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改變世界的13位女性 | 上頁 下頁 |
六五 |
|
§第十章 麗莎·克萊伯恩 ——不屈不撓的開拓者 直覺是上帝的禮物,邏輯是其忠實的僕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隨便問一個職業婦女或購物女士,「麗莎」在她們腦中的印象是什麼,你能立即得出麥迪遜大街市場分析家才能有的解釋,「麗莎格調」和「麗莎服」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快得到廣泛承認的牌子。首次推向市場是1976年,到1986年已成為專為美國婦女設計、實用而便宜的職業時裝的專門組織。「麗莎」是由於其瞄準工作婦女階層,以運動裝風格為那些職業女性提供現成時裝而成名。它具有大眾化品味和簡潔而實用的風格,注重混合性配套協調,這在競爭激烈的時裝界從未曾做到過。「時髦、實用和實惠」是麗莎的商標。令人吃驚的是「麗莎」品牌確立短短的10年內得以實現,這在同行競爭激烈的「卑劣」的商界是絕無先例的。像通常發生的那樣,隨著麗莎牌子認可度的上升,銷售利潤和成功曲線同步上揚。 沒有其他公司能像麗莎·克萊伯恩這樣經歷如此令人炫目的發展,書中也沒有一位婦女像她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賺如此之多的錢(不到10年裡賺了20億美元),原因何在?切合時宜也。她以實用得體、風格獨特、顏色別致和面料舒適組成層次豐富、配套齊全(為各類外套混合性匹配)的成衣,以合適的價格(比平均價略高),為一個湧現的市場(職業婦女)提供其所需的(別具風格的衣服)。克萊伯恩設計專為普通婦女考慮,而不是身材苗條的模特兒尺寸,她解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她以其優雅,別具風格和簡單明瞭的方法來實現。 克萊伯恩改變了職業上班婦女的穿著方式,她以現成時裝讓她們變得瀟灑而有事業特色,她的神奇之處在於她聽從自己內在聲音來為她認為的職業商界婦女設計衣服,不像行家預測的那樣,她的內在聲音並沒有出現誤導。這位開拓者沒有理會行家意見,後者從未同意她這種策略。她相信自己內在的為美國上班族婦女打扮」的意見,情願以家庭積蓄(5萬美元)賭這個夢想,她直覺得出的像她這樣的婦女想穿什麼的看法,正如與現實相吻合,作為工作婦女,克萊伯恩明白那些時裝巨頭所不明白的東西,她告訴《幸福》雜誌(1987):「我自己也在工作,我想看上去精神,我不認為要付一大筆錢來做到這點。只有幾家公司為這群職業婦女提供衣眼——老式陳舊的正規套裝,我認為我們能做得更好。 克萊伯恩進而去實現她畢身的夢想,製造自己風格的婦女時裝,她的洞察眼光成為掀起婦女時裝及其銷售市場一場革命的基本構件,麗莎·克萊伯恩以前所未有的態勢主導了這一婦女時裝領域。《婦女時裝日報》(1991)將麗莎·克萊伯恩稱為:「一個20億美元的珍奇。」《幸福》雜誌這麼評論公司:「麗莎·克萊伯恩是個偉大的開拓者」,並在1992年將其列為美國「最受歡迎的300家公司」中第4名,在時裝業僅次於列維·斯特勞斯,《工作婦女》(1992)讚歎道:「今天,麗莎·克萊伯恩不僅只是美國最成功的服裝公司——也是這一時期美國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這一商業形象是僅有的被列入《幸福》500家大企業中由婦女創立的兩家企業之一,它是以最快速度步入這一行列的企業,它只經過10年的經營便踏入了《幸福》雜誌500家精英企業的神聖門戶。根據成功的「利潤回報」尺度,《幸福》雜誌還將麗莎·克萊伯恩列為1979—1988年頭號企業,難以置信的是,10年間公司年平均利潤達40%,這對於一個1976年剛冒頭的企業來說簡真令人難以理解,這使《幸福》雜誌宣稱:「麗莎·克萊伯恩是美國最有成就的女企業家」。