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家族 | 上頁 下頁
三六


  總之,這一次福特躲在幕後指揮,讓自己的兒子站在台前,策劃了這一次行動,花費了1億多美元,把如日中天的福特汽車公司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作為對兒子初戰告捷的獎勵,福特把公司42%的股權給了愛德塞,3%分給了妻子克拉拉,其餘55%則留給了自己。就這樣,福特一家三口控制了福特汽車公司的全部股權。接著,亨利·福特向新聞界宣佈,在目前的情況下,另起爐灶設立新的公司「已經沒有必要」。後來一家報紙發表文章,指責亨利·福特導演的這出騙局,作者辛辣地指出,因過於壟斷而招致全國輿論一致譴責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當時也只不過擁有自己公司28%的股權,文章的最後,把亨利』福特稱為「美國最大的暴君」。

  在爭奪公司控制權的這次戰爭中,福特獲得了完全的勝利,然而,就在他與股東們的這場鬥爭進入白熟化的時候,他在新聞輿論界卻第一次吃了個大敗仗。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1916年6月,美國總統威爾遜下令調集國民警衛隊平息發生在美墨邊境的襲擊事件。6月12日,《芝加哥論壇報》的記者電話採訪了福特汽車公司的新聞發言人,而這個頭腦過於敏感、反戰熱情高漲的發言人還沒有來得及去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為了表明福特公司鮮明的反戰態度,就對記者說:「凡是參加國民警衛隊的公司職員不適全在公司繼續任職。」不久,亨利·福特也發表了類似的言論。這一下子可捅了馬蜂窩,《芝加哥論壇報》立刻發表了題為《微型愛國主義》的社論,強烈抨擊了亨利·福特,認為他是一個「無知的理想主義者」,是一個「國家保護著他的財產,而他卻是個典型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國家的敵人,不懂得政府的基本準則……」

  讀到這些消息,福特坐不住了,因為這正是他在和道奇兄弟等股東攤牌的前夕,他錯誤的認為,如果不對這些言論展開反擊,就會成為他的敵人們進一步攻擊他的把柄。所以福特以誹謗罪正式起訴《芝加哥論壇報》,要求得到100萬美元的名譽損失賠償費。其實,多年以來,福特與新聞媒介的關係是非常好的。從製造出第一輛汽車,聞名全國的賽車手,到後來的著名企業家,亨利·福特一步步成為新聞媒介關注的焦點,T型車的出現,五美元工作制以及轟動全國乃至歐洲大陸的「和平船」事件,都使福特成為轟動一時的正面人物。經過這些宣傳,出現在美國公眾面前的福特是一個樸素、誠懇、勤奮、腳踏實地的人,是一個經常有著天真的想法的理想主義者,一個靠自己的努力不懈奮鬥的實幹家,一個開明的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和平主義者和慈善家。當然,在新聞界也有一些聲音對他進行貶低、挖苦和譏諷,甚至利用一切機會來攻擊他,只不過在以前還沒有形成氣候。這一次,氣焰囂張、忘乎所以的福特拿《芝加哥論壇》開刀,就等於是向整個新聞界宣戰。這一下子,輿論向背的方向轉了。

  1919年5月,在做了兩年的周密準備後,法院正式開庭審判這一案件。為了保證審理的「公正性」,案件審理的地點避開了芝加哥和底特律,而是選在了密歇根的一座名叫克萊門的小城。在審理過程中,福特幾次出庭,回答對方律師的盤問。在回答問題時,福特還像10年前在紐約對付美國有照汽車製造商協會那樣,試圖以樸實無華的言辭、充滿激情的語調和針鋒相對的態度來渡過難關,然而這恰恰中了對方的圈套,對方的律師就是想要把長期以來罩在福特身上的那圈燦爛神秘的光環徹底打掉,把一個知識貧乏、缺乏教養、為人淺薄的亨利·福特展現在世人面前,於是整個審判過程變成了一場對福特的知識測驗和人品考察。面對這一切,福特所帶來的由63人組成的龐大律師辯護班子費盡心機,向福特「灌輸」一些作為美國公民的「基本常識」和作為一位「有聲望有地位的企業家」所應具備的知識,然而這種臨陣磨槍的行動並沒有給福特帶來多大的幫助,在對方律師尖酸刁鑽的詢問面前,亨利窮於應付,弄得焦頭爛額,鬧出了不少笑話。「福特先生在這場嚴格的智力測驗中沒有獲得及格證」。後來,《紐約時報》這樣概括說。

  「我可能被打敗了。」聽著聽眾的一陣陣笑聲,再看看自己的律師們尷尬的表情,亨利在心裡對自己這樣說。由1名巡道工和11名農民組成的陪審團經過10個小時的合議後,最後終於做出了判決:亨利·福特指控《芝加哥論壇報》誹謗中傷福特名譽的罪名成立,該報必須向福特賠償名譽損失費6美分並負擔審理此案的費用,駁回控方提出的必須賠償100萬美元名譽損失費的要求。宣佈判決的時候,聽眾們大都在發笑,因為這一判決結果對於福特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表面上他獲得勝利,其實在公眾面前,他完全失敗了。正如他後來對妻子說的:「我以後再也不想受這份洋罪了。這次判決的結果簡直是對我的侮辱,我會對社會進行報復的,讓他們等著吧!為了這場官司,雙方各自的花費均超過50萬美元。

  「決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再次發生!」老福特狠狠地說。他馬上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防止今後再度出現類似的被動局面。首先,他進一步拉大了自己和其他人之間的距離,大幅度增加了身邊的警衛人員和秘書的數量。其次,他還雇傭了一批精於宣傳工作的文人墨客,做自己身邊的私人翻譯、文字顧問和宣傳家,利用各種傳媒在社會上塑造自己的新形象。再次,他還著手辦起了自己的報紙。這些「御用文人」們替汽車大王賣命工作,很快就攤出了亨利·福特的四本「自傳」、一本為福特的好朋友托馬斯·愛迪生寫的傳記和一本用於社會宣傳的舞蹈小冊子,至於在各種報紙上發表的評論和文章更是數不勝數。如果亨利·福特再次與新聞界展開罵戰,那麼可以肯定再也不會出現以往一邊倒的被動局面了。

  福特在與新聞媒介發生糾紛後在法庭上回答對方律師的質詢時曾經說:「我承認我對大多數事情是無知的。」以下發生的這件鬧劇就證明了這一點。

  本世紀初,由於汽車業的大發展,汽油發生了危機,燃料的代用品成為科技的最新課題。1916年4月,美國紐約市的記者接到請柬,來到長島法明代爾村。接待他們的一名男子自我介紹說,他名叫路易斯·埃裡克特,發明了一種汽油的廉價代用品,現在來表演給大家看。

  記者們隨著埃裡克特走到一輛歐產汽車旁邊,看到汽油箱是空的,也沒有裝替補燃料的副油箱。埃裡克特請一位記者提一桶水來,然後取出一瓶綠色的液體,讓那個記者把綠色液體倒人水中,再把桶裡的水倒進汽車的油箱。埃裡克特隨後讓司機發動引擎,汽車發動起來了。埃裡克特請每位記者坐上車繞法明代爾村兜了一圈又一圈,表演的事實使記者們都信服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