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九七


  §第十五章 艾恩·蘭達

  ——宏觀視野的直覺者

  在任何理性努力領域中創造新觀念的人——發現新知識的人——永
  遠是人類文明的慈善家。

  每個人都能自由地達到自己所能夠或所期望的高度,但是只有他所
  思維到的程度才決定他將達到的高度。

  發明者是那種對宇宙提出為什麼的人,從不讓空白留存於答案與頭
  腦之間。

  我以我的生命和愛起誓——我將絕不為另一個人活著,也不要求別
  人為我活著。

  ——約翰·戈特:《阿特拉斯聳肩》

  艾恩·蘭達,一位俄國移民,是資本主義信念集中體現,成功女性創業精神的傑出代表。這位女性在21歲時登上艾麗斯島,不會英語,袋中只有55美元,便夢想通過寫作改變世界,她推進著世界對社會政治經濟學思想內容的改變,對商業、政府和經濟哲學都有巨大影響,她的名字與幻想家的普羅米修斯氣質如此相似,她在大多數心理學雜誌上被列為典型的直覺—思維個性的代表。

  艾恩·蘭達崇拜自我主義和自由的個人主義,使她成為主觀主義哲學(理性的自私道德觀)和意志自由主義政黨(反政府主義政黨)的代理人。對於她的形象和生活哲學觀一個永久的貢品,是1982年在她紐約市的葬禮上,用鮮花級出一個巨大的美元符號,來尊重她對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崇拜。直到臨死時,蘭達還堅持認為「受啟發的自私」是唯一值得追求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的體系。她是第一流的創造天才,對於美國的政治體制、教育家、哲學家和各種創業家,包括書中的大部分婦女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她的影響來源於她不斷致力於寫作和報告,內客是她兩本最暢銷書,樹立起「理想人物」和「理性個體」形象。

  蘭達的個人哲學觀基礎是「人是個英雄個體,以自我幸福為他生活的道德準則,以富有成果的業績作為他最可貴的行動,以理性作為他唯一的主宰」。這段話可能已深深印人書中所有十三位當代幻想家的心靈深處,每個人都從不同方面效仿著這種哲學。這一理倫觀同樣集中體現在蘭達生活中女性榜樣凱瑟琳大帝身上,以及其他歷史上的偉大女性如瑪格麗特·米德、居里夫人、裡切爾·卡森和特蕾沙嬤嬤身上。

  個人生活歷史

  艾恩·蘭達1905年2月2日出生於有著凱瑟琳大帝殘存痕跡的俄國聖彼得堡市,她在她的榜佯凱瑟琳大帝影響下,充滿藝術品味和反叛特性。她是自我奮鬥的猶太商人弗蘭茲的長女,她崇拜父親;有一位她討厭的嘮叨囉嗦的家庭婦女母親安娜,她取名艾莉莎·羅森堡姆。蘭達是三個女孩中的長女。她是個早熟的孩子,在托洛茨基、列寧和斯大林在她的祖國進行革命時,她5歲便自己學著看書寫字,雖然她的哲學觀與那時代截然相反,她還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她是個內向的孩子,以書為寄託,10歲前便迷戀法國小說,維克多·雨果是她摯愛的作家。她9歲時便決心成為作家,以典型的普羅米修斯風格:「我要寫人們應該能夠怎麼做,而不是他們是怎麼做的」。蘭達最喜愛的小說是《悲慘世界》,她最喜歡的人物是塞勒斯,冒險小說中富有犧牲精神的法國主人公。

