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九五


  生活危機

  自從梅在貧困潦倒的俄國鄉村出生後,她的生活中危機不斷,20歲在耶路撒冷時她幾乎死於饑餓,她在俄國屠殺猶太人運動時出世,生活在農村,她從來沒從早年的創傷中恢復,「4歲時,我記得當時是多麼害怕,多麼憤慨一如果對於我的生活道路方向有什麼解釋的話……那就是使猶太兒童們免遭這種經歷的打擊」,她補充說:「我有種大屠殺情結」。對猶太人的殺害便是梅童年留下的記憶。當她的老師兼榜樣的姐姐莎娜成為熱情的革命者時,她註定畢生支持猶太複國主義。

  如果大屠殺的創傷還不夠嚴重,那麼還有一點是在梅來到人世前,她5個兄弟死于俄國鄉村的惡劣環境。在父親去美國安新家時,她和姐姐與祖母同住,這是梅生活中一段不快活的日子。她永遠忘不了這可怕的日子,70歲時她回憶起像她這樣的兒童所面臨的悲慘遭遇,「所有的男人、女人和兒童,無論什麼地方一註定生活在水生火熱,為免遭屈辱而掙扎的生活中」,她的答案是猶太複國主義和自由的以色列,這是建立在她自己早年危機經歷上的答案。梅畢生致力於消除那些折魔她童年的因素。這種「基督殺手」的稱號,在獨立的猶太國度絕不會重現。

  遷居是增強未來創造天才的獨立和創造力的重要因素,遷移到新文化環境中強化自我充足,增強應付未知世界的能力,梅具有超常的諸如此類經歷,這成為發展她的創造幻想的重要因素。她5歲時從基輔遷到平斯克,8歲逃脫俄國魔爪來到密爾沃基,沒有機會上學(她姐姐莎娜教她讀書寫字),14歲逃到丹佛,16歲回到密爾沃基,22歲踏上巴勒斯坦。梅為了猶太複國主義在美國各地宣傳。在以後30年,她又成為國際流浪者,在各大洲來回穿梭,而主要住在以色列、美國和俄國。除了簡·芳達,書中沒有一位女性有像她這麼多的遷居經歷,也沒有人遭遇過她這麼多的死亡威脅,她的剛毅和堅強,無疑是她生活中創傷和危機後的作用。

  梅的樂觀使她成功。她如此自信,什麼也阻擋不了她的目標。這也不奇怪,在不斷遭受死亡,饑餓和災難危險之後,誰都會變得這麼樂觀。梅不斷生活在危機之中,唯有樂觀和巨大的自信使她成功,成為一名創造幻想家。

  強硬的自信

  哥達·梅是個樂觀的婦女,自信到極點,她鋼鐵般意志與瑪格麗特·撒切爾一樣,後者在梅成為以色列最高領袖後10年成為英國政治制度的統領。梅也要遭到嘲笑的譏諷,她不怕潛伏於每個角落的死亡威脅,在沒有理由需要誠眼時,她的意志不可阻擋,也就是說,梅的信心是她內在自尊和自我形象的表現。即使這樣,她一生保持著偉大的謙虛品格。她說:「我絕不會忘記自己出生於貧苦家庭,也不會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是憑美麗、智慧和博學來獲得尊重的」。表明她個性力量的事例發生在約姆·基帕衝突時,她說:「不妥協成為我的中間名字,我決定絕不讓希特勒的最後判決重演」。梅在以色列生活到最後一刻,讓國民們也像她這樣,她為以色列的建立而戰鬥,不想讓它不經過偉大戰鬥而白白丟失。

  梅成就中有趣的一點是她的非宗教取向性,她成為一個以宗教異派為高度特徵的國家首腦,通常情況是這麼熱誠的人一定是虔誠的信徒,而梅不是如此。當她1917年與莫利斯在密爾沃基結婚時,他們決定不在教堂由教士主持婚禮——在她周圍聞所未聞。梅的母親為此簡直要發瘋了,哥達說:「我們是社會主義者,承認傳統,但不受習俗的束縛,我們不想也不需要有宗教儀式」。梅的母親執意不肯,兩人只得由猶太教士主持婚禮。

  由於她的執著努力和自信,梅才實現年輕時的夢想,她是「如果你認為行,它就肯定不是夢」這一格言的極好例子。梅少年時綽號「猶太複國瘋子」是個預言,那是她生命中大多數時間裡的精神氣質。梅堅信不移,而正是這種信仰讓她在選擇的事業中成功。她無所畏懼,勇於叛逆,對任何事毅然決然。梅基本是個非自我者,因為她接受命運的安排,從不試圖利用朋友和情人獲取權勢,他們賦予她職權是因為她有資格承擔。梅憑藉她雄辯口才和引人入勝的才能幫助著國家的建立,這一精妙絕倫的技巧是許多人所不具備的,她在全球發動「理解尊重猶太文化」的群眾運動,她在1948年籌集資金拯救了國家,又憑藉自身的外交手腕幫助它度過險關。沒有梅的強硬意志和高度自信,以色列國家可能不會出現。

  小結

  哥達·梅是個堅強而簡單透明的女性,在她選舉到首相職位時她說:「我迷亂恍惚,我從沒想成為首相……我從沒謀求任何職位—…哦只想到巴勒斯坦,列莫拉維亞,積極投身於群眾運動」。梅以極度的謙虛接受著每項任命,又鞠躬盡瘁,盡心盡責,從不多離開辦公室半步。有多少男人能做到這些?以色列報紙說:「對一個宗教習俗是規定婦女只能以持家為榮的人來說,接受婦女成為政治部門首腦是困難的事。出於對婦女有良好感覺和勤奮品格的所有尊重,一個婦女不應佔據我們中心政體的神聖職位」。(馬丁,1988)。

  他們大錯特錯,梅只有一個上帝,那就是猶太複國主義世界,而這是猶太人得以安家的樂土。幫助它的建立成為她創造活動的中心和生活中唯一的事項。梅承認說:「我沒有野心成為大人物」,她不注重穿著打扮及其他成功像狂,便是她簡單需求的明證。梅所需要的只是實現自己的夢想。從這一點出發,梅是她的民族中最虔誠的信徒。毫無畏懼,她從不逃避任何責任,她的這種無畏,可從下述話語中看來:「我可以坦誠相告,我從不會因為想到可能會失敗而偏離方向」。

  哥達·梅是世界偉大女性之一,她幫助世界變得更美好,因為她——像馬丁·路什·金一樣——有一個夢,她從不讓自己個人需要和欲望阻止她追求這一夢想,她執著地創建一個猶太復興國家,當這一成果取得後,她又努力保持其客觀存在安然無恙。當國家讓梅成為首腦時,她離開了家庭、書本和音樂相伴的個人世界,領導國家度過戰爭威脅。她的女兒莎拉結婚生活在以色列,她兒子麥納切姆是受教于派伯拉·凱薩爾斯的大提琴演奏家。她是那種傾注情感、心血和精力追求自己信仰來達到高峰的創造型女性。哥達·梅憑藉童年的夢想,畢生追求它,她使世界比她發現的更美好,而只是憑藉自己的完美氣質和自信達到了這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