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傳 | 上頁 下頁


  甘地只得回去懇求母親。為說服母親,甘地求助於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家中的老顧問貝哈吉·史華密出來說情。自己也對母親莊嚴保證:不吃肉,不喝酒,不接觸女人。最後,母親經不住兒子的死纏硬磨,總算答應放他遠行。

  籌措經費也是個非同小可的問題。父親逝世後雖仍有津貼,但家用日緊,要籌措這筆盤纏,顯然力不從心。甘地的哥哥提議甘地去找波爾班達邦現任財政官李立先生,請他出面為甘地謀得政府資助。但財政官同甘地的叔父私交甚篤,甘地叔父既不答應他出國留學,財政官當然也不會幫忙,甘地自己給李立先生寫了封信,希望求見,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無可奈何的甘地最後只好變賣妻子的首飾,並向為人慷慨而又始終關心他的兄長求助。好不容易湊足了經費,然而好事多磨,當甘地告別母親、妻子和尚在繈褓中的兒子,在哥哥的陪伴下,歡天喜地前往孟買時,6~7月間印度洋上風高浪急,使他馬上成行的希望破滅。哥哥將他安置在孟買的一個朋友家裡靜待時機,自己回到拉奇科特。

  甘地在孟買焦慮不安,度日如年。可偏偏節外生枝,甘地所屬的種姓又發難了。甘地是莫德·班尼亞種姓裡第一個出國的人,這在保守封閉的種姓社會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他們召開種姓會議,要甘地回去接受訊問,甘地以少有的勇氣接受了挑戰。在種姓會議上,甘地的一個遠親寬德族長聲色俱厲地告訴甘地:「依照本族規矩,你去英國是不妥的。我們的宗教禁止航海遠行。我們還聽說到了那裡如果不損害我們的宗教,便無法活下去,有的人不得不和歐洲人同飲食。」

  甘地據理力爭:「我並不認為到英國求學是違背了宗教。我到那裡的目的只求深造,而且我已答應母親,不做你們最害怕的三件事。我相信我的誓言能確保我的安全。」

  「但是我們要告訴你,在那裡要保持我們的宗教是不可能的。你知道我同你父親的關係,你應當聽從我們的勸告。」族長反駁道。

  「我知道那些關係,而且我把您當成我的長輩。但在這種事情上,我無能為力。我去英國的主意已定。再說先父的朋友和顧問,一位尊敬而有學識的婆羅門也未反對我出國,家母和家兄也未反對。」

  「可是你竟敢不服從本種姓的命令!」

  「我實在沒辦法,我想種姓本身不應干預此事。」

  族長惱羞成怒,他當眾宣佈:「從今日起,這孩子不應被看成本種姓的人,誰要幫他或到碼頭去送行,就得交1盧比4安拿的罰款。」

  這件事後,甘地一刻也不想呆下去。幸好這時有個律師要到英國去執行公務,將於9月4日乘船啟程。甘地便和這位律師搭伴于9月4日乘船離開了孟買,一路乘風破浪,駛向他心中神往但又一無所知的國度。

  出國成行的短暫興奮過後,新的憂慮接踵而來。除了不懂歐洲禮節出盡洋相外,生活的不習慣也令甘地無所適從。他很不習慣用英語跟人交談,也不會使用刀叉。進餐時,往往弄不清葷素,加上菜價之昂貴,味道之難吃常使他望而生畏。很長一段時間他僅僅只吃從孟買帶去的食物,在半饑半飽中苦度時日。

  初來英國,生活極不安定。一開始,甘地和律師馬茲慕達寄住維多利亞旅館,因費用昂貴及孤獨難耐,他們又經熟人介紹租了一處房子。然而陌生的際遇與難解的鄉愁還是常使這位來自印度西海岸的18歲青年黯然神傷。每當夜闌人靜,他常輾轉反側,難以成眠,飽嘗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苦無告。

