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經濟騰飛路 | 上頁 下頁 |
九四 |
|
1972年當澳大利亞宣佈翌年要從馬來西亞撤軍時,新西蘭決定把軍隊留下來,一圈就是17年,直到1989年才離開。新西蘭軍人生性剛毅,獲得「南太平洋辜加兵」的外號。然而新西蘭人在1984年7月推選隆依和他所屬的工黨執政後,經歷了一場變革。工黨決定締造一個無核太平洋區,因此採取強烈的反核立場。他們甚至甘冒損害同美國簽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條約》之險,就是不讓任何核動力或載核船在新西蘭的水域航行,或者在它的港口停泊。這麼做等於把美國海軍拒於門外,跟他們以往的立場背道而馳,令人始料不及。同年10月,我在新加坡跟隆依會面時告訴他,核戰艦經常穿梭於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我們也知道發生核意外的風險,但另一方面,美國在本區域駐軍也讓我們享有了30年的穩定。他依然不為所動。對他和他的政黨來說,無核世界是通往安全和穩定的未來的不二法門。 1986年我到堪培拉訪問,霍克要我說服隆依,《澳大利亞、新西蘭與美國條約》最能夠促進澳新的長期利益。之後走訪惠靈頓,我再次跟隆依辯論,指出他的反核政策過度謹慎。但是我始終無法改變他的主意。當時身為反對黨領袖的吉姆。博爾傑卻同意我的看法,他認為惟有在美國繼續維持世界均勢的條件下,小國如新加坡和新西蘭才有調整定位、取得進步的空間。他還說:「新西蘭的反核立場只會加速國家的分裂。」不過,他在1990年11月出任總理後,民意使他無法扭轉這項政策。新西蘭人決定暫時置身於世界的是是非非之外。 作為一位工党總理,隆依自然覺得自己有義務維護比較不幸的人。但是在經濟改革和開放市場方面,他是可以商量的,那是因為他的財政部長羅傑。道格拉斯是十足的自由市場主義者,在第一個任期內深獲總理支持。然而隆依在蟬聯總理後,因為內閣和黨內同僚施壓,以致對較不受歡迎的改革加以回避。這麼一耽誤,新西蘭農民、製造商和消費者受苦更久。 1984年12月,隆依在事先完全沒跟我們磋商的情況下,就宣佈撤銷給予新加坡出口的普遍優惠待遇。這麼做等於為美國和歐洲經濟共同體開了先例。新加坡外交部長向他解釋說,新加坡喪失新西蘭給予的普遍優惠待遇,損失固然不大,但是如果美國和歐共體效仿,我們將損失慘重。隆依接受了我們的論點,恢復了新加坡的普遍優惠國地位。 新西蘭沒有豐富的黃金、鑽石、煤、鈾蘊藏,或者那些讓澳大利亞人能夠享受舒適生活的其他任何礦藏,新西蘭人就沒有產生「幸運之國」人民的心態。80年代新西蘭的出口糧食價格下跌,隆依和道格拉斯削減了給予農民的價格津貼,使新西蘭變得更有競爭力。1990年,國民黨重新掌權時,多虧了出任總理的博爾傑,這些開放政策才能夠持續一段日子。我跟新西蘭的領袖從來沒有發生過衝突,即使是辯論起來面紅耳赤,態度相當咄咄逼人的馬爾登也不例外。就我的經驗,新西蘭人是守信用的君子,值得信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