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福特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正如他對機器質量要求很嚴一樣,他對工程質量也從不馬虎。 一天,亨利來到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們在砌一堵牆。牆高10公尺,長60公尺。亨利看著怎麼也不對勁。憑他敏銳的觀察力,他肯定牆有問題。結果測量一遍,果然比設計低了一公分。這本來不算大事,但亨利堅持拆掉重砌,他寧肯遭損失,而不容許有任何粗製濫造。質量猶如公司的生命,一堵牆雖不是公司的商品,重要的是它體現了一種工作作風。 亨利通過這件事,促使了工程建築質量的提高。 關於亨利重視質量,還有很多佳話。有一次,亨利看到停在他前面的一輛T型車後窗玻璃有一條波紋。亨利立刻把裝玻璃的技師找來,狠狠說了他一頓。這位技師感到很委屈,玻璃商供應的玻璃就是這樣,何況當時還正在打仗,玻璃緊缺,就連這樣有點波紋的玻璃能保證供應就算不錯了。亨利瞭解到原因後,馬上想到自己建個玻璃廠,製造優質玻璃。後來,福特的玻璃廠成了其他玻璃廠商取經學習的地方。 亨利在紅河畔建了一個港口,開闢了高速公路,買下了鐵路。沒有誰能夠難住他了。有些人說,福特辦交通,這是把錢扔進了無底洞。亨利早算過帳,如此一來,公司每年將省下20%的交通費用。 新工廠計劃在10年內分期建成。 1920年5月,公司的煉鐵爐完成了。這一天,亨利一家人興致勃勃地來到紅河工廠。這個工廠就是他們這一家祖孫三代的。他們是亨利、艾德索和亨利二世——艾德索和伊林娜的兒子,他們給他取了個同爺爺一樣的名字。 高爐點火儀式由年僅二歲多的亨利二世執行。他還不會劃火柴,是亨利幫他劃的。他騎在爺爺的肩上,開心地大喊大叫。那時,他當然不會去想,這份家當,將來要靠他來掌管。 1923年,紅河工廠第一期工程完成。占地面積長2公里,寬1公里,共建有44棟廠房,員工人數4萬多。到1927年全部完工時,共建有100棟廠房,員工人數將近75000人。光打掃工廠的清潔工就雇了5000人。 每月用掉5000支拖把,3000支掃帚,86噸肥皂,以維持工廠的整潔。 亨利愛整潔的習慣來自他母親的影響。他把工廠當作自己的家來建設,實際上是開創了一種文明生產的新風。 現在,這個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現代化的工廠開始運轉了。船隊在碼頭卸下煤、鐵、橡膠、木材……巨大的熔鐵爐和煉焦爐吞下它們的食物,生成各種鋼材,再讓傳送帶送到那一排排連綿好幾公里、屋頂呈鋸齒形的廠房裡,加工成零件……當這些原料在這2000英畝的範圍內繞了一圈之後,它們就成了一輛輛完整的汽車了。 這就是亨利·福特的理想。他製造汽車完全自給自足,連一顆螺釘、一塊玻璃都是自己生產的。 第八章 大戰後的福特 1.不景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的汽車工廠都為政府生產軍工產品,汽車產量大減,所以戰後一段時期,汽車的銷售並不困難。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已為人們普遍接受,開車已成了美國生活中一項必備的技能。這時,所有的汽車廠商都開足馬力,增加生產。福特公司一年的產量就是75萬輛,仍供不應求。 然而,好景不長。到1920年夏,經濟開始不景氣。美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削減預算,全國市場一下子跌落下來,底特律的汽車生意驟然蕭條。 福特公司此前正處於光輝的頂峰,全美40%的汽車都出自它的生產線,沒有一家汽車公司敢跟它比肩。但是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卻給了它個措手不及的打擊。跟道奇兄弟分家分去了近2000萬元,紅河廠基建投資花去6000萬元,新買的煤礦、鐵礦、熔爐共花去1500萬元到2000萬元。 汽車銷不出去,福特的流動資金立刻緊缺。 為了應付困難局面,亨利決心採取降價措施,以爭取市場。 當他把公司的管理人員召集起來商討降價的事時,其他人提出了個降價方案,亨利覺得降得太少,他要大幅度降低售價,把公司的五種型號的車分別降低100至200元。其他人都不同意亨利的主張,他們說公司手裡還有15萬輛的訂單,危機真正降臨福特頭上還有段距離,再說公司承受不了這麼大降價幅度的損失的衝擊。 亨利不是政治家,但他辦企業倒確實是放眼於整個社會的,這也許是他的企業越辦越大,越辦越在美國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原因。 他堅持要大幅度降價的理由是:戰爭中物價不穩,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戰爭結束後,如果物價仍然居高不下,就會阻滯經濟發展。這一次福特汽車降價,而原材料價格卻比以前更貴,是會虧本的。但是這個虧必須吃,迫使其他廠商採取同樣措施,以這樣的方法挽救美國經濟,從而使市場價格回升到合理水平。 主管們同意了亨利的主張。這是美國工業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降價。 所有的汽車公司大罵福特,說他把汽車市場搞亂了。他們認為這樣大幅度的降價,會讓客戶以為還會繼續降下去,因而寧可等,也不去買車。罵歸罵,但是沒辦法,也只得跟著福特走。富蘭克林、斯蒂培克、奧佛蘭公司都在降,美國第二大的通用汽車公司經不起這次打擊,被迫賣給了杜邦財團,杜邦又將它抵押給摩根財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