  沒過多久,同鄉梅赫達醫師來看他,甘地聽從其建議,搬到裡奇蒙的英國人家裡,以便更多地瞭解英國人的生活和風俗習慣。主人和藹體貼,常教甘地一些英國人的規矩、禮儀。與這家人的相處使甘地漸漸習慣用英語講話,但是飲食依然很成問題。由於發誓素食,他所能吃的東西十分有限。早餐的麥糊倒還可以湊合,午飯和晚餐多是蔬菜、麵包與果子醬。青菜一般只是用水煮過,且不擱印度人一刻也少不了的鹽或香料,甘地實在難以下嚥,況且這些東西對一個胃口很大的印度人來說根本不頂事。出於禮貌,他每次只吃兩、三片麵包。和善的主人見狀,就勸他打破戒律。屢勸無效,主人也急了:「如果你是我弟弟,我就送你回去,你母親既不識字,也不瞭解這裡的情形,在她面前發的誓言有什麼價值,堅守這種誓言是純粹的迷信。我要告訴你,你這樣執拗在這裡不會有好處。你吃過肉,而且覺得好吃,你在絕對不需要的地方倒吃了,現在到了該吃肉的地方卻不吃,真是不可思議。」但不管別人怎麼勸,甘地仍堅守一諾千金的古訓,決不違背誓言。一個月後,甘地搬到倫敦一個英印混血種家裡,依然因飲食不習慣而苦撐苦熬。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也經常翻翻報紙。久而久之,讀報便成了習慣。他每天至少花一小時瀏覽《每日新聞》、《每日電訊》、《保爾·馬爾公報》,從中產生了對時事的極大興趣,並獲得了很多知識。閒時他也出去逛逛,順便找些能吃素食的地方。有一天,他在法林頓大街找到了一家素食館和一些有關素食的書籍。這一發現令甘地喜出望外,這不僅使他開始擺脫進食的苦惱,而且開始成為一個自覺的素食體驗者。以此為契機,他閱讀了不少有關素食的著作,瞭解了素食的宗教、科學、實踐與醫學的根據。他訂閱了英國素食者協會出版的週刊,並參加了這個協會,還一度成為該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

  後來他還在自己居住的地區主辦了一個素食者協會,將一些趣味相投的人網絡在一起,交流感受與心得。正是在倫敦,甘地同那些被認為是素食主義者的知名人士有了往來,並開始了關於飲食方法的不斷體驗。他不再吃特意從國內帶來的糖果,對於香料的嗜好也逐漸消失,出於經濟與健康考慮,他不再喝茶和咖啡,有時還不吃澱粉質的食物,只光顧廉價的素食館,靠麵包、水果、奶酪、牛奶、雞蛋之類度日。不過,總的來說,甘地在英國的素食體驗主要是從經濟與養生之道出發,至於從宗教和政治方面的考慮則是到南非以後。

  甘地在逐步擺脫孤寂與飲食方面的困擾時,也在嘗試適應英國的社會環境,擺脫窘境。他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使自己的衣著服飾、言行舉止具有紳士風度。為此他不惜重金,特意買回了一頂漂亮的絲帽、一套高檔晚禮服、一雙鋥亮的皮鞋、一雙白色手套和一隻鑲有銀球飾物的手杖。還叫他哥哥寄來了一條雙層金鏈表。他還買了一瓶美髮油,梳整他那桀驁不馴的頭髮,每天花上幾個鐘頭站在一面大鏡子前連續不斷地練習打領帶。當有人告訴他做紳士必須學會跳舞、法文和演講術時,他不假思索地到一個跳舞班去學跳舞,還專門請了個教員教他演講術,並開始攻讀法語。他說他當時就像一個古代隱士,為養只貓捉鼠,結果要養頭牛供他吃牛奶,還請專人來飼養牛。儘管這樣煞費苦心,他仍然找不到英國紳士的感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