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哥倫布 | 上頁 下頁


  哥倫布在馬德拉島居留期間,一天,一艘被風暴襲擊得殘破不堪的小船靠了岸。船上還有5個倖存者,他們受饑餓和疲憊折磨已經瀕臨死亡的邊緣。哥倫布把他們帶回家,悉心照料他們,但已於事無補,他們一個個先後死去。那艘船的舵手是一個來自韋爾瓦的西班牙人,名叫阿隆索·桑切斯。他臨死前斷斷續續告訴哥倫布說,他們的船從西班牙出發時船上有17人,目的地是英格蘭,是一次貿易航行。船進入公海後遭遇強勁的東風,28天中連續被刮向西邊。後來桑切斯和他的船員猛然看見一些小島,便在那裡登岸尋找淡水和木材。返航的路程倍覺艱辛,逆風和巨浪使他們完全不辨方向。桑切斯在敘述這一段經歷時已經極度虛弱,對那些島嶼的位置已說不清楚。他只依稀記得島上有一些赤身裸體的土著人。他還應哥倫布的請求支撐著虛弱的身子畫了一張簡單的示意圖,此事對哥倫布印象至深。

  也就是在1481年,一個名叫馬丁·貝漢姆的德國人來到裡斯本。此人博學多才,在航海術、地理學、製圖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約翰國王任命他為一個專門委員會的顧問,要他深入鑽研航海技術。他編制的海路圖比以往的精確,他改進了造船術和航海儀器,其中包括以銅質星盤①代替此前一直使用的木質星盤。哥倫布與貝漢姆的會見使他受益良多,此後不久,他就把西航的夢想逐漸變成了略具雛形的計劃了。

  ①一種圓環狀帶刻度和指針的儀器,原為測量天體高度的觀象義,哥倫布等人用其測定在海上航行時所處的緯度。

  1483年,哥倫布從黃金海岸返回不久,他的妻子——費莉帕在裡斯本因肺病溘然去世,對他的感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他對西航計劃的專注使他從喪妻的悲痛中逐步得到解脫。

  第二章 初次受挫

  1.黃金和香料的誘惑

  在裡斯本,哥倫布讀了馬可·波羅的遊記而對東方心嚮往之。現今保存在塞維利亞城哥倫布圖書館中一本拉丁文的《馬可·波羅遊記》留有哥倫布的親筆批註二百六十多處。有人說,這位新大陸的發現者如果不是手裡拿著「遊記」,至少也是頭腦和心胸裡裝著這本書開始他的遠航的。後來哥倫布曾引用過馬可·波羅對東方動植物群落的描述,證明他確實發現了「印度」。他甚至把他西航的發現計劃稱為「印度事業」。所謂「印度」,指的是東亞大部分地區,其中包括印度、中國、日本、緬甸、印度尼西亞、摩鹿加群島等地區。馬可·波羅遊記中所說的「契丹」指中國,「西潘古」指日本。

  15世紀,從中世紀進展過來的歐洲工商業迅速發展,很快就以農業經濟和易貨貿易發展為新的資本主義時代,這時黃金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貨幣。歐洲年輕的君主們過著奢侈的生活,他們穿戴金銀珠寶,特別喜愛東方的香料。與黃金同等重量的香料可以賣到與黃金相同的價錢。社會上層追求豪華和財富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人人渴望發財。一種最吸引人的行業就是和亞洲貿易。意大利各大城市,首先是熱那亞和威尼斯,就是靠與東方的中介貿易而興盛起來的。東方的香料:胡椒、丁香、肉桂、薑、肉豆蔻,成了富人喜愛的調味品。在冷藏技術發明以前,香料還是人們保存食物不可或缺的東西。他們為少許香料不惜花費鉅款。阿拉伯和印度的化妝品,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錫蘭和摩鹿加群島等地的金、絲綢、棉布、藥物、漆器、染料等等在歐洲有大量需求。馬可·波羅關於西潘古的描述在歐洲廣為流傳:「據有黃金,其數無限……金多無量,而不知何用……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室內地鋪金磚,以石代板,一切窗櫺亦用精金……亦饒有寶石珍珠,珠色如薔薇,甚美而價甚巨,珠大而圓……」①

