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甘地 | 上頁 下頁


  一餐吃不飽可以,餐餐吃不飽,天天吃不飽怎麼行,何況甘地才十八九歲,正是胃口好的時候。甘地常常望著餐桌上擺著的蔬菜、麵包、果子醬發呆。

  英國人的午餐和晚餐為什麼那麼怪呢?為什麼只將青菜用水煮一煮,卻不知道放些鹽和香料呢?甘地實在咽不下去,出於禮貌,他又不得不每餐吃上三兩片麵包,吃上幾口青菜。面對這樣的客人,英國主婦不知該弄些什麼東西給這位本來就十分消瘦的青年吃。在這種情況下,主人開始勸甘地吃肉,應該大膽打破清規戒律。但是多次勸說,對於甘地來說,沒有任何反應,立下的誓言他怎能這麼輕易地就違背了呢?眼看屢勸無效,英國主人也就有點按捺不住平和的態度發火了,說:「如果你是我的弟弟,我就會送你回國。你母親既不識字,也不瞭解這裡情形,在她面前發的誓言有什麼價值?這樣的誓言在法律上也是不予承認的。你堅守這樣的誓言,純粹是一種迷信,對你沒有一點益處。我告訴你,你要是繼續這樣執拗下去,你的身體就會一天天垮下去。你承認你吃過肉,而且還認為的確好吃。你在絕對不需要吃的地方倒吃了,現在到了必須吃的地方來了,你倒不吃。真是莫名其妙!」

  甘地不僅不為此所遺憾,而且因為多次拒絕主人的「引誘」和勸導而沾沾自喜。主人越是要勸,他就越是固執,態度越是強硬。他認為,這是他每天禱告祈求上帝保佑的結果,才能使他沒有在吃肉的問題上迷失方向、喪失立場,從而成為言而有信的人。他是對得起遠在另一個天地的母親大人了。

  甘地向主人解釋說:「請你把我當作一個傻瓜或固執無救的人饒了我吧。我很感激你對我的愛護,我知道你確實希望我好。但是我沒有辦法。誓言就是誓言,它像山一樣不能隨意移遷。」從此,那位英國房東不再向甘地提出吃肉的問題。

  這位英國房東的家住在裡奇蒙,離倫敦還有一段距離,一個星期至多才能到倫敦市區一兩次。梅赫達醫生和達巴特朗·蘇克拉先生覺得甘地在這裡已經住了一個多月,算是進入英國的緩衝階段,長期住下去不利於他的學習和成長,因此動員甘地到市區去住。甘地被他們安排到西肯新敦一個英印混合血種的人家。主人是位寡婦。雖然這位精緻老太太很熱情地對待這位印度年輕客人,並且老是問他喜歡不喜歡她做的菜,但是甘地始終都處在一個饑餓狀態。老太太的兩個女兒也非常理解甘地不食肉的奇異信仰,時常為他多夾幾片麵包,但對於甘地的饑餓,也都無濟於事。他的饑餓是他的誓言的成果。他要擺脫饑餓,必須首先戰勝自己,但是,這幾乎不可能。這就叫做一諾千金。

  不管怎麼樣,甘地總算有了一個安身的地方。這時還沒有開始正規的學習,甘地只有讀讀報。這在印度是從來未有過的。每天,他至少要花一小時瀏覽《每日新聞》、《每日電訊》和《保爾·瑪爾公報》。每天的讀報,使他瞭解到許多新情況新事物,增長了不少知識。同時,也從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他想家和因飲食不適帶來的愁慮。而且,一有空閒,他便有勇氣到街道上去走走看看,如果方便的話,也可以找到素食館吃上一頓。

  有一次,他居然無意中在法林頓發現了一家素食館,而且還在這家館內買到了一本宣傳素食的《素食論》,作者薩爾特。這次下館子,是甘地到英國以來吃到的最好最美最稱心的第一餐。他認為這是「上帝的援助」!

  從這天起,甘地著了魔似地開始了素食理論的研究,閱讀了大量關於素食的著作,這一研究,使他從進食的苦惱中徹底擺脫出來。在他閱讀的宣傳素食的著作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有霍華德·廉斯的《飲食倫理學》,這部著作主要介紹了公元前六世紀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和基督教所信奉的救世主耶穌等一大批哲學家奇特的素食經歷;另一本是安娜·金世福醫生的《飲食善方》,該書提倡一種以正規飲食治療病人為基礎的治療制度,作者給病人開的藥方,據說常常也是嚴格的素食清單。這些著作對甘地更加堅定素食主義原則給予了極大的支撐。

  有一次,一位朋友處於對甘地的真誠關心,希望他放開膽量,好好地吃上一頓肉食,滋補滋補一下他那瘦弱得顯得朝氣不足的身子,便有意請他到比維多利亞旅館更豪華的大飯店賀爾朋飯店吃晚飯。朋友不露聲色,而甘地卻十分謹慎。他的頭腦中時刻都旋轉著奇怪的念頭,素食的弦一直繃得緊緊的。第一道菜上來的是湯。甘地不敢問朋友,便召喚侍者過來。朋友看見他這樣,忙問他要幹什麼。甘地猶豫地告訴朋友,他想瞭解一下這湯是什麼做的。朋友一聽便大聲嚷起來,指著甘地叫道:「你真是文明社會的莽漢。如果你不能克制你自己,你最好請便吧。你到別的飯店去吃你的吧,吃完了在外面等我。」甘地一聽不但不惱,而且十分樂意地就出去了。附近就有一家素食店,遺憾的只是已經關門了。

  甘地與那位朋友友情仍然是友情。不過,他認為朋友的嚴厲指責,多少有些道理。素食要堅持到底,但是不能再做一個讓人討厭的素食人。文明社會,還是要講文明,講文質彬彬。有辱斯文,不是有為青年所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