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法拉第 | 上頁 下頁
一六


  §三、在科學的殿堂裡

  大自然中的電的現象,直到公元前六七世紀才有科學的觀察和記錄。當時歐洲波羅的海海邊出產一種黃棕色的透明「寶石」,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好的名字——琥珀。其實,琥珀原來不過是一些松樹樹脂,由於地殼的變動,它們被埋到地下,受到巨大的壓力,漸漸演變成化石,大地沉浮,滄海桑田,千萬年以後,它們成為晶瑩可愛的琥珀,重返地面。古希臘人喜歡把琥珀磨光,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一位哲學家,名叫泰勒斯,他能夠預報日蝕。能夠測量海船之間的距離,被人尊稱為希臘「七賢」之一。他發現琥珀用毛皮摩擦以後,會粘上一些絨毛。更奇怪的是,琥珀旁邊的一些絨毛也都仿佛變活了。他們虎虎有生氣,昂頭立了起來,有的更蹦到了琥珀上。泰勒斯記下了這個奇異的現象。

  兩千年以後,英國名醫吉爾伯特重新發現了泰勒斯的實驗結果。吉爾伯特是英國著名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御醫,他在行醫之餘喜歡研究自然界的一切奇怪現象,特別是物體之間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的現象。

  他發現,除了琥珀以外,像玻璃這樣的東西,和絲綢摩擦以後,也能夠吸引絨毛。他把這種現象叫做「電」。

  琥珀和玻璃所以具有這種吸引絨毛的奇妙本領,是因為它們經過摩擦帶了電。「電」這個字就是吉爾伯特想出來的,他借用希臘文裡的「琥珀」這個詞,成了英文的「電」字。

  吉爾伯特的工作是開創性的。後來有人發現,物體帶上電以後雖然有吸引絨毛的本領,可是帶電物體彼此之間卻常常是互相排斥的。到底在什麼情況下相互吸引,在什麼情況下相互排斥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禦園花園總管、化學家迪費。

  迪費用絲綢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擦樹脂棒,使兩根棒都帶上電。他用帶電玻璃棒碰一下金箔,玻璃棒上的一部分電就傳到金箔上,金箔也帶了電。帶電玻璃棒和帶電金箔是互相排斥的。可是使他奇怪的是,把這張帶電金箔靠近帶電樹脂棒的時候,它們卻是相互吸引的。迪費試驗了各種各樣的帶電物體,最後終於搞清楚了,原來電有兩種,玻璃和樹脂上所帶的是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電。在剛才的實驗中,玻璃棒和金箔帶的都是玻璃電,是同性的,它們互相排斥;但金箔和樹脂帶的是兩種不同的電,是異性的,它們互相吸引。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得到了這一普遍成立的原理。

  這時大西洋彼岸新大陸的費城,有一個隻上過兩年學、印刷所學徒出身的學者。他的名字叫富蘭克林,他也對電的研究發生了興趣。開始富蘭克林並不知道迪費的工作,他通過自己的實驗,提出了一種和迪費不同的理論。富蘭克林認為,電是一種「由極細微的粒子」組成的「彈性流質」。不論什麼物體,都具有一定數量的「電流質」。這種電流質太多或者太少,都能夠使物體顯示出帶電的性質。當玻璃棒受到摩擦的時候,電流質就流進玻璃棒,使它的電流質過多;這種電流質過多的狀態稱做帶正電。當樹脂棒受到摩擦的時候,樹脂棒裡的電流質就向外流出,使它的電流質過少;這種電流質過少的狀態稱做帶負電。如果使帶正電的玻璃棒和帶負電的樹脂棒接觸,電流質就從玻璃棒流入樹脂棒,這樣它們都恢復了原來的中性,不再顯示出電性,這就叫做中和。當然,富蘭克林的所謂電流質是看不見的,他不過是這樣猜測罷了。迪費的「雙流質」理論和富蘭克林的「單流質」理論,雖然針鋒相對,誓不兩立,然而從近代物質結構的觀點看,他們這兩種理論,卻都有真理的因素,也都有謬誤的成分。

  現代的原子結構理論告訴人們,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所以可以說,電有兩種,而不是一種,迪費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一個物體中如果電子過多,那它就帶負電;如果電子過少,那它就帶正電。而所謂電荷的流動,一般也就是電子的流動。這樣看來,富蘭克林的猜測基本上還是正確的,只要把所謂的「電流質」改成電子,並且把流動方向倒過來就行了。

  兩百多年來,大家一直沿用富蘭克林的說法,如果突然更改,將會帶來很多麻煩。所以,現在人們明明知道,在電路中一般是帶負電的電子在流動,可是人們仍舊按照老習慣,把所謂正電荷的流動方向叫做電流方向。

  1752年6月,一個炎熱的下午,北美殖民地第一大都市費城的集市上,販賣煙、糖、酒、茶的攤子一個接著一個。那些當街叫賣的小販,有不少是虔誠的清教徒。他們面帶憂色,不安地抬起頭來,看著黑壓壓的烏雲聚攏過來。暴風雨快要來了。他們嘴裡喃喃祈禱著急急忙忙收攤。

  可是,費城城裡有一個胖胖的中年人,既不憂愁也不祈禱,他就是新大陸著名的學者富蘭克林。剛響起第一陣悶雷,他就戴上三角帽,腦下夾著一隻十字形的大風箏,急急忙忙地跨出了家門。他的兒子跟在後面,手裡拿著一個沉甸甸的大玻璃瓶。雨點滴滴嗒嗒地掉下來了。他們躲進一個四面敞口的牛棚。富蘭克林站在迎風的一邊,乘著一陣大風,把風箏放到了天上。

  十字形的大風箏,迎著暴風雨向上飛,向上飛!

  它越來越小,變成了一個小白點,眼看就要鑽進那朵最大最黑的烏雲裡去了。忽然,眼前一道亮光,接著一聲巨響,腳下的土地也仿佛震得顫抖起來。富蘭克林不去管這些,他不慌不忙,把手裡的麻線卷向外放。

  麻線很快就放完了,他在麻線後面接上一條緞帶向後退,不讓鐵鑰匙和緞帶淋著雨。這樣,鐵鑰匙、淋濕了的麻線和風箏,構成了一個大導體,而這個大導體和地面是絕緣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