  ①轉引自《世界通史》,蘇聯科學院主編,第4卷上冊,三聯書店,1962,第98頁。

  恩格斯說過:「15世紀末封建制度受金錢從內部破壞和腐蝕到什麼程度,可以從當時風靡西歐的黃金狂明顯地看出來。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求黃金;黃金是把西班牙人趕過大西洋到美洲去的那種神秘咒語,白人剛一踏上新發現的海岸,頭一件要求就是黃金。」①哥倫布在1503年寄自牙買加的信中說:「金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

  ①引自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186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51頁。

  誰有了它,誰就成為他想要的一切東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靈魂升入天堂。②」可見,黃金是哥倫布冒死西航東方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從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來看,可以說是先進的東方,落後的西方。歐洲人對東方的一切都懷有強烈的求知欲。除了珍貴的商品外,亞洲人具有高超的航海和造船術,有火藥和大炮。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交流和貿易十分便利,有三條商路可通:一條路是從中亞由陸路沿裡海、黑海到小亞細亞,駱駝隊可順利通行;另一條是先由海運至波斯灣,然後經過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流域到地中海東岸敘利亞一帶;還有一條是先由海路到紅海,再由陸路到埃及亞歷山大港。東西方的貿易在紅海以東由阿拉伯商人控制,而地中海的貿易則由意大利商棧壟斷。

  ②《世界通史》,第99頁。

  可是到了1453年,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之手,土耳其奧斯曼帝國③佔領了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隔斷了上述三條古老商路,也就隔斷了地中海沿岸的歐洲國家(包括熱那亞和威尼斯)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香料之路,東方進口的商品:絲綢、香水、香料和掛毯價格急劇上漲。

  ③奧斯曼帝國又稱土耳其帝國(1299—1919),幅員遼闊,極盛時橫跨亞洲西南部、非洲東北部和歐洲東南部,崇奉伊斯蘭教,攻佔君士坦丁堡後立此地為首都。

  歐洲人迫切需要另尋前往東方的通路。

  2.托斯卡內裡的書信和地圖

  1474年,哥倫布同意大利佛羅倫薩一位博學的宇宙志學家保羅·托斯卡內裡通信,更加堅定了他西航去印度的決心。托斯卡內裡原先就有過西航前往東方的構想。哥倫布向他多次寫信請教,後者鼓勵他西航的計劃。為了說明西航到達印度的可能性,托斯卡內裡贈送他一幅新繪製的世界地圖。這張地圖部分根據于古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地心宇宙體系,部分根據于馬可·波羅的敘述。在這張地圖上,亞洲東部海岸被畫在非洲和歐洲西部海岸的前面,兩個海岸之間只有很小一塊海洋,而西潘古、安蒂利亞等島嶼都在這個海洋裡面。

  哥倫布收到托斯卡內裡的地圖和信件後大受鼓舞,因為托斯卡內裡是當時公認的最傑出的宇宙志學家。這些信件和地圖一直是哥倫布證明自己主張正確的重要依據,在他後來的幾次航行中他總是把它們帶在身邊。

  哥倫布相信,只要按照托斯卡內裡贈送的地圖,沿著北緯28°的航線一直向西航行就可到達馬可·波羅所說的「大汗」版圖內的「蠻子省」和西潘古島嶼——那些富足之地。

  托斯卡內裡有一封十分重要的信,是1474年6月寫給葡萄牙一位宮廷牧師馬丁·費迪南的。這封信被密藏在一間叫做「地圖室」的屋子裡。

  哥倫布利用他妻子的親戚在宮廷中的關係,看了這封信。那封信寫道: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