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一〇九


  在撒切爾當權的4年中,她是少數領袖;而哈羅德·皮爾森和詹姆斯·考勒蓋恩領導工党,工黨政府無能為力而工會卻無所不能。1979年「不滿的冬天」釀成罷工狂潮惡夢,因為幾乎所有工會,從檢垃圾者和掘墳墓者到學校老師和醫院職工都上街罷工,到1979年3月,英國公眾認為這種狀況與傳統政治和工黨有關,英國早在本世紀初就出現經濟和世界實力的急劇下降,而在1900年,英國能控制4.5億宗產品,以及遍及全球的25%的人口。

  到1979年,國家已喪盡實力,經濟瀕臨癱瘓,沒有人準備或願意,也沒有人能夠成為這個混亂國家的領袖。撒切爾是個面對挑戰從不退縮的人,更確切地說,她無所畏懼。政治評論家保羅·約翰遜當時說:「甚至她那些最強烈的反對者也承認,她身上最大程度保留了真正邱吉爾主義的膽魄」。配奈爵士則以典型的英國男子沙文主義口氣說:「只有她是能夠承擔這負重擔的唯一人選」。1979年5月,瑪格麗特·撒切爾以43.9%的選票被選為任期5年的英國首相。「他們還是我們」是她接受新黨員和任命職位時毫不留情的衡量標準,她會向:「他是我們的人嗎?」如果不是,就被回絕或為自己隊伍的一員。

  撒切爾總是極度樂觀,相信自己知道怎麼做。她的整體觀令那些不習慣於這種直率坦誠的選民激奮而耳目一新。一位不是她熱心追隨者的政治傳記作家說:

  她的風格基於操縱,她的同僚們從未曾見識過更為確信、更為專橫的
  領導,那便是她通常所用的行事方式。這在她1975年擊敗所有男對手後變
  得更為突出,她需要建立一種可靠的大權獨攬的班子,她掌管每一事實和
  數據,她甚至從不放棄任何主張,她有如此令人討厭的自信,看來沒有人
  能提出在她的決策中還潛伏著許多不可靠因素。確信度是她的最終籌碼…
  中間幾乎不存在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聲音(楊,1989)。

  這位被黨內同僚視為「毫無希望的中產階級」婦女,最後在53歲時成為首相,不屈不撓的個性使她在踏上政界高位征途中不斷勝利。現在撒切爾成為國家統領,最終會貫徹自己的計劃,使英國境況轉好。她堅定不移地採取幾乎是自由放任的方法來管理,這正符合艾恩·蘭達和其他反政府者的觀點。官僚統治是她終生的至敵,現在她要讓他們坐立不安,她在國會演講時給他們暗示即將產生的結果,她明白需要採取什麼行動,準備憑藉獨裁者的確信來貫徹大變革。她引用亞伯拉罕·林肯的話來集中體現自己1979年在國會中的位置:「你不能通過削弱強者來增強弱者…你不能通過摧毀富人去賑濟窮人一你不能不斷通過包攬一切來幫助那些自己能夠做到、也應該做到的人」。

  撒切爾信守諾言。在當政後1個月,她放寬所得稅最高限稅率,使它從83%下降到60%,而將非所得稅最高稅率從96%降到75%,她提高增值稅,放寬外貿控制限額,去除工資和價格指導價。撒切爾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貢獻是出售國有企業和公有住房給人民,這一舉措目的是鼓勵私有化,增加企業競爭活力。在第一年裡,大多數人認為撒切爾會以英國最糟糕的首相身份下臺,但她卻明察秋毫。這位堅定自信的婦女並沒向反對者和官僚分子投降,因為她勇於確信自己。人人都明白撒切爾的立場和「撒切爾主義」,這是已確定的一種綱領,能讓支持者和反對者都一目了然。撒切爾對爭議事件從不左右搖擺,這便是她最終能連任三屆,而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首相的原因。

  撒切爾直率的事例反映在她領導方法的每一側面。關於她的性別觀念,她告訴《每日鏡報》(1980年3月):「我沒在意自己是個女人,我把自己當作首相」。關於女權主義:「女權主義者過於刺耳,反而有損于婦女事業,她們要讓婦女成為不是真正女人的人」。(《泰晤士報》,1978,5)1984年,撒切爾還告訴《泰晤士報》:「那些企圖奪取別人生活的人實際喪失了自己生活的權力」。關於她的工作熱情:「我睡眠從來不超過四、五個小時。反過來說,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有些人為生活而工作,我是為工作而生活」(《每日鏡報》,1985年5月)。1993年她又告訴C—SPAN:「我有時候實際上只睡一個半小時,但卻樂意犧牲幾小時的睡眠時間去做頭髮」。

  撒切爾的奉獻哲學還反映在她與小商品工業局的談話中:「我在這個職位上唯一明確的意圖是:把英國從一個依賴型社會轉變為自我依賴的社會;從拿來主義民族變為自己動手民族;以奮起行動代替坐等其成的英國」。這一段話也是瑪麗·凱·阿什和書中其他女性的心聲。撒切爾非常瞭解自由競爭的實質及其發展態勢,這位「鐵女人」從沒偏離目標,她在1980年10月保守黨代表大會上說:「我們不會偏離自己的航線,對於那些等待出現報界慣用的俗語——U型曲線——而掉頭轉向的人,我只想告訴你們一句話:如果你們願意就改弦更張,本女士義無反顧」。撒切爾確實義無反顧,以持續不變的熱情努力使英國再度成為偉大民族。撒切爾政治哲學的延續基於她從不離口的信條:「控制你的航線,眼觀六路隨其前行,成功便會來臨」。

  撒切爾政黨中許多關鍵人物都斷言:「政界中沒有一個人能讓我如此快地信任」。撒切爾的老師艾雷·尼夫說:「自身勇氣,那便是她最偉大的品格」。其他人則不這麼友好,「《經濟學家》雜誌1975年評論她達到保守黨領袖職位時說:「她的勝利會讓保守黨在以後20年遭人反對」。雜誌說錯了,撒切爾會讓保守黨在以後20年中遭人反對」。雜誌說錯了,撒切爾的許多對手也錯了。法國總統吉斯卡·德恩斯坦說:「我不喜歡她,她不像一個男人,也不像一個女人」。考慮到她成功地扭轉英國日趨衰退的經濟,德恩斯坦對鐵女人的評價還是正確的,她比她以前的男人表現出色,她也與其他佔據英國高位的女人不同。她無疑是一流的創造天才,以自己的才能,充分利用個人有限的資源來達到頂峰,並持續保持多年,她是所有期望突破傳統界限的世界各地婦女的傑出榜樣。

  撒切爾也是在巨大的議論聲中退出領袖舞臺,1990年她在爭議事件中的強硬立場引起公憤,她的共有「人頭稅」(對工人階級的歧視性稅收)對所有公民平等徵收——一個極不得人心的舉措;撒切爾又在黨內形成對抗勢力,反對英國完全加入歐洲貨幣體系(企圖在全歐洲創立共同流通貨幣)。撒切爾被迫於1990年11月辭去政黨領袖職位(因而也得辭去首相職位),由財政大臣約翰·梅傑繼任她的職位。瑪格麗特·撒切爾從1979年5月連任至今,成為20世紀擔任首相職位最長的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