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
九一 |
|
§第十四章 哥達·梅 ——強硬的自信者 他們行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行。 ——弗吉爾 一個有信仰的人抵得上九十九個只有興趣的人。 ——約翰·斯圖亞特·米勒 沒有哥達·梅,不可能實現以色列國家的獨立,她是個執著而富動力的女性。犧牲著自己的個人生活來實現一個夢想——一個自由、獨立的猶太民族;她是這樣一個夢想家,絕不讓日常危機動搖自己對自由的猶太國家追求的自信、旺盛的熱情和執著的願望。梅的令人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她只有兩套衣報,但卻被朋友和敵人們,乃至情人的妻子看作是最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婦女。她幾經饑餓的邊緣,卻依然為自己的政黨鬥志高昂;多年來過著死神隨時降臨的生活,她卻依然樂觀向上,她隨時願意犧牲一切來追回童年時的夢想——猶太複國主義。她多年的艱苦卓絕生活,滅頂之災的恐懼練就成無堅不摧的堅強意志,成為她走向頂峰的漫漫征途上的航向燈。 1948年5月14日,聯合國投票通過以色列脫離巴勒斯坦獨立,哥達·梅的夢想終於實現。政界權威們說:「如果本·居利安是以色列之父,那麼哥達·梅是以色列之母」。在慶典盛會上,目睹自己畢生奮鬥的勝利果實,她不禁泣不成聲,她那時不曾認識到,這場戰鬥還要導致25年之久的奮鬥,以不至於被阿拉伯人趕到地中海去。如果當時有人告訴她——哥達·梅將在20年後的1968年3月17日被一致選舉為她所摯愛的國家第四任首相,世界上唯一的女領袖,她會震驚萬分的。 這位在密爾沃基貧民窟長大,只受過一年大學教育的俄國移民,成為以色列獨立宣言中唯一的女簽名人,第一任駐俄大使,第一任勞動及保險大臣,第一位女外交大臣,是第一位也是僅有的一位女首相。梅的精神、堅韌和自信幫助她建立起以色列王國,並讓她成為國家第一位女首相。梅成為以後的婦女領袖,如瑪格麗特·撒切爾和英迪拉·甘地的先鋒榜樣,也是所有有志于成為世界要人的婦女的激勵榜樣。 個人生活歷史 梅於1898年5月3日出生於俄國(烏克蘭)基輔市,是莫什和布魯瑪的第七個孩子。她的父母也非因襲守舊之人,他們結婚時沒有媒人(有不守舊的父母看來與創造天才的成因極其相關,愛迪生、愛因斯坦、凱瑟琳大帝和瑪格麗特·米德其叛逆天性都淵源流長)。俄國殘酷的環境使她和姐姐莎娜相隔的9年之中有五個兄弟死去,莎娜比她大那麼多,在她年幼時期起著母親般的作用,在她8歲時到密爾沃基正式享受讀書機會之前,由莎娜教她讀書寫字。 梅的保姆克拉拉只比她大4歲;在哥迪亞最初8年的生活中,生活境遇很艱難。她在自傳中回憶:「沒有一樣東西是充足的,沒有食物,沒有冬衣,家中沒有取暖」。她絕不會忘記這段不幸的日子以及俄國大屠殺的可怕經歷,這永遠印刻在她心靈深處。哥迪亞第一次是從那些進攻者叫喊聲中聽到「基督殺手」的,他們因為那些人的信仰和道德習俗而濫殺無辜,哥達在70歲時說:「我還記得我是多麼害怕,多麼憤怒」。 哥迪亞的父親前往「金色的麥地娜」——美國——當時哥達五歲,他在密爾沃基找到了工作準備安頓家庭,她母親憑藉膽魄買通官員,偽照證明,在哥迪亞8歲時讓她假冒5歲的孩子。護照是另一個5歲女孩的,她們是非法離境,她17歲的姐姐莎娜則頂替一個12歲的孩子,她們所有的包裹全都丟失,在長達1個月的行程中,只有抵抗力強的哥迪亞沒有病倒。莫什在密爾沃基貧民窟安家,有時做木匠,有時在鐵路上工作,哥迪亞的母親在到密爾沃基兩星期後便在他們兩居室的屋子下開了家小雜貨店,她甚至連英語都不會,想想這對年幼的哥迪亞是個多麼有鼓舞性的榜樣,她自己9歲便在店裡幹活。 莎娜對哥迪亞的生活影響最大,幼年在俄國和密爾沃基的時候,她是她的女英雄,革命靈魂和老師,哥迪亞把莎娜當作自己理想的榜樣,說:「對我來說,莎娜對我的生活影響最大…一個閃光的榜樣,我最親密的朋友和良師」。她母親則是另一種榜樣,她單槍匹馬開雜貨店,而她當時毫無銷售知識,買賣產品技巧,也不會英語。 在小女孩時,哥迪亞就拼命看書,她發現了陀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契河夫和狄更斯,她直到8歲在密爾沃基時才正式上學,但在密爾沃基上學畢業生致告別詞(米德和斯坦內姆也推遲正規學校教育)。哥迪亞在家講依地語和俄語,在學校與朋友講英語。對哥迪亞來說,密爾沃基貧民窟的牆板房就像宮殿,她深深迷戀於書籍和學校,以致想成為密爾沃基的一名教師。她在自傳中說:「我從8歲起一直想成為一名教師」。據她的朋友蕾吉娜說,哥迪亞是個極引人的女孩,「有4/5的男孩愛上她了……她有朝氣而迷人」。 哥迪亞的姐姐莎娜結婚了,為醫治肺結核前去丹佛,兩人經常通信聯繫。哥迪亞的父親認為女孩不必接受正規教育,在14歲時為她安排了一次婚姻,對方是年已30歲的保險推銷員。哥迪亞這個倔強而自信的少女,逃往丹佛與姐姐同住,以能完成高中學業。她與具叛逆性的姐姐生活了兩年,她家中每週有猶太複國主義者聚會,這些聚會迷住了可塑性強的哥迪亞,將她塑造成一個准革命者。莎娜聚會中有個男子莫裡斯·麥爾森,哥迪亞後來與她結婚。哥迪亞開始被猶太複國主義運動吸引,立即成為一個熱衷分子,獨立和堅強的意志已深深印人她腦海。她和莎娜產生衝突,她回到密爾沃基完成學業,1916年她從北部高中畢業,當時是班中副主席,但她早已被塑造成堅定的猶太複國主義分子。 哥迪亞在17歲時加入猶太複國組織,在高中時便開始在群眾集會上演講,晚上為移民上英語課。由於她和朋友們對運動的高漲激情,被人們稱為「猶太複國瘋子」。她在密爾沃基師範學院學了一學期,不上課時在猶太人中心教依地語,她是個對任何事傾注滿腔熱忱的女性,成為會英語、依地語和俄語的激情型演講者。1918年冬天19歲時,她成為在費城舉行的猶太人議會中最年輕、最漂亮的代表,這便是這種生活的開端。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