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富蘭克林傳 | 上頁 下頁
二九


  50年代初似乎是費城的新事物層出不窮的時期。1752年4月3日,一群費城的生意人坐在一起,話題是組建美洲第一家火災保險公司,富蘭克林是推選出來的12名董事之一,而且名次僅在州長哈密爾頓之後。富蘭克林和霍爾印刷了並在《賓夕法尼亞報》上發表了的火險公司的方針。富蘭克林根據該方針的第19和20款,為兩幢房屋保了險。

  1750年4月12日,富蘭克林曾給他83歲高齡的母親寫去一封家信。在信中,他撫慰老母說,「我們很容易地讀了你寫的信,在你的信中,我每一個字都看得很明白;因為,儘管信中的字並不總是最好的,但感覺使得每件事都清楚明瞭。你問到的我的腿現在已很好……至於你的孫輩們,威爾①現已19歲,是個高個勻稱的青年,頗講究修飾。他……最近要求學做生意,我希望他成為一個勤奮的人。薩麗②長成了漂亮的姑娘,十分勤於針線活,喜歡讀書,」當時的薩拉·富蘭克林還不到7歲。「現在她在上舞蹈學校」。

  ①②「威爾」是威廉的昵稱;「薩麗」是薩拉的昵稱。

  「就我而言,目前的日子過得夠快樂了。上帝保佑我享有健康,我讀了不少書,有時騎騎馬,高興時與人為伴;為自己辦少許的事,為他人辦事很多,但盡可能地不參與。就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末日來臨。那時,我寧願人們說我『他生為有用的人』,而不願被人說『他死時很富有。』」做「有用的人」,富蘭克林正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1751年8月13日,在州議會當了15年文書的富蘭克林當選為議員。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申請並獲准繼任議會的文書,在此之前威廉曾於1746年參加遠征加拿大的行動。

  在那以後的5年中,議會中的議題主要是三個:印第安人問題、紙幣問題、業主領地交稅問題。其中的第三個問題已經在議會爭論中形成了僵局:賓夕法尼亞的業主把這塊殖民地視作租賦的源泉,作為過了時的封建領主,他們通過租約和抽佃獲取大量的收入,他們沒有賣出去的土地則可以從穩定上漲的價格獲得收益;賓夕法尼亞人卻不甘心做封建臣民,他們要求業主要為州境的治理、特別是處理印第安人的問題交納稅款。以威廉·賓為首的業主認為自己在法律上有正當權利享受特權;賓夕法尼亞人則相信正義和道理在自己一方。在州議會裡,議員代表的是賓夕法尼亞人民,在州政府中,州長代表業主的利益。

  這樣的對抗在1751年因阿勒格尼地區那邊的印第安人新近發生的騷動而加劇了。由於賓夕法尼亞和弗吉尼亞對這一地區的領土要求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很少有移民進入那裡,但商人在那一帶很活躍,令印第安人感到煩惱。友好的易洛魁印第安人「六族」——英國人和法國人之間起緩衝作用的部落聯盟——感到受了來自兩方面的侵犯:英國人正翻過山嶺而來,法國人則對俄亥俄河流域提出領土要求,計劃或行將計劃在從尼亞加拉到阿勒格尼河和蒙農加赫拉河交匯處構築一串堡壘。由於英國和法國暫時處於和平狀態,雙方所做的只是力圖用禮品來爭取印第安人(這一做法正在發展為賄賂)。賓夕法尼亞為此耗費巨大。富蘭克林當選州議會議員10天后,議會方面就通過州長通知業主,要求他們分擔一部分這類花費,業主們對這一要求拖延到1753年上半年才給以否定的答覆。

  1751年10月,富蘭克林的治安委員會提出發行4萬英鎊紙幣的提案,在議會通過了但數額減為2萬,可仍受到州長的否定。其後的兩年中,議會和州長間的公文往返繼續著,但沒有結果。

  這時(1753年),富蘭克林已成為州議會中的重要人物。這一方面是由於他在議會中不多發言而在幕後默默地協調對立雙方立場,消除分歧,形成可行的方案;另一方面是由於他在電學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成果獲得國際承認和頌揚,以及他被任命為北美殖民地郵政總代理。這些,都有助於他在當地建立崇高的威望。

  1753年9月20日,賓夕法尼亞州長哈密爾頓收到了弗吉尼亞州的費爾法克斯從溫切斯特寫來的信。信中說,費爾法克斯和「六族」及其盟友的某些首領會談過了,這些首領願意在返回途中於22日或那以前在卡萊爾同賓州州長會面。當時,州議會正值休會,哈密爾頓召集了正在城裡的議員商量對策。由於弗吉尼亞州長丁威迪沒有會見那些印第安人首領,哈密爾頓也不打算親自前往卡萊爾,他決定派一個使團前去。哈密爾頓選定了州參事會秘書理查德·彼得斯,議員伊薩克·諾裡斯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為使團成員。

  9月22日,三名使者騎馬出發了,身後跟著載有給印第安人的禮物的大車隊。那些禮物同當時流行的做法一樣,大致包括毯子、衣服、鞋、帶折邊的襯衣、染色布、槍支、火藥、鉛彈、火石、匕首和酒。沿著蘭卡斯特的收稅路,涉過薩斯奎漢納河,便上了卡萊爾的崎嶇小路。使者們曉行夜宿了5天,在26日到達了卡萊爾。印第安人約有一百名,包括男人、婦女和兒童,也在同日抵達,住在城外臨時搭蓋的小屋裡。

  賓州使者並不知曉印第安人此舉的目的,他們臨行前接到的指示只是延續、批准和確認現存的友好條約。前來會談的俄亥俄的印第安人中包括「六族」、特拉華①、肖尼②、邁阿密(那時通常稱作「特懷特威斯」)和懷恩多特③各部的大多數顯要人物。通過雙方的預備性會談,賓州使者瞭解到特拉華和邁阿密的幾名戰士被法國人及其印第安人盟友殺害,而懷恩多特所有的首領最近都死去了。使者們明白,在把作為撫慰品的貨物送給印第安人以前,是不可能進行正式會談的。當他們向「六族」的發言人、奧內達部首領斯卡盧亞迪問及印第安人願否接受禮節性的腰帶和繩子及「幾份準備好一俟運到即行交割的貨物清單」時,那酋長「坦率地聲稱,印第安人衣服上還有血跡,不能就這樣處理問題。而在所要求的貨物尚未覆蓋在墳墓上(實際是鋪在他們面前的地上)之前,他們也不接受弔唁。」

  ①特拉華,北美印第安人族名,居住在特拉華河谷和紐澤西州。

  ②肖尼,北美印第安人族名,原居中東部,現居俄克拉荷馬州。

  ③懷恩多特,北美印第安人易洛魁族的一支。18世紀時,該部在中西部勢力最強。

  進一步的非正式交談使賓州使者被告知,警覺到法國人已前進到俄亥俄的印第安人已兩次警告法國人不得進一步侵入。後來,在羅格斯唐(皮茲堡附近)的參事會的一場火以後,各部落的首領分兩路行事,一路同弗吉尼亞及賓夕法尼亞會談,另一路給法國人送去了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警告。如果法國人拒絕了警告,同英國人交善的印第安人必將向法國人開戰。富蘭克林一行視此為印第安的外交策略:索要貨物以維持友好關係。他們決定就地再買一批貨物,以免帶來的「禮物」不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