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五五


  英國的態度卻使甘地與國大党領導機構的分歧暫時退居次要。10月17日,林利茲戈再任印度總督。他在倫敦發表《白皮書》,其中重申了不實現「聯邦機構」,而在戰爭結束後召開各政黨、宗教團體和王公代表會議來制定印度新憲法的原則立場。同時宣佈可以採納穆盟得以代表印度穆斯林的主張。至於國大党要求立即自治,該聲明說,「考慮時局應依世界政治和印度政治的現實,取得進展應以實際可能為前提,試圖做成現實政治中未必能成功的事,到頭來准是一事無成」。在這裡英國政府所作的唯一讓步就是放棄實際上早已破產的「聯邦機構」計劃,沒有滿足國大黨的合理要求。

  對此甘地和國大黨深感失望。甘地認為這種聲明不過是英國傳統分而治之策略的翻版,國大党領導機構對此激憤異常,它決定不支持英國的戰爭努力,並警告英國,國大黨將發動群眾不合作運動,國大黨執政的各省政府辭職將是第一步行動。同時,它又告誡人民,不要匆忙開展文明不服從運動,這實際上是向英國政府施壓,想迫使其作出更大讓步,結果英國政府沒有積極反應。10月27日,從馬德拉斯開始,國大黨執政的印度8個省的省政府便先後辭職。英國政府曾以擴大總督行政參事會安撫國大黨,仍未奏效。11月初,林利茲戈不得不又一次約見甘地進行磋商,陪同甘地的是卜拉沙德,他們兩人在討論中明確表示,除非滿足關於澄清戰爭目的的要求,否則不會考慮任何次要的建議,談判破裂。

  1940年1月10日,林利茲戈在孟買東方俱樂部發表演說,其中指出,英國準備在戰後盡可能短時期給印度自治領的地位,但各少數派和印度各王公的合法權益與要求應得到保障,這一讓步使國大黨中的妥協派看到一線希望。甘地也說:「總督的聲明包含著對雙方都光榮地解決的萌芽。」於是,國大黨和英國政府間又開始接觸,林利茲戈會見國大党的議會領袖德賽,德賽表示,他個人同意自治領的地位,認為自治領與獨立並無實質性差異,但他無權就此作出決定,總督必須與甘地磋商。2月5日,甘地與總督再次會談,但英方不肯作出實質性讓步,會談又歸失敗。28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在巴特拉開會,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嚴厲控訴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重申國大黨不參與帝國主義戰爭,決心爭取印度的「完全獨立」,並聲明在省政府辭職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發動不合作運動,並授權甘地在他認為已準備好時開展運動。同年3月,國大党全印委員會於拉姆加爾召開會議,批准了上述決議。同月,穆斯林聯盟在拉合爾會議中通過要求成立巴基斯坦的決議。

  戰局在繼續發展。5月10日,希特勒發起對西歐的進攻,英國張伯倫內閣倒臺,丘吉爾組成戰時政府。在印度,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動盪的時局加劇了國大黨的政見分歧,並促使甘地與國大党領導機構分道揚鑣。

  德國之佔領丹麥、挪威、比利時、荷蘭以及法國的投降,都向印度資產階級表明,法西斯危險威脅印度。國大党的主戰派為謀求與英國達成妥協而降低了它的要求。國大党領導機構決定,暫時擱置不合作運動的議論,表示只要英國承認印度自治,戰時在中央建立一個臨時國民政府,它即願在戰爭中給予充分合作。尼赫魯認為,這是他們經過痛苦的鬥爭與深思熟慮而作出的抉擇。國大黨內以鮑斯為首的另一派,則力圖迫使甘地採取行動。這年6月,鮑斯會見甘地,呼請他發動文明不服從運動。

  甘地本人立場依舊。7月3日,甘地發表了有名的對每一個英國人的公開呼籲。他以一個非暴力信仰者的思維方式對於正在與納粹浴血奮戰的人們說:「我不揣冒昧,向你們建議一種最勇敢的戰士使用的著名而勇敢的方法,我想要你們不使用武器與納粹作戰。你們可以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拿走他們所要的你們所有的國土,征服你們稱作屬地的國家。你們也可以讓德國人踏上你們的美麗寶島,佔領你們的無數富麗堂皇的名勝古跡,即使要你們的家園也不妨讓出,如果他們不讓你們安全撤退,就讓你們自己和婦女與孩子任他們屠殺,但決不可喪失心志,也不要對他們效忠。」

