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弗洛伊德傳 | 上頁 下頁 |
三二 |
|
弗洛伊德很重視這場夢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形式及其與主觀的內在願望之間的關係。他認為這場夢所呈現的上述關係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在一九零零年七月十二日寫給弗萊斯的信中,弗洛伊德把這個夢及其解析看作是他「揭穿夢的秘密」的「開端」,並半玩笑地說,有必要為「伊瑪的注射」之夢的解析立一個大理石的紀念碑。 確實,就在完成了對「伊瑪的注射」的夢的分析之後,弗洛伊德決心沿著這條結論的方向進一步深入研究心理學。就在那年夏天,弗洛伊德到柏林拜訪弗萊斯,興致勃勃地提出了「科學心理學研究計劃」。 在這裡,他把兩種根本不同的心理過程分為原發性和繼續性兩種。他認為,在夢中,原發性心理佔據重要部分。這時候,在正常狀況下抑制著原發性心理的「自我」處於相對沉寂狀態。所以,原發性的心理才得以衝破「自我」的監視而自由地活動起來。弗洛伊德指出,「自我的相對沉寂」不同於「絕對沉寂」或「完全沉寂」。如果「自我」真的處於完全沉寂狀態,睡眠時反而不會有夢。往往是在「自我」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休息的時候,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懵懵懂懂狀態的時候,被「自殘』壓制下的原發性心理,即「潛意識」或「下意識」,才開始活動,因而產生了夢。 在這裡,我們也看到,弗洛伊德已把他在《歇斯底里研究》中所獲得的成果應用於夢的分析中。他在《歇斯底里研究》中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也即精神分析學的中心理論,乃是關於潛意識的存在的觀點。依據這種觀點,人的精神分為三個層面: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有時也稱為「下意識」或無意識」。) 弗洛伊德認為,意識是人的心理狀態的最高形式。用通俗的話來說,它是人的心理因素大家庭中的「家長」,它統治著整個精神家庭,使之動作協調。正是在意識的管轄和指揮下,人的精神生活才得以正常地進行。 意識的下面是「前意識」。這是曾一度屬意識的觀念、思想,因與目前的實際生活的關係不大,或根本沒有關係,被逐出意識的園地,而留在意識的近旁。在意識活動過程中,屬前意識的觀念有時可以「溜」出來,參與人的現實生活。例如,我正在有意識地看書,突然,我的妻子闖進來問我一個電話號碼。這號碼曾經留在我的意識中,但後來被儲藏在「前意識」的系統中。電話號碼是在看書這個有意識的活動時被擠到「前意識」領域中去的。現在,妻子突然問起時,呆在前意識中的號碼,經一種毫不費力的記憶行為被召喚出來。所以,前意識是意識附近的心理,它可以較快地、較易地闖到意識領域中。在完成一定的使命後,它又很快地退到它所屬的前意識領域中。 在意識和前意識的下面是「潛意識」。這是人類精神心理之最原始的因素。潛意識壓在最深處、最低層,但它又是最活潑、最不安分守己的分子。它們千方百計地想冒出來,每每想沖出前意識和意識的層面而直接地、赤裸裸地表現出來。但是,在正常人那裡,意識和前意識的領域及其關係是穩固的。意識,作為最高統治者,發揮了它的威力,控制著潛意識繼續留在最低層。這樣,才能保證人的意識的正常活動。弗洛伊德指出,人的記憶行為並不能把原動的潛意識的內容送到意識中來。潛意識同前意識相比,遠不是可以輕易地闖到意識生活中來的。弗洛伊德說,人的心理活動中,有一種保護意識生活不受干擾、不受潛意識侵犯的「壓制作用」,強迫那些潛意識的衝動留在原處,並一次又一次地打回或頂回企圖來闖的潛意識。 關於這種壓制力,在弗洛伊德早期研究歇斯底里症時曾稱之為「抑制作用」,並形象地把它比作一個「檢查員」。為便於瞭解這個概念起見,我們可以把心理比作一個三層樓的住宅,在最高的一層住著心理家庭中最高尚的分子。在它們下面是前意識——它們是比較安靜而守禮的人們,可以隨便地訪問他們上面的那些「意識先生」。誠然,有一位警察站在樓梯上,但他是一個和善的人,一般是很少禁止前意識分子通行的。住在最低層的「潛意識先生們」卻是一群未受教化的、愛騷動的分子。他們經常吵吵鬧鬧,要通過那個樓梯,想躲過那位警察的監視;這警察的主要職責就是制止潛意識不要擾亂樓上的「意識先生」。那些不老實的潛意識,有時為了溜上去,就千方百計地偽裝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前意識的形態,或者,乘著夜深人靜警察先生因操勞過度而麻痹大意的時候,闖了過去。 上面所說的「警察」就是壓制或抑制作用的形象化表現。而所說的潛意識裝扮成前意識,指的是弗洛伊德的這樣一種觀點,即潛意識一般是無法進入意識層的,前意識則可以在符合一定規定、經過審查制度的考核之後進入意識層;所以,潛意識為了達到意識領域,往往借著某種與前意識相類似或有密切關連的觀念形式,把自己的強度轉移過去,掩蓋著自己。這種偽裝與前面提到的「轉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弗洛伊德總結夢和精神病患者的各種症狀,得出結論說: 「潛意識比較喜歡和前意識中那些不被注意、被漠視或剛被打入冷宮(受排擠)的概念攀上關係。」為什麼呢?因為通過這種手法,潛意識可以偷偷地闖到意識層去。 弗洛伊德為了進一步說明心理過程的原動性質,認為有必要用新的概念說明人身上所表現的潛意識和前意識及意識之間的能動的、複雜的、變動的關係。他說,用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作為分析心理活動的概念是必要的,但還不充分。這些概念容易給人一種心理之靜止性的印象。因此,弗洛伊德又發明了三個新概念與上述三種形式的心理狀態相對應:原我(又稱「愛德」,即id)、自我(ego)和超自我(superego)。 「原我」,是指那些包含著不合理的、荒謬的內容的心理,它與意識的人格無關。「原我」的原字「id」是弗洛伊德從尼采(1844—1900)那裡借來的。從字面上講,它是從拉丁文的非人稱的代名詞生髮出來的。它的原意相當於英文的「it」,即「它」。因此,它可以很恰當地表明它與意識生活的矛盾性。這種矛盾就是上面所說的那種潛意識與意識的關係——它本身不屬意識,卻又時時處處想表現為意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