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經濟騰飛路 | 上頁 下頁 |
一一七 |
|
1984年初,中國總理訪問華盛頓,強調中國希望同美國有更密切的經濟關係。5月,裡根總統訪問中國。過後,國務卿舒爾茨的助手沃爾福威茨到新加坡向我彙報裡根的訪問,並就訪問中一些令美國人費解的問題同我進行了討論。 一個必須解開的結那次訪問很有成果,經濟上的確有了實質的進展。在一些環球性課題上,同中國人意見相左的時候,裡根沒有做出讓步。鄧小平強調臺灣是美中關係之間一個必須解開的結。我說,讓鄧小平有機會親自同裡根接觸是好事。這麼一來,中國人就會明白他們同裡根交往不只是一任的事,而是兩任。的確,裡根連任了。 裡根重新當選後,國務卿舒爾茨建議我在1985年10月初到華盛頓進行正式訪問。我發現裡根狀況很好。他歷經4年的任期,還曾經讓子彈穿胸,險些擊中心臟,看起來卻充滿朝氣,頭髮烏黑濃密,聲音依然洪亮。裡根並不善於記住細節。其實,他清楚表明他不想被細節困擾,以致因小失大。他的強處是對目標貫徹始終、不屈不撓。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確定目標之後,會聚集那些跟他志同道合又在各個領域中表現傑出的有識之士,爭取達到目標。他處處表現出自信而樂觀的精神。裡根擔任總統的8個年頭,是美國的好年頭,也是世界的好年頭。他的「星球大戰」計劃使戈爾巴喬夫和蘇聯招架無力,最後促成了蘇聯的解體。 同過去一樣,我們再進行一對一的會談,他再次就臺灣問題徵詢我的看法。他說,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走在兩岸之間的鋼絲上。他向中國表明美國不會背離臺灣,「美國是雙方的朋友,而且會繼續維持這個立場」。他接著要我說服蔣經國,在中國加入亞洲開發銀行以後,儘管臺灣的名義必須改為「中華臺北」,還是應該讓臺灣繼續留在亞洲開發銀行中。蔣經國原本有意退出亞洲開發銀行,美國國會卻發出威脅,表明如果臺灣被「逐出」,國會將不發放美國對亞行的捐款。我過後在臺北嘗試向蔣經國說明裡根的立場時,費了好一番功夫,不過最終理性占了上風。1986年1月,中國成為亞洲開發銀行的成員,臺灣則改稱「中華臺北」。 裡根在前一年到中國訪問時,看出中國人已經意識到他們必須給予機會,讓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說,這其實是美國讓資本、科技、專門知識、貨品和服務在臺灣自由流通所取得的成就。我肯定鄧小平看過有關臺灣經濟騰飛的報道,也一定在思索,一幫在他看來是「軟弱、貪污和不中用的土匪」,為什麼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鄧小平一定認為是美國在資金、科技和技術方面幫了這些「土匪」一個大忙,他現在熱切希望美國也能把這個方程式傳授給中國。他知道美國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將無可限量。 在這次的正式訪問中,我很榮幸能向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講。這個世界最大的強國的立法人員,給了我這個小國的領導人一個說話的機會。我們的駐美大使許通美透露,裡根和舒爾茨都鼓勵眾議院議長奧尼爾邀請我演講。我的演說主題是美國人當時非常關注的一個課題——保護主義,以便保障就業機會,確保美國同東亞新興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逆差不至於越來越大。在20分鐘的簡短演說中,我說明自由貿易這個課題對整個世界來說,其實是個戰爭或者和平的問題。 每個國家都有盛有衰。我說,一個國家如果國力正盛,有旺盛的精力,卻不獲准出口它的貨品和服務,那麼它推一的出路就是擴張和侵佔領土,把他國領土上的人民納入自己的版圖,組成一個更大的經濟單位。這就是為什麼過去一些國家擁有的帝國足以組成一個貿易集團。這種爭取成長的做法,曾經屢試不爽。這個世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擺脫這種做法了。