  甘地的立場,純屬無稽之談。即便在國大黨內,甘地的極端非暴力立場也難找到支持者。在國大黨可能用什麼方式向英國提供戰爭合作的問題上,甘地一直主張非暴力同樣適用於抵禦外侮,因而他反對任何形式下的直接參戰。但除他以外,幾乎所有國大党領導人都主張,只要英國答應印度的民族要求,一切形式的合作均可提供,自然不排除直接參戰。

  7月3日,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在德裡召開緊急會議,會議不顧甘地的強烈反對,提出一項新的決議,要求在印度立即建立中央臨時政府,與各省政府密切配合,以動員一切力量共起衛國。會議決定不能接受甘地極端非暴力立場,國大黨主席阿薩德在會上說,「國大黨是個政治組織,誓為國家贏得政治獨立,它不是一個爭取世界和平的機構。坦白地說,我們無法做到聖雄甘地要我們做的那些。」會後甘地宣佈引退。7月底,國大党全印委員會在浦那開會,會議通過決議,表示有條件地支持戰爭。條件依然是立即宣佈印度獨立和建立臨時國民政府,不贊成甘地的非暴力原則和非暴力抵抗戰爭的政策。

  國大黨拋棄自己的領袖是為了與英國人達成妥協,然而正是丘吉爾使甘地與他們又重歸於好。丘吉爾政府一貫忠於自己確立的政策,根本無意滿足印度民族主義者的要求。林利茲戈於8月8日發表聲明答覆國大党的要求時,依然老調重彈,表示英國政府贊成制訂一項印度新憲法,只是在英國正作生死存亡鬥爭的時候,不宜討論此事。

  英國的態度打破了國大党領導機構的幻想。甘地對英國態度也極為不滿,8月13日,他向倫敦《新聞紀事報》發表談話:「我已退出國大黨的實際政治活動,我儘量忍耐不評述總督的聲明,但英國及印度若干朋友極盼我能表示一點意見。我認為,總督的聲明更加深了印度的混亂,也擴大了國大党所代表的印度與英國之間的距離。即使站在國大黨外看,印度也不歡迎這個聲明。」9月15日,工作委員會在孟買召開臨時全體會議,要求甘地重新出來領導。大會還確信非暴力政策不僅可用于爭取印度自治的鬥爭,而且能適用于未來自由的印度。

  9月16日,全印委員會以絕對多數通過決議,請甘地恢復領導國大党。

  9月27日和30日,甘地兩度與總督林利茲戈在西姆拉會談,總督直接了當地告訴甘地,「你是全心全意的反對履行作戰義務,並且曾公開表示過,但我不能讓你向任何人包括戰士或軍火廠的工人等,進行任何反戰的宣傳,削弱民心士氣。因為說反戰而不危害印度利益,包括你們所要求的言論自由在內都是不可能的。」甘地反駁:「你和印度殖民事務大臣都說我們是自願支持作戰的,這一點必須弄清楚。絕大多數的印度人民對這一戰爭毫無興趣,人民不願支持一個為帝國主義而戰的戰爭。老實說,印度人民更反對納粹得勝,不過他們不以參戰的方式表示反對。他們看不出納粹主義與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有任何區別,如果政府承認了印度所要求的自由,那麼政府就可以說是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支持。主戰與非戰者之間,本可立於平等地位,只要他們相互之間不使用暴力。」

  10月5日,甘地宣告與總督談判破裂。13日,甘地在瓦爾達向工作委員會宣佈了他的行動方案,2天后通告全國。這個行動方案稱為「個人的薩蒂亞格拉哈」,目的是爭取言論自由,參加者須經甘地挑選,逐個地投入運動,而且和以往一樣,一切活動均公開,關於何時何地由誰舉行象徵性抵抗均一一告之政府。甘地挑選的第一個人是維諾巴·巴維,一個早年就追隨甘地的梵文學者,非暴力主義的忠實信徒,也是一位反戰鬥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