  蘭達說,在那麼小的年紀,她已將」原則」作為自己思維中的重要部分,開始以宏觀的超越生活的方法思索問題。她說:「我開始問我自己一個觀點為什麼?因此我不記得故事源自何處——它們是『整個地』蜂擁而至的」。蘭達描繪自己童年是個「英雄崇拜者」,她說:「我對於任何認為婦女的位置在家中,而年輕女士要成為淑女的主張都極其憤慨,我總是偏好……智能品格,而像這類婦女總引不起我的興趣」。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9歲的蘭達深受打擊,因為聖彼得堡遭受襲擊,全家幾乎喪命。她12歲時俄國革命爆發,她父親喪失了一切,他成為又一個勞動者,竭力維持全家生計,保護他們遭到敵視的赤色分子欺侮,這給蘭達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當她少年時第一次聽到共產主義的說教:「你必須為祖國而活著」,認為是她所曾聽過的最讓人憎惡的概念,因而她傾其一生來證明這是錯的。她說在13歲時,維克多·雨果對她影響最大,因為他比所有人都站得高看得遠,他的作品使她相信以文字來取得偉大成就的力量。蘭達說:「維克多·雨果是世界文學中最偉大的小說家一他從不設置任何無謂的價值,不在書中也不在生活中設置」。

  這便是蘭達傾注于撰寫立足于英雄成就的史詩場景故事的原因。在17歲時,她告訴深受震驚的大學哲學教授:「我的哲學觀還不在哲學史之列,但它們會成為其中一部分的」,他給她A,來讚賞她的大膽自信。在大學時,表兄讀了尼采哲學、而當時蘭達還沒聽說過,他給她一本尼采的書並預言:「這個人的作品你應該看,因為他與你的主意很合拍」。蘭達16歲進列￿格勒大學,1924年19歲畢業時獲歷史學學位,在她21歲赴芝加哥作兩周訪問前,做博物館導遊。然後她與家人永遠道別,再也不打算回去。她說:「我那時把美國看作世界上最自由的國家,有個人位置的國家。」

  蘭達抵達紐約時不懂英語,也沒帶什麼東西,只有通過母親變賣手飾後買的一台打字機和一些衣服。有趣的是,這位富有創見性的俄國移民選擇艾恩取代她的名字愛麗莎(或愛麗絲),而根據打字活字邏輯從姓雷明頓·蘭達中取出自己的姓。在到達芝加哥後幾個月,蘭達搬到好萊塢,以在電影業中謀到表演寫劇本的職業。她遇見了漂亮的年輕演員弗蘭克·奧考諾,在1929年與他結婚,與奧考諾的羅曼關係,很大程度上基於她即將到期的簽證,她的婚姻擺平了移民官員,于1931年准許她成為美國公民。他們婚姻關係長達50年,他成為她的朋友、知己和編輯,但她從沒有隨她的姓。她一直希望成為傑出作家,決定保住自己的姓來作為未來的證明,即使這是一個打字機上的縮名。

  蘭達在1933年寫作並完成了第一個劇本《庇簷傳奇》,於1934年在百老匯上演過一段時間,這刺激蘭達寫第一部小說《我們這些生命》,於1936年由麥克米蘭公司出版,這是她第一部反對極權國家和那些為「國家」犧牲「自己」的人的作品。接著蘭達又開始寫第一部偉大小說《本源》,她花了4年才完成,那時,這位工作狂常常一連30個小時坐在打字機旁,不吃不睡。

  哈沃德·洛克是《本源》中的主人公,也成為蘭達闡述自己哲學的主要渠道。洛克是她第一位英雄,被刻化成「理想的人」,小說是善惡之間的決鬥,洛克代表「善」,官僚機構是「惡」。蘭達的丈夫,在《本源》成為轟動性小說後告訴記者,「她極其坦誠…她從不奇怪自己將成功,問題在於要花多長時間」。時間並不長,到了1943年,《本源》得到許多重要評論家的讚揚,並稱這是可觀的成就。1943年5月,《紐約時代》書評稱她是「偉大作品的作家」,具有「奇妙和機智的頭腦,構思壯觀、巧妙、作品犀利的能力」。此書在1945年26次列為全國最暢銷書,蘭達被約請為加利·考伯主演的影片寫劇本。她開始踏上成功之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