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歌德 | 上頁 下頁
引言


  歌德(1749-1832)是德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名字與世界文壇巨匠但丁、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相提並論。

  沒有歌德,德國文學史就會黯然失色,世界文壇也會失去部分光輝。

  歌德多才多藝,「過於全能」。他們創作涉及文學的三大類:詩歌、小說和戲劇,在這三大領域他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是他首先是一位詩人。他留給我們約4000首詩篇,其中有不少是珍品,猶如珍珠翡翠,放出異彩。

  他還是文藝理論家。雖然他沒有系統的文藝理論專著,但是他的文藝評論顯出他的真知灼見。

  他是政治活動家。他在魏瑪公國當樞密顧問(內閣大臣)10年,推行政治經濟改革。改革失敗,他「潛逃」意大利,想當畫家未成,回到魏瑪擔任文化領導工作。他把魏瑪這個彈丸之地變成全德文化藝術中心,形成輝煌的古典文學時期。

  他是思想家。他的泛神論思想閃爍著光輝。

  他是位傑出的業餘自然科學家。他沒有實驗室,工作條件受到限制。他自豪地說,除了天文學,他「對各門自然科學都試圖研究過」。他首先發現了人的顎間骨。他未當過教授,但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

  他有廣泛的業餘愛好。他登臺演過劇。他是業餘畫家。他從意大利學藝歸來,帶回近千幅自己的畫。他喜愛收藏古董,從石頭到藝術雕像,足足擺滿了一個房間。從15世紀以來羅馬教皇頭像的錢幣他都收藏齊全。

  他享年83歲,高夀又高產。魏瑪版歌德全集達133卷,共143冊,其中書信占了50卷。若不是他燒毀了許多書信,那還不知道有多少卷哩!

  他的大部頭作品,都花費了他差不多畢生的精力。詩劇《浮士德》陸續花了近60年時間。小說《威廉·邁斯特》前後寫了近50年。自傳《詩與真》和《意大利遊記》都在10年以上。許多作品都是數易其稿,廣泛徵求意見。

  歌德8歲開始寫詩,但不是神童。他的天才來自勤奮。他說:「我辛苦了半個世紀,也夠累了。我敢說,自然分配給我的那份工作,我都夜以繼日地在幹,從來不肯休息或懈怠,總是努力做研究,盡可能多做而且做好。」

  他崇拜天才,但是在臨終前他體會到,「一切都要歸功於自己的天才」是愚蠢的。他說:「在我的漫長的一生中我確實作了很多工作,獲得了我可以自豪的成就。但是說句老實話,我有什麼真正要歸功於我自己的呢?我只不過有一種能力和志願,去看去聽,去區分和選擇,用自己的心智灌注生命於所見所聞,然後以適當的技巧把它再現出來,如此而已。我不應把我的作品全歸於自己的智慧,還應歸功於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萬的事情和人物。」

  用現在流行的話說,作家的創作來源於生活,要表現生活。離開了生話,最偉大的天才也將失去獨創性,寫不出好作品。他的情詩寫得生動感人,因為他「也只有在戀愛中才寫情詩」。

  他的一生總的來說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也走過曲折的道路。他少年得志,他發表《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時候,才24歲,可謂一鳴驚人。然後在朝做官,又想棄官學畫。但是近40歲的人學畫談何容易!他還是回到文藝創作上來。他的自知之明挽救了他。

  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是內容豐富的一生。關於他自己,他寫了許多傳記:《詩與真》,《意大利遊記》,《隨軍征法記》,《圍困美因茨》,《與拿破崙晤談》,還有15000封書信,52年日記,3大本談話錄,但是他談自己的性格卻很少。他把大部分家書都付之一炬。「他也絕不願意別人把他的詩作和自傳體著作理解為盧梭式的自白」。因此,雖然世人寫的歌德傳有不少,但很難描繪出真正的歌德形象。

  真正的歌德形象是難以描述的,因為每個讀者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歌德形象。正如在歌德身邊多年的愛克曼所說:「這位非凡的人物及其精神可以比作一個多棱形的金剛石,每轉一個方向就現出一種不同的色彩。歌德在不同的情境對不同的人所顯現的形象是不同的。」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時歌德被捧上天,成為「奧林匹斯山上的天神」,有時又被罵得狗血淋頭,成為萬惡不赦的魔鬼了。

  應該說,真正的歌德形象還是有的,那就是歌德本人。作為一個人,歌德也有他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他身上是一個兩極對立的矛盾結合體。

  一百多年前就有人說過:「有關他的書籍已成了一個圖書館,數量每天在增多。」現在的情況更是如此了。就讓我也給這個大圖書館增加一本薄書,談談我心目中的歌德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