。

  約翰二世的登基對哥倫布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於是哥倫布向這位國王呈上了他的計劃:向西航行,沿途發現新島嶼,再到達「西潘古」。約翰二世設有一個專門的諮詢機構——「數學委員會」——從事航海技術的研究。這個機構由三人組成:國王的兩名猶太籍御醫羅德裡戈和比西尼奧,另一位是先後任休達和維賽烏主教的卡斯蒂亞籍教土奧爾蒂斯。羅德裡戈和比西尼奧都是葡萄牙國內最有才能最有名望的天文學家和宇宙志學家。奧爾蒂斯不僅是主教,而且也是科學家。

  哥倫布獲准晉見約翰二世,這是在王子辦公室裡的一次單獨召見。哥倫布當時是27歲,中等偏高的個子,長方臉,鷹鉤鼻,頗有幾分帥氣。因為終於有了機會當面向國王陳述自己的理想,他穿上了一身嶄新的漂亮衣服,一雙藍色的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王子沒吩咐他坐下,從頭到腳仔細地打量著他。關於他的情況,王子雖然見過他,但瞭解不多,從他的大臣和密探那裡聽說了許多,他也並不完全相信。他似乎想要親自考察那些人告訴他的話是否真實。

  王子詢問了他的出生地方,他的水手經歷,他讀過的書,會使用的語言,甚至於宗教信仰,最後才問到他的計劃。

  「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提出了自己的計劃,他準備做的事情如下:走西路向南極或南方航行,將能發現大片土地、島嶼和大陸,這些地方非常繁榮,富有金銀、珍珠和寶石,以及無數的人口;從那條路走,就可以到達印度的國土,就可以到達西潘古這個大島和大汗的各個王國。」①

  ①《哥倫布評傳》第145頁。

  哥倫布發現王子思維敏捷,博學多才,傾聽他說的每一句話,注視著他的每一個動作,向他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儘管哥倫布對自己的計劃信心十足,但在很多細節上也只能是含糊其辭。面對著威嚴高大的國王的咄咄逼問,「可以想像到當時他那帶有雀斑的臉皮被憋得通紅的情景,可以想像到他的藍眼睛如何不斷眨巴的情景,可以想像到他那如同雷聲轟鳴但又模糊不清的陳述。

  「但是,這種情景正好反映了他的自信。他愈是難於表達自己的幻想,這種幻想在他那充滿想像的眼睛裡就愈加清楚;對他的信念懷疑愈多,他的信念在這些懷疑中就更加堅定。」①

  ①《哥倫布評傳》第137頁。

  哥倫布提出,如果國王給他提供艦隻和人員,他將開闢一條直接向西跨越大西洋到達印度的航路,這比繞道非洲去印度的航路更短。他以豐富的想像力描述了亞洲的範圍,特別強調了他第一個要到達的島嶼——西潘古——的巨大財富。關於此次國王召見哥倫布的情況,哥倫布的次子費南多和葡萄牙的歷史地理學家約翰·德·巴羅斯的敘述有所不同。

  據費南多說,國王以極大的興趣聽取了哥倫布的介紹,但對於實行這一計劃要耗費大量金錢則認為不可取。因為葡萄牙正在進行的經非洲開闢印度航線的計劃尚未完成。曠日持久,耗資巨大,不宜另有新的大規模的舉措。但哥倫布的論據充分,對國王確有吸引力。分歧產生在談判條件上。哥倫布性格高傲,要求事成以後國王授予很高的榮譽頭銜。按費南多的說法,他的父親希望在他身後給他的家族留下一份和他的功勞相稱的高尚名譽。

  而巴羅斯則認為國王受了哥倫布的蒙蔽,他說:「看到這位哥倫布是個炫耀自己本事的誇誇其談的人物,看到他所說的西潘古島全是假設和幻想的東西,國王不大相信他的話。」巴羅斯又補充說:「儘管如此,鑒於他不斷請求的勁頭,國王讓他去見休達的主教唐·迭戈·奧爾蒂斯,梅斯特雷·羅德裡戈和梅斯特雷·何塞·比西尼奧,這些人懂得哥倫布所說的宇宙志問題和他的發現。由於哥倫布所講的東西都是他個人的想像和馬可·波羅已經講過的有關西潘古島的情況,這幾個人很自負,都不相信克裡斯托瓦爾·哥倫布的話。①」但是,哥倫布的論辯對約翰二世的確產生了效果,他把此事移交給「數學委員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