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
二六 |
|
《學習時代》描述的是威廉個人的求索過程,他企圖通過獻身戲劇來追求生活的意義,但最後卻加入18世紀的一個秘密會社——塔樓兄弟會,它以謀求全社會的福利為宗旨。威廉在兄弟會裡立下誓約,即必須做永不停息的漫遊,不得在一個地方停留3日以上。漫遊的主要目的是塔樓兄弟會的巨大的社會改革計劃服務,其要點有三:第一是從對個別人的教育轉向全社會教育的過渡的工作;第二是推動向美洲移民的計劃;第三是組織不願參加移民團的貧苦居民另建新型居民點。《漫遊時代》就以威廉周遊各地進行聯絡和組織工作開始。 歌德在小說中創造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教育區」,反映了他的教育理想。這裡沒有階級的區分,只有職業分工的不同。培養能有益於社會的勞動者是教育的首要任務,他們因材施教,使每個受教育者精通至少一門技藝,能從事實際工作;這裡注重藝術教育,認為它是個人自我完善的重要內容,書中曾描寫用音樂陶冶情操,用系列繪畫教授歷史等;這裡還注重培養集體意識,也就是注重人類普通的社會教養和情感的培養,歌德認為這是個人擺脫不同家庭帶來的特殊習慣,更好地融入社會的手段。主人公威廉把兒子菲利克斯送到教育區內接受教育。就此而言,它仍是一部「教育小說」。 在《漫遊時代》中,塔樓兄弟會已成為一個世界組織,它包括兩組人:居住者和漫遊者。居住者在固定的地區從事勞動;漫遊者則在國內外開拓新的事業;這些不同的勞動都同樣有價值,人人有一技之長,在集體中都是既為自己又為人人而工作著。儘管歌德並不否定私有制,相反還認為應儘量積累財富,以便能幫助別人和團體,但這已足以反映他與當時歐洲先進思潮的聯繫,而且所有這一切與他所處的德國的嚴峻環境相對立的。 《漫遊時代》還像《學習時代》一樣,穿插了7個短篇故事:《癲狂的流浪女》、《是誰洩露了秘密》、《褐色姑娘》、《五十歲的男人》、《新露美西娜》、《危險的打賭》、《不要走得太遠》。它與基本情節的假定性特點不同,這些故事都是現實生活的寫照,一般也都穿找著受情的趣聞。另外,小說中還匯入了不少代表著歌德智慧的格言警句,既與小說的各部分具有內在聯繫,又可相對獨立,包括做人、治學、文藝、宗教、美術、哲學、歷史、政治諸方面,這些格言肯定生命的價值,洋溢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堪稱有意義的生活教科書。 1823年廈天,歌像像往年一樣到瑪利耶巴德和卡爾斯巴德去會見馮·列維采夫夫人和她的女兒們。 多年來,歌德不僅在作品中,而且在生活中仍不停息地追求創造性。說實話,被人目為化石,尤其是把創造的心靈納入世俗的規矩中該有多麼痛苦,天才的孤獨感在一生中始終折磨著他,正如《溫和的贈辭》所言: 我完全脫離了傳統, 變得十分特殊; 然而事業畢竟偉大, 它引起一些痛苦。 如果我不是過於奇特, 甚至背離傳統, 那作為土著,我認為 這是我的最大光榮。 歌德在快60歲時,曾向列維采夫夫人獻過殷勤,現在卻是19歲的「囡囡」引起了高齡老人的愛慕。 他始終追求著青春、歡樂和魅力,而馮·烏爾麗克現在正代表著這一切:她的卷髮像克裡斯蒂安娜或瑪麗安娜,是褐色的,眼睛淡藍色;溫柔、苗條,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歌德幾乎每天都與她在一起散步。 不久卡爾·奧古斯特大公就受託向母親提出首相歌德向小姐的求婚。消息傳到魏瑪,兒子奧古斯特和兒媳奧蒂莉自然憂心忡忡,幸好列維采夫夫人婉拒了歌德,而烏爾麗克則聽命于母親,甚至做好了待婚的準備。 這一切令歌德很難捨棄這裡的時光。儘管他在兒子兒媳的回信中百般遮掩,但歸途中創作的《愛欲三部曲》中的《瑪利耶巴德悲歌》卻透露了消息。10月底,歌德在家接待了美麗的波蘭鋼琴家瑪麗·希瑪諾夫斯卡,她的優雅、富於幻想性的散發著淡淡哀愁的舉止和演奏,成功地起了某種移情作用,平息了歌德內心的騷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