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
四〇 |
|
馬丁·路德曾多次指責他搞騙人的魔術,是魔鬼的親戚。他死後,人們越傳越神。這本民間故事書有68章,230頁。《浮士德博士的故事》就說他用自己的血簽字與魔鬼訂立為期24年的盟約。在盟約有效期間,魔鬼為浮士德服務,滿足浮士德的一切要求。其交換條件是:浮士德必須放棄基督教信仰。條約期滿後,浮士德必須死去,死後靈魂屬魔鬼。這本書的目的是勸人信教,不要相信異端邪說。但客觀上卻起到了反作用。通過浮士德同魔鬼上天入地,探討天堂、地獄、宇宙形成等奧秘,促使人們反對黑暗的中世紀的宗教愚昧和禁欲主義,鼓勵人們去追求和探索。 英國戲劇家馬洛在本書出版的第二年就寫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故事》。德國的戲劇之父萊辛寫過《浮士德片斷》(1755)。海涅向歌德談及自己打算寫浮士德,還曾引起歌德的不高興。歌德覺得海涅太狂妄。海涅不知道,歌德正在寫《浮士德》第二部哩。 3.歌德的《浮士德》 歌德早在25歲時就寫了《浮士德初稿》(1768—1775)。40歲剛過,發表了《浮士德片斷》(1790),近50歲時完成《浮士德》第一部(1806)。最後8年寫作第二部。全部《浮士德》共1211行詩,用多種詩體寫成,甚至有魔術師的咒語。 這部詩劇的情節由2個賭賽和5個悲劇(知識悲劇、愛情悲劇、政治悲劇、美的悲劇和事業悲劇》構成。《天上序幕》可說是全劇的一個總綱。上帝與魔鬼打賭,代表善惡相鬥,魔鬼認為浮士德永不滿足,他定能把浮士德引上魔路,上帝認為,「人在努力時,總不免誤入歧途」,但是確信「一個善人即使在黑暗的衝動中,也一定會意識到坦坦正途」,斷言魔鬼一定會服輸。第二個賭賽是浮士德與魔鬼訂的。他們訂約:如果浮士德感到滿足,他就輸了,死後靈魂為魔鬼所有。 於是,追求知識而感到悲哀的浮士德,在魔鬼靡非斯特導引下,走出書齋,到外面盡情地享受人生。靡非斯特充當他的僕人,供他驅使。一方面引誘他沉淪,追求情欲,同少女甘淚卿生了一個孩子,然後又失去了戀人和孩子,離開了「小世界」,繼續往前,投入「大世界」,來到了一個皇帝的宮廷。第二部隨之開始。 第二部分5幕25場。浮士德朝見國王。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經濟危機。浮士德在靡菲斯特幫助下,為國王發行紙幣,從而使國王擺脫了財政困難。這使人想起歌德在魏瑪宮廷做官的經歷。歌德曾幫助公爵克服過財政困難。但是歌德像浮士德一樣經歷了政治悲劇。浮士德應皇帝的請求,借助魔法,召來了絕世美女海倫的亡魂,他為她的豔美所傾倒。但是海倫終於化成一股煙霧消失了,這意味著浮士德追求美的理想破滅了。浮士德與海倫結合,生了一個兒子歐福良。 歐福良象徵著歌德所崇拜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歐福良學飛,結果墜崖摔死,這意味著在德國不可能產生英國那樣的革命浪漫主義。第四、第五幕描寫浮士德發展的最後階段——創業。浮士德要向大海爭地,填海造田,征服大自然,為子孫萬代造福。正在這時,浮士德幫助他服務過的那個封建皇帝平定了內亂,皇帝賞賜給他一塊海濱土地。於是浮士德要開拓海疆。但是浮士德這時已經是百歲老人,憂慮吹瞎了他的眼睛。他只能聽到人民勞動的聲音,想像滄海如何變成了桑田,他已經看不見了。只能說瞎話:① ①郭沫若譯:《浮士德》第二部第355-356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 我為幾百萬人開拓出疆土; 雖然還不安全,但也可以自由勤苦。 原野十分青翠,土壤一片膏腴, 人畜都在這新地上得到安居, 勇敢勤勉的人民壘成了那座高丘, 向那周圍移植都可以衣食無憂。 外面雖有海濤不斷地衝擊堤岸, 而內面卻安居樂業如同天國一般 即使海潮噬岸,堤有潰的危險。 人民全體合力,立即把漏穴補完。 是的!我完全獻身於這種意趣, 這無疑是智慧的最後的斷案: 「要每天每日去開拓生活的自由, 然後才能作自由與生活的享受。」 …… 我願意看見這樣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自由的土地上住著自由的國民。 我要呼喚對於這樣的刹那…… 「你真美呀,請停留一下!」 這句話意味著浮士德表示得到了滿足,根據他同魔鬼打賭,他輸了,倒地而死。但是倒地前他還說了四句話: 我在地上的日子會有痕跡遺留, 它將不致永遠成為烏有。—— 我在這樣宏福的預感之中, 在將這最高的一刹那享受。 這表明他的事業將會永存,他只是預感到那最美的一刹那將要來臨,這還不是現實。因此,他實際上還沒有滿足,而是還要追求。因為他雙目失明,只是預感而已。連魔鬼也承認這一點。靡非斯特接著說: 沒有快樂,能使他饜沃, 沒有幸福,能使他滿足, …… 他頑強地向我反抗, 時間占了勝利,老人死在地上。 因為浮士德已是百歲老人。「世上難有百歲人」。他不可能再活多少年。因此,是時間對靡非斯特有利,而不是因為浮士德滿足了,魔鬼取得了勝利。 於是歌德寫了一個象徵上帝和人類戰勝了魔鬼的結尾:天使們將浮士德的靈魂引上天國,由他的情人甘淚卿的靈魂引導他去光明聖母那裡。 永恆之女性, 領導我們走。 歌德自己對愛克曼解釋了他為什麼選擇這樣的結尾。歌德叫他注意下面幾行詩: 精神界這個生靈 已從孽海中超生。 誰肯不倦地奮鬥, 我們就使他得救。 上界的愛也向他照臨, 翩翩飛舞的仙童 結隊對他熱烈歡迎。 歌德說,「浮士德得救的秘訣就在這幾行詩裡」。(1831年6月6日)歌德說這番話,正是在他夫人15周年紀念之時。歌德將自己親身的經驗寫進了《浮士德》。他不同意但丁將天堂、淨界和地獄作絕對的劃分。只要自己努力便可升入天堂。他創造了一個「無限追求,永不滿足」的不朽形象。歌德也學習並具有這種精神,他從不滿足於自己所取得的知識和成就。歌德晚年還深入到他從未涉足的天文學領域,靠著窗戶觀測著金星。他在1831年7月下旬已將《浮士德》定稿用火漆封好,囑咐別人在他死前不要打開。然而他自己在次年1月中旬(他去世前二個月)又拆開了,讀給奧蒂麗聽。他本想再次修改,但還是幾乎未改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