就因為有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種種新條例,儘管德國版圖大幅度縮小了,還得同時應付從東歐回歸的大批人口,德國卻還是能夠生氣勃勃地發展興盛。 日本人也一樣,他們必須離開韓國、中國、臺灣和東南亞,回歸到幾個日本島嶼上。德國人和日本人都能夠留在自己的疆域裡,通過貿易和投資繼續成長。它們跟其他國家合作、競爭,可以不通過戰爭而依然蓬勃發展。反之,貨品和服務的貿易往來一旦被禁止,中國就會重蹈歷史覆轍,回到戰國時期相互吞併的局面,爭取擴張領土增加入口,併入一個龐大的大陸帝國。這個嚴謹扼要的邏輯分晰,理智上也許能讓議員們信服,但是感情上有許多人卻難以接受。裡根在我們的討論中提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菲律賓。流放海外的反對黨領袖阿基諾在1983年8月從美國返回菲律賓,卻在馬尼拉機場遭槍殺,這件事使馬科斯總統陷入困境。馬科斯曾經是裡根的好朋友和支持者。 舒爾茨早些時候跟我談起這件事,我提醒他,馬科斯已經不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反而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舒爾茨要我坦白地向裡根說明這一點,因為裡根一直對可能必須背棄一位老朋友而耿耿于懷。因此,我以最婉轉的方式,怕裡根形容馬科斯怎樣從60年代一個年輕反共的社會改革者,變成一個自我沉溺的年老統治者,並且怎麼縱容他的妻子和朋黨巧妙地通過壟斷和專利權,把國家洗劫一空,使政府負債累累。菲律賓和馬科斯政府,已經聲譽掃地了。 裡根聽完了我的評斷之後非常不高興。我說,現在的問題是尋找一個幹脆利落的方法,讓馬科斯體面離開,同時組織新政府,以便著手收拾殘局。裡根決定派遣特使去見馬科斯,對日益惡化的局勢表達美國的關心。 菲律賓的局勢到了1986年2月15日終於失控,馬科斯當天再度當選總統,選舉卻被指出現舞弊。美國大使羅伊奉命徵求我的看法。我說,無論馬科斯是不是在合乎憲法的情況下上臺,美國都不應合他而去,但是同樣不該置大部分的菲律賓人民於不顧,投選科拉松的民眾不算少。美國不應該接受舞弊選舉的投票結果,應該向馬科斯施壓,為的不是要雙方撕破臉皮攤牌,而是重新舉行大選。美國應該讓科拉松勢力繼續維持「動力和幹勁」,因為這是「一股為善的力量」。美國不應該讓她感到沮喪失望。第二天,2月16日,科拉松宣稱選舉勝利,並宣佈展開全國性非暴力抗議活動,要推翻馬科斯政權。菲律賓的五個東盟鄰國一致行動,發表相同的聲明,對菲律賓可能出現流血事件和引發內戰表示關注,並呼籲當局採取和平解決的方法。 我告訴羅伊大使,應該讓馬科斯知道他出國的大門是敞開著的。否則,他可能會因走投無路而被迫殺出一條血路來。2月25日,羅伊大使回應說,美國政府同意我的看法,問我是否願意挑起協調的責任,促使東盟出面為馬科斯提供庇護。我的外交部長拉賈拉南說,要五國一致同意並不容易。我立刻通過新加坡駐菲律賓大使邀請馬科斯到新加坡來。這個邀請一旦被接受,就有助於緩和當時箭拔弩張的危險局勢。與此同時,裡根親自傳信,要馬科斯別動用武力,並說已經為馬科斯、馬科斯的親戚與親信做了安排,由夏威夷給予馬科斯庇護。在夏威夷和新加坡之間,馬科斯選擇了到夏威夷避難。 同一天,即2月25日,科拉松宣誓成為菲律賓的新總統。馬科斯抵達檀香山幾天後,他的行李,包括幾箱菲律賓的新鈔票,全被美國海關人員搜查。他意識到自己會有麻煩,傳信告訴我他想到新加坡來。剛就任菲律賓總統的科拉松提出反對。馬科斯只得繼續留在夏威夷,面對多重官司訴訟。美國同科拉松總統之間有個問題,就是該不該更新美國在菲律賓基地的租約。科拉松向來對美軍基地採取強烈的反對立場,希望借此從美國人那裡換來更多優惠。豈料她卻因此惹火燒身。當她總算接受了美國開出的條件之後,這個決定卻被菲律賓參議院推翻,理由是美國基地有損國家尊嚴。美國參議員盧加是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資深共和黨領袖,對防務特別感興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