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名人傳記 > 伏爾泰 | 上頁 下頁
三五


  但他仍有個心願沒能實現,那就是回到巴黎。但是,只要路易十五還在世,伏爾泰的這個心願就沒法實現。

  1774年5月10日,路易十五一命嗚呼。路易十五得的是天花,是傳染病,因此,他獨自躺在凡爾塞宮二樓的寢室裡,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新上臺的路易十六,沉醉於荒淫娛樂,不理國政,法國內部一片混亂。因此,儘管路易十六和他的父親一樣恨伏爾泰,他已沒有力量阻擋住伏爾泰的步伐了。

  伏爾泰之所以一直無法回到巴黎,就是因為路易十五下有禁止他回去的禁令。如今路易十五已去世了,伏爾泰對於回到巴黎,又產生了信心。路易十六和他的父親一樣,禁止伏爾泰回到巴黎,並且下令,等伏爾泰死後,他的手稿全部沒收,查封起來。因此,伏爾泰繼續進行他的啟蒙思想運動。同時,也鼓勵其他啟蒙思想家繼續與封建專制與愚昧主義作鬥爭。伏爾泰曾是一個王權主義者,希望國家由一位開明君主來治理,反對教會干預國家政治事務,反對貴族享有特權。

  但當他看到他的開明君主制的理想已經無法實現時,他便開始轉向支持共和制。他早已預見到革命即將發生。他曾說:「我所看見的一切,都在傳播著革命的種子。革命的發生將不可避免。不過,我怕是沒有福氣看到它了。」他逝世前一年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我們必須同自然和命運戰鬥到最後的時刻。在善之實現或死亡到來之前,我們絕不要對任何事物喪失信心。」

  伏爾泰想回到巴黎的願望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

  巴黎不再拒絕伏爾泰了。1778年2月,84歲高齡的伏爾泰,在外甥女德尼夫人及維蘭德侯爵的陪伴下,開始踏上回到巴黎的旅途。法爾奈的人民十分捨不得他,紛紛灑淚相送,伏爾泰也很難過,流下了眼淚。但不久,他就又興奮起來。他的旅途十分順利,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他,都尊敬他。他的到來轟動了巴黎。整個巴黎的人民出來迎接他,那樣的儀式比一國的君主到來還要熱鬧。

  伏爾泰回到巴黎,除了是他多年的願望,以及朋友對他的盼望和慫恿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他要在巴黎公演他剛剛創作的悲劇《伊蘭娜》。為了這齣悲劇的順利上演,伏爾泰認為他本人到巴黎去是必要的。

  《伊蘭娜》隆重上演了。劇場盛況空前,法國王后也來觀看演出,伏爾泰本來想去觀看首場演出,但因身體原因,未能實現。

  幾天後,當伏爾泰到劇院觀看《伊蘭娜》的演出時,劇場因為他的出現而沸騰了。演出結束後,演員們在舞臺上抬出一座戴有王冠的伏爾泰大理石像,為他舉行加桂冠的儀式,劇場裡掌聲雷動。人們護送伏爾泰回到他的住處,一路歡呼著:「伏爾泰萬歲!」婦女們對他如此熱情,以至伏爾泰開玩笑地說:「女士們,你們讓我高興得連命也要送掉了。」

  伏爾泰回到巴黎,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其中他與美國駐法國的大使、著名科學家弗蘭克林的交往,尤其值得一提。弗蘭克林帶著小孫子來拜訪伏爾泰,他讓小孫子跪在伏爾泰面前,請求他的祝福。伏爾泰向這個小孩子伸出雙臂,祝福道:「上帝,自由,寬容。」在場的很多人,都被感動的熱淚盈眶。弗蘭克林與伏爾泰的會面,民主政治與理性主義的握手,已顯出大革命的預兆來了。

  伏爾泰回到巴黎,受到這樣熱烈而持久的歡迎,令他感到十分的快樂。但是,高齡、多病、體弱,這些問題困擾著伏爾泰。由於過分激動和勞累,再加上尿毒癥發作,在指導演員排演《伊蘭娜》時,吐了幾口血。當時血從伏爾泰的嘴裡和鼻子裡猛烈噴射出來,在場的人都非常驚恐,以為這位老人要永遠離開他們了。

  幸運的是,不久,伏爾泰的身體又有了好轉。他又興致勃勃地進行各種活動,寫詩,寫信,但他做這些工作已感到力不從心了。他的病情逐漸嚴重起來,他的醫生德龍芳勸伏爾泰回到法爾奈休養,德尼夫人和維萊特卻不同意。後來德龍芳醫生有事離開巴黎,他們二人更是緊瞞伏爾泰的病情,不向外界透露。當時巴黎有很多傳言,總之是他的死期將近了。伏爾泰寫信給德龍芳醫生,請他立即趕回來。德尼夫人所關心的是伏爾泰的遺囑。她怕伏爾泰取消她遺產繼承人的資格,因此自己主動到法爾奈去找德龍芳醫生。

  教會也在關注著伏爾泰的生命。伏爾泰知道自己一生與教會作鬥爭,教會早已視他作眼中釘,只等待他的死亡。伏爾泰擔心自己死後的命運會與他的朋友,勒庫弗勒小姐那樣被葬于荒野,便考慮與教會做一定的妥協。高爾蒂埃神父請伏爾泰寫一份信仰聲明,伏爾泰於是寫道:

  我由衷地崇敬上帝,熱愛我的朋友,不恨我的敵人,憎惡迷信。

  伏爾泰
  1778年2月28日

  高爾蒂埃神父對伏爾泰的這一聲明覺得不滿意,自己另外起草了一份,讓伏爾泰簽字,但遭到伏爾泰的拒絕。後來,3月2日,伏爾泰又重新寫了信仰聲明:我死在我所生的那個天主教中,希望有上帝的憐憫,原諒我的一切過失,倘若這些過失曾使教會反感的話,我請求上帝和教會原諒。

  伏爾泰在這個信仰聲明中,仍未明確表示他對天主教和教會的態度。他想以此聲明蒙混過關。但遺憾的是,教會對他的聲明仍不滿意,認為它並沒有表明對天主教的信仰。

  1778年5月30日的晚上,伏爾泰生命已到最後階段。神父來到他的病床前,請伏爾泰進行臨終懺悔。伏爾泰問他:「你是誰?是誰派你來的?」神父答道:「我是上帝派來,聆聽你的懺悔的神父。」伏爾泰拿出他最後的幽默,說了一句:「那麼拿出你的證件來,驗明正身。」這就是伏爾泰一生的寫照。他的生命以一個玩笑開始,又一個玩笑結束。

  伏爾泰於當晚去世。他的敵人們沒有放過他,巴黎政府和教會都不允許把他葬在巴黎。他的親友們只得把他秘密地葬在香檳省。也許這倒是能令伏爾泰滿意的,因為這裡距離他和愛米莉曾經在一起幸福生活過的西雷並不遠。

  偉大的人物總是會得到人們的崇敬。法國大革命中,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對伏爾泰表示了極高的敬意。

  1791年5月8日和30日,國民議會兩次發佈公告,決定把伏爾泰的遺骨遷葬先賢祠,並補行國葬。

  7月10日,即伏爾泰遺骨安葬日,被當時的革命黨人定為國家的正式節日。伏爾泰的心臟裝在一隻盒子裡,存放在巴黎國家圖書館中。在這只盒子上刻著這樣一句話:

  這裡是我的心臟,
  但到處都是我的精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