克萊伯恩是如何達到這一傑出地位的?她對市場需求有種感覺,然後聽憑自己的「內臟」來實現和滿足這種需求。她在1986年告訴《時髦》雜誌的艾爾莎·克蘭奇:「我最初的想法是打扮那些不必穿套裝的婦女——教師們,醫生們,那些在南加州和佛羅里達工作的或在時裝業工作的婦女,她們實在用不著穿西服套裙。」 根據這種對未來的探察,克萊伯恩願意以家庭積蓄為賭本,克萊伯恩將賭注壓在線條簡潔的婦女時裝上,而獲得了得以在拉斯維加斯銀行開戶的成功象徵標誌。麗莎·克萊伯恩公司1991年繼續成為20億美元大企業,華爾街股市的寵兒。在90年代初,公司在婦女時裝行業占絕對優勢,佔據了美國所有大商場銷售額的5%至10%。克萊伯恩的堅持不懈得到了報償。 個人歷史 伊麗莎白·克萊伯恩1929年3月31日出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母是美國新奧爾良人。她是第二個孩子,但是個長女,她哥哥奧馬·克萊伯恩是新墨西哥聖達菲一家藝術館業主,她母親路易莎·弗納·克萊伯恩是個家庭主婦和實際經驗豐富的女裁縫。她父親奧馬·克萊伯恩是摩根信託公司被驅逐的銀行家,儘管他對生活和婦女地位的態度傳統而固執,對她的生活起著積極影響,他是在1812年戰爭期間統治路伊斯安娜州的著名人士威廉姆·C.C.克萊伯恩的直系後代。 克萊伯恩在布魯塞爾長大,在學英語前已通法語,她描繪父親是個「極其老式傳統的」銀行家,喜歡藝術和歷史,他「拖著她遊逛藝術館和教堂」,幾乎跑遍了西歐,在創造性設計領域給她上了如此重要的一堂文化教育課,她從早年經歷中形成了繪畫和審美的愛好,她認為這對她以後從事時裝設計是筆極寶貴的財富,她說這教會她欣賞美感,「事物的形式比其作用更重要」。 1939年麗莎10歲時,由於納粹入侵,麗莎全家逃到新奧爾良安家。麗莎的母親在她很小時便教會縫紉,對衣服外觀極其苛刻,這給女孩留下的印象是:「我被教會「看」事物,你不是買個椅子,你要買個漂亮的椅子。」她被培養懂得穿什麼,何時穿,穿什麼顏色,這些培養與父親的藝術和美學指導相融匯,注入了她藝術設計時裝的基礎因素。與她那羅馬天主教背景相一致,麗莎的正規教育是在修道院式的教會學校學習,她那老式頭腦的父親不認為女孩要受正規教育,沒讓她念高中,而送她上了歐洲的藝術學校。 克萊伯恩在比利時布魯塞爾(1947)和法國尼斯(1948)上藝術學校,又上過巴黎的藝術學院,她父親要克萊伯恩成為藝術家,堅持讓她學法國印象派繪畫。麗莎早就認識到自己絕不會成為偉大的畫家,告訴《華盛頓郵報》的尼娜·海德:「我在那兒很高興我有那種訓練,因為它教我看東西;它教我色彩、配色和其他許多東西,我想我在設計學校是學不到的。」她說:「然後我刻苦用功,晚上去學圖案設計課……你喜歡畫、喜歡縫紉……那兒除了成為一個設計者,你還能幹什麼呢?」(根據對這些婦女的研究發現,這類整體全面性教育遠勝於傳統的教育培養方法)。 克萊伯恩說她那羅馬天主教家庭與她從事的時裝設計工作是「格格不入」,她告訴《先生》雜誌的亞當·史密斯(1986年1月),「那太紐約味,太強烈了」,因此敢冒風險的麗莎踏入了這一行當,在19歲藝校放暑假時贏得了由哈普·貝察公司贊助的全國性設計大賽獎,她獲獎作品是有「軍風感」的女式高領大衣,這一獎賞給了她信心、膽魄及其敲開紐約眼裝業大門的職業通行證。克萊伯恩不理會父親的意見,憑新近贏得的獎賞作為走入第七大街時裝區的人場券,走出藝術生涯,踏入紐約城尋覓金錢。奧馬給了她50美元,鄭重地與她再見,他覺得「一個婦女的位置是在家中」,而不是紐約名聲不好的時裝區那種嘈雜環境,她暫時住在姑姑家,開始尋找工作,克萊伯恩在她通往時裝設計頂峰之道上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這是暫時的,儘管得不到父親支持,但她更配得上辛黛瑞拉「女孩自強」的故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