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四二


  ※第九章 對常態心理的分析

  反對弗洛伊德的人的主要論據,往往是說這個學說是從分析變態心理得出的結論。實際上,這種指責在理論上是很不充分的,也不符合事實。從理論上講,弗洛伊德在研究變態心理時,其結論也不停留在變態心理的範圍,而是試圖從中找尋一般心理的規律;弗洛伊德只是把研究變態心理當作研究一般心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他所研究的是人類心理在變態心理活動中的表現。從事實上講,弗洛伊德並不局限于研究變態心理,他始終都象重視變態心理那樣重視常態心理。

  一九零零年,在完成了《夢的解析》的寫作之後,弗洛伊德開始集中精力研究常態心理。從這時候起,他研究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心理現象,發現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如同在夢中一樣經常發生潛意識的干擾性活動。這就有力地證明了潛意識的原始心理活動是作夢心理和精神病發作的基礎,也是常態心理的基礎。換句話說,通過對日常生活的心理現象的分析,進一步證明了潛意識是包括常態心理和變態心理在內的一切人類心理活動的基礎。弗洛伊德在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總結在一九零四年發表的《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書中。

  事實證明,就連作夢時的心理活動也表現了常態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部分。把作夢心理完全看作變態心理是錯誤的。就在《夢的解析》一書中,弗洛伊德已經作出結論:作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常態的心理活動規律基本上是相似的。這就是說,不管是作夢的時候,還是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都是以潛意識活動為基礎;而且,潛意識始終受到意識的壓抑,所以,它們要以曲折的途徑表現自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作夢心理也可以算作是常態心理的一部分。作夢心理的特點,僅僅在於在睡夢中,人的意識處於鬆懈狀態,所以,潛意識才可以比常規生活以更大的比例表現出來。

  弗洛伊德所著的這本《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主要是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專有名詞遺忘、外國字遺忘、一般名詞與字序的遺忘、童年回憶與遮蔽性記憶、語誤、讀誤和筆誤、「印象」及「決心」的遺忘、「誤引行為」、「症狀性行為」及「偶發行為」、「雙重錯失行為」和其他各種錯誤行為等等現象進行分析,探討產生這些現象的心理根源,從中發掘潛意識的存在,瞭解「潛抑」作用的基本功能。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不僅引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材料,也引用了自己的實際經驗,然後經由自我分析的方法,進行透徹的研究。過去有人把精神分析學理論神秘化,以為它深不可測。恰恰就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中,弗洛伊德密切地聯繫實際,深入淺出,使人覺得津津有味、一目了然。因此,這本書也可以算作是學習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特別是潛意識理論的最好入門書。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的德文原版本來題為《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弗洛伊德在這本書中所採用的素材,是為大家所熟悉的。任何一個人,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自始至終都會感到其中所舉的例子都是自己經歷過的。因此,這本書的材料更具客觀性,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在弗洛伊德為一般讀者所寫的介紹性文章裡,他有時把這本書中重點分析的錯失行為看得比夢的解析還重要。在他看來,夢境的追索雖然人人都可以作,但往往牽涉許多複雜的心理機制和程序,也帶有更多的虛幻性,有時難免陷於晦澀。

  此外,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還展示了在他的思想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的決定論思想。弗洛伊德肯定萬事萬物,包括人的心理活動在內,都遵循著不依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但是,他和當時許多自然科學家一樣(特別是和他的老師赫爾姆霍茲一樣)受到嚴重的機械唯物論思想的影響。因此,當他肯定事物的客觀規律性的時候,就把必然性絕對化,完全否定偶然性的存在。這就使他犯了決定論的錯誤,並最終導致命定論、宿命論。

  這本書的寫作和發表,並非偶然。是《夢的解析》的自然延續。其實,就在弗洛伊德撰寫《夢的解析》一書的時候,他已經同時地注意到日常心理的活動規律。在《夢的解析》的最後一章《夢的程序心理》中,弗洛伊德已經較為深入地觸及到「遺忘」的問題以及潛抑的問題。一八九八年,弗洛伊德還發表了《論遺忘的心理機制》,進一步深入地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遺忘」問題。《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這本書從一開始就繼續論述《論遺忘的心理機制》一文中的論點,繼續探索「遺忘」問題。

  和一切有成就的科學家一樣,弗洛伊德始終很重視實踐中提出的問題。他往往從現實生活現象中得到啟示,深入思索問題。他說:「我曾經對一般常見的熟名遺忘進一步作心理學上的分析,並且從我所注意到的許多例子中得出一個結論,即記憶方面的這種在一般人看來是最常見又不很重要的心理功能上的錯失,實際上存在著遠比普通見解更深刻得多的心理學上的根源。」

  弗洛伊德同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恰恰就是能抓住這些最常見、最普通的現象,然後進行追根究底的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經由對某些特別的情形的觀察,我進而對暫時性的遺忘現象作了一次絞盡腦汁的檢視」。「在這些努力中,我發現不只是『遺忘』,而且還有假的『憶起』(即某人在努力要想起被遺忘的名字時,卻想起了別的名字來),也是包含著極其深刻的心理學上的根源……我以為,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是由於心理機制方面的反復無常,實則是遵循著一條合理合法的途徑得出的結果。」

  在一次從杜布羅夫尼克市往南的旅途中,弗洛伊德同一位陌生人同坐在一輛車上。他們談起了意大利的風光,談起一八九六年夏弗洛伊德在意大利作的一次愉快的旅行。當弗洛伊德談到他的意大利旅行生活時,他想起奧爾維多大教堂頂端的那幅美麗動人的壁畫《最後的審判》,但就是想不起那幅名畫的作者辛諾雷裡的真實名字。當他絞盡腦汁要想起辛諾雷裡的名字時,他偏偏想起意大利另外兩名著名畫家:波提切裡與波查菲奧。當時,弗洛伊德的意識是很清醒的。他馬上知道,波提切裡和波查菲奧都不是《最後的審判》的作者。他的旅伴提醒他說,那是辛諾雷裡的作品,弗洛伊德立即地和毫無遲疑地認定了這個名字是正確的。

  這個遺忘現象,馬上引起了弗洛伊德的注意。弗洛伊德說:「辛諾雷裡這個名字之所以被遺忘,既不是由於它在字面結構方面有什麼奇特之處,也不是因為這個字所出現的地方有什麼特殊的心理學上的特徵。對我來說,這個被遺忘的名字(即辛諾雷裡)是和波提切裡一樣熟悉,而且,它甚至比第二個代之而起的名字波查菲奧更熟悉。對於波查菲奧,我頂多只知道他是一個屬￿米蘭學派的藝術家。」

  由此可見,弗洛伊德在此時此地所發生的遺忘現象,似乎是很不合乎情理的。為什麼一個很熟悉的名字會突然忘記呢?為什麼在絞盡腦汁回想被突然遺忘的熟悉名字時,反而冒出另一個不太熟悉的名字呢?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