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
五四 |
|
※八、考驗與挑戰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歐戰爆發。3日,英國對德宣戰。同日,印度總督宣佈印度已進入戰爭狀態,應負起戰爭責任。 印度的參戰完全沒有與印度人民磋商,甚至印度立法議會事前也未曾聽說,這不能不引起印度輿論的強烈不滿,並遭普遍反對。 印度國大黨早在戰前即已表明它一貫的反戰立場。在1936年的競選宣言中,它表示將堅定不移地「反對印度參加一次帝國主義戰爭」。1938年初,國大党領導人曾抨擊張伯倫的綏靖政策,斥之為對民主的叛賣。1939年春,國大党曾警告說,它不會為別人的利益而戰。尼赫魯更是明確宣告,印度是否參戰只能由人民決定,英國強加的任何決定都必將遭到反抗。 印度總督為試探國大党領袖時英國政策的態度,並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首先召見甘地,對此廣大群眾和國大党要人都表示反對,但甘地執意前往總督府。他以個人的名義向總督表示,作為一個和平主義者,他不可能支持戰爭,但出於純人道的考慮,他同情英法。他還就自己與總督的會談發表了公開聲明。 甘地與總督會談的聲明發表後,引起各方論議和猜疑,甘地為此在9月8日發表了題為《我的同情》一文,解釋自己對英法的同情是基於理智,因而希望和他持同一觀點的人支持他的看法。 9月10日,大印度教會党通過一項決議,支持英國作戰以保衛印度,但盼擴大中央政府,並多徵募印度兵員。18日,穆斯林聯盟決議,對過去2年的聯省自治深表不滿,除非能給穆斯林以公平待遇或徵詢穆聯的意見以制定新憲法,否則,任何形式的應變措施均不能獲得穆斯林在戰爭上的支持與合作。 國大黨的正式立場由它的領導機構決定。工作委員會於9月8日~14日舉行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一個長篇決議,為國大黨擬訂了對戰爭的政策基礎。該決議由尼赫魯起草,經過仔細斟酌,它譴責法西斯主義,譴責德國納粹政府對波蘭的侵略,對那些遭受德國侵略和進行反侵略鬥爭的人表示同情。但它指出,關於印度戰爭與和平問題,必須由印度人民決定,如果英國不把印度作為一個平等國家對待,國大黨就不可能支持英作戰。決議要求英國政府直截了當地說明它在這場戰爭中的目的,是否包括消滅帝國主義,給戰後印度以獨立。國大黨提出的具體要求是戰時成立對選舉產生的而不是總督委派的中央立法議會負責的印度政府,它還呼籲印度人民停止內部鬥爭和矛盾,隨時戒備,加強團結,表現出一個統一的民族精神,冷靜地提出目標,爭取印度的自由。這表明國大黨準備有條件地支持戰爭。 對於國大黨工作委員會的決議,甘地於9月15日發表了個人聲明。聲明表示,雖然他發現自己的看法,即「任何對英國的可能援助都應是無條件的,只有在非暴力的基礎上才能辦到」沒有人附議,但他對決議起草人尼赫魯所採取的原則性立場予以稱讚,認為他的聲明不僅是對不列顛政府和人民,對自己的同胞,也是對所有像印度一般被壓迫民族的宣言。他希望工作委員會的聲明能得到黨內各方面的支持,也希望其他黨派人士盡可能採取同樣的行動要求英國政府提出明確的政治目標,承認印度獨立。 總督邀請了50名印度各方領袖,于9月26日赴西姆拉會商,其中包括甘地、卜納沙德、尼赫魯、鮑斯、帕迭爾及真納等人。9月25日,甘地在赴西姆拉會見總督途中,在他主筆的《哈裡真報》上發表《甘地的難題》一文,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甘地認為,這場戰爭比以往那場戰爭更可怕,雖然他同情盟國,但卻不打算像上次那樣招募志願兵參戰。他希望印度即使困難再多,但在追求和保證一個完善的民主秩序方面能起積極作用,並儘量使用非暴力。不過甘地表示:「假如我拋棄我最好的同志,因為他們不能追隨我擴大使用非暴力,那麼我也不能達到非暴力的目的。因此,我仍將維持對他們的信心。他們所採取的暴力手段,將是極其狹窄的、暫時的。」對於自己下一步該怎麼做,甘地表示,除了奉行非暴力,尚無其他具體方案,一切將相機行事。這些話表明,甘地已公開披露了他與國大党領導機構之間的歧見,但甘地對彌合分歧抱有希望。 同時,甘地對與穆斯林聯盟在這關鍵時刻重修舊好也抱有希望。9月26日,甘地參加了與總督的會談,返回瓦爾達途中,他撰寫《印穆團結》一文。文中他盛讚穆斯林聯盟是一偉大的組織,它的主席一度是國大黨的傑出人物,是國大黨新起的希望。他滿懷感情地回顧了昔日他們共同鬥爭的歷史,藉以證明印穆之間將會出現實際的永久的團結。 10月2日,甘地71歲誕辰。人們聚會慶賀,甘地寫了一篇《謝》,呼籲同志們支持他畢生所致力的工作。此時,甘地和工作委員會之間的歧見日趨明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英國是否作有利於印度的宣告,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一旦遭到侵略,國大黨將用什麼方式進行抵抗。在這個問題上,甘地和工作委員會長談的結果,是他發現他們對非暴力的估價僅限於用作對抗英國政府的武器,而且並不準備採取非暴力抵抗未來的進攻。 甘地在10月10日的社論中說,「我相信,所有國大党的黨員們都極欣賞20多年中,運用非暴力與世界最強的帝國主義鬥爭的合於邏輯的結果,即抵抗敵人進攻的方法應該和趕走敵人的方法相配合,而前者顯然比較容易。事實上我們過去所採取的是弱者似的非暴力抵抗,而不是一個強者的非暴力抵抗。因此在這緊要關頭,沒有人敢響應非暴力的方式。形勢如此嚴重,如果工作委員會決定了採用武裝暴力來保衛印度,那麼過去20多年國大黨所接受的非暴力訓練便等於徒勞。而將來的歷史學家一定會將印度不曾好好武裝的悲劇責任,放在領導非暴力的我的身上。」「我從不會鼓吹或支持武裝的訓練。相反地,我全力反對這種想法或作法。就是眼前,我也並不反悔過去,我有不變的信心。世界各國中只有印度能學非暴力藝術,哪怕就在今天來考驗,我也相信必有成千上萬的人,寧死也不會對侵略者以牙還牙」,「印度即便是為了保衛邊疆,最好也還是完全放棄暴力,因為印度參加武裝競賽就等於自殺。印度既喪失了非暴力,整個世界便無希望。我必須保持過去半世紀我所堅持的信條,希望最後印度會服從非暴力,保持人類的尊嚴,不要自己墮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