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 | 上頁 下頁 |
五一 |
|
他是她的驕傲,她是他的依靠。 面對夫人安詳的遺容,他輕聲地詠誦起《薄伽梵歌》和《新約·約翰福音》,生怕聲音大了,影響夫人的安眠。 《薄伽梵歌》說: 與梵合一心境舒暢, 既無欲求亦無憂傷, 對於眾生等同看待, 此為對我至誠敬仰。 《新約·約翰福音》說: 信的人永生。 《薄伽梵歌》又雲: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因此,履行無可避免的責任時,你不該哀愴。 在甘地的迫切要求下,政府只好答應讓甘地的親友們到監獄來為甘地操勞終生的夫人送葬。 英國政府原來暗中為甘地準備好火化用的檀香木,現在只好用來火化他夫人了。熊熊燃燒的大火,將夫人的遺體慢慢化為灰燼。甘地再也止不住悲傷的眼淚。生離死別的滋味,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他拄著他用了多年的竹拐杖,站在火堆邊長達六個小時不肯移開半步。在甘地眼裡,那急急上躥的火苗,為夫人搭起了升天的階梯,那沙沙作響的聲音,為夫人正唱著悽楚的挽歌。 永生!永生!…… 他喃喃自語地為夫人祝福著、祈禱著。 嘉斯杜白的去世,對甘地打擊太大,他的精神幾乎崩潰,健康也每況愈下。病痛和阿米巴痢疾隨之上身,不久急劇惡化,生命危在旦夕。丘吉爾怕甘地在戰爭勝利之時死在英國設立的監獄裡,出於無奈,只得下令釋放了他。 這是1944年5月的事。從入獄到今天,他又在監獄裡待了1年9個月又15天。甘地回到孟買,住在一位富有的支持者的別墅裡,開始很久時間神情恍惚,在朋友的照料勸告下逐步好轉,身體也得以慢慢康復。這時印度發生饑荒,副王趕緊電告丘吉爾,印度饑荒嚴重,若無過硬措施,恐怕有變。首相丘吉爾則在電報中簡明扼要地答覆說:「為什麼甘地至今仍活在人間?」 有一天,一位外國客人前來拜訪甘地。走進房子,看到下面一番景象: 三位門徒正苦練瑜伽。一個雙腳朝天,頭頂地面,全身保持異常穩定;一個門徒雙腿盤坐,閉目冥思,人間凡塵退縮千里之外;一個躺在地上,光身的肚皮上放著一隻偌大的裝著沙土的布袋。而甘地正坐在便桶椅上,目光遠視,平實從容。 造訪者看到這個場面,感到非常詫異,人們日常傳誦著的聖雄其行為竟如此隨便。他不禁大笑起來。 「你為何發笑?」甘地從馬桶上站進來,雙手操圍土布。古銅色的上身,顯得皮薄無肉。 「巴布,①」客人說,「請您看看這房間裡的人。他們一個人體顛倒,一個追求虛無,一個樂於昏睡。而你自己卻坐在馬桶上看著你的弟子練功。您想想,您能帶他們解放印度嗎?」 ①巴布:父親之意,也指對長者的稱呼。 「怎麼不能呢?你讀過中國老子的《道德經》嗎?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清靜勝熱,靜為天下正。意思是說,天下最美好的東西似乎也有欠缺,但它永遠也用不壞;天下最充實的東西也有空虛,但它永遠也用不完。最直的看起來好像變曲,最靈巧的似乎十分笨拙,最會說的人好像缺乏口才。疾步可以戰勝寒冷,安靜自會生涼以克服炎熱,做到清靜無為便可統治天下。」說完,甘地也張著沒牙的嘴哈哈大笑起來。 甘地想:我是一個勇往直前的人,沒有任何力量、任何人使我停頓下來放棄鬥爭。 確實如此。甘地沒有放棄鬥爭,他不可能放棄鬥爭。不過,熟悉的人也不難發現,甘地在鬥爭的策略有了些許的變更。 不久,《新聞紀錄》報記者斯圖爾特·吉爾德採訪他。他對當前的政治形勢說了自己的看法。報上是這樣報道他的談話的: 「他今天所要求的和1942年所要求的不同。今天,他對一個完全能控制內政的國民政府可以感到滿意,但是1942年就不是這樣。」 這不是一次一般性